前言主要變量及符號注釋表**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概況 1.2.1 公交服務水平國內外研究概況 1.2.2 公交專用道國內外建設及研究概況 1.2.3 公交專用道服務水平研究概況 1.2.4 公交服務水平國內外研究不足 1.3 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1.3.1 研究目標 1.3.2 主要研究內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術路線 1.5 本書組織結構 1.6 本章小結第二章 公交專用道及其服務水平 2.1 公交專用道 2.1.1 停靠站 2.1.2 普通公交專用道 2.1.3 快速公交專用道 2.2 公交專用道服務水平 2.3 服務水平的評價指標 2.3.1 車輛運行服務水平的評價指標 2.3.2 乘客感知服務水平的評價指標 2.4 評價指標影響因素分析 2.4.1 公交專用道延誤影響因素分析 2.4.2 乘客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結第三章 公交專用道延誤估算模型研究 3.1 研究延誤針對的專用道類型 3.2 公交車在停靠站的延誤 3.2.1 停靠站延誤的分類及定義 3.2.2 排隊論中的M/M/s模型 3.2.3 進站阻擋延誤 3.2.4 轉移進站阻擋延誤 3.2.5 出站阻擋延誤 3.2.6 停靠站延誤的估算模型 3.2.7 單泊位通行能力 3.2.8 參數估計及模型驗證 3.3 公交車在路段的延誤 3.4 公交車在交叉口的延誤 3.5 公交專用道延誤的估算模型 3.6 本章小結第四章 車輛運行服務水平分級與服務交通量研究 4.1 車輛運行服務水平分級研究 4.1.1 問題界定 4.1.2 服務水平分級的理論方法 4.1.3 車輛運行服務水平分級的延誤樣本 4.1.4 延誤的分布檢驗 4.1.5 車輛運行服務水平分級 4.2 公交專用道服務交通量研究 4.2.1 問題界定與研究思路 4.2.2 公交專用道仿真 4.2.3 延誤與服務交通量的關系 4.2.4 公交專用道的服務交通量 4.3 本章小結第五章 乘客滿意度問卷調查及其分析 5.1 問卷設計 5.2 問卷調查概況 5.3 數據分析方法 5.4 樣本特性分析 5.5 乘客滿意度特性分析 5.6 乘客滿意度差異性檢驗 5.6.1 差異性檢驗方法 5.6.2 差異性檢驗結果 5.7 本章小結第六章 乘客滿意度估計模型研究 6.1 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 6.1.1 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的定義 6.1.2 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的參數估計 6.1.3 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的評價 6.2 乘客滿意度估計模型的構建方法 6.3 乘客滿意度的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 6.3.1 建模準備 6.3.2 模型構建過程 6.3.3 乘客滿意度估計模型 6.3.4 乘客滿意度估計模型分析 6.4 乘客感知服務水平分級 6.5 潛在等車時間估算方法 6.5.1 等車時間分布的估算方法一 6.5.2 等車時間分布的估算方法二 6.5.3 估算方法評價及應用實例 6.6 本章小結第七章 車輛運行服務水平與乘客感知服務水平的關系研究 7.1 乘客感知服務水平對車輛運行服務水平的影響 7.1.1 車內擁擠度對公交車完成上下客時間的影響 7.1.2 不同車輛運行服務水平下乘客滿意度對服務乘客量的影響 7.2 車輛運行服務水平與乘客感知服務水平的關系 7.2.1 乘客滿意度與公交專用道延誤的關系 7.2.2 車輛運行服務水平分級與乘客感知服務水平分級的關系 7.3 本章小結第八章 公交專用道服務水平評估方法及實例分析 8.1 公交專用道服務水平評估方法 8.1.1 車輛運行服務水平評估方法 8.1.2 乘客感知服務水平評估方法 8.2 公交專用道服務水平評估方法的應用及評價 8.3 實例分析 8.4 本章小結第九章 結論與展望 9.1 主要研究成果 9.2 主要創新點 9.3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附錄A 上游停靠站延誤估算模型參數估計代碼附錄B 路中停靠站延誤估算模型的模型驗證代碼附錄C 上游停靠站延誤估算模型的模型驗證代碼附錄D 普通公交專用道計算一組給定解釋變量延誤代碼附錄E 普通公交專用道解釋變量組合代碼附錄F 快速公交專用道計算一組給定解釋變量延誤代碼附錄G 快速公交專用道解釋變量組合代碼附錄H 模糊C均值聚類代碼附錄I 公交專用道乘客滿意度問卷調查的調查問卷附錄J 模型4預測的乘客滿意度與調查的乘客滿意度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