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廣西恭城碑刻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06922
- 條形碼:9787218106922 ; 978-7-218-10692-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西恭城碑刻集 本書特色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地處湘桂界鄰地區 是歷史時期南嶺西部交通要地,是西江流域重要區域,保留了大量具有歷史地理研究價值的珍貴文物和文獻,恭城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對于探尋南嶺山地的交通地理和族群遷移,特別是瑤族及其他民族的互動和文化播遷亦有重要價值。 《廣西恭城碑刻集》依據碑刻分布地點,按縣城、恭城鎮、觀音鄉、栗木鎮、嘉會鄉、西嶺鄉、蓮花鎮、平安鄉順序進行編排,涵蓋內容非常廣泛,類型多樣,包括官府告諭、會館、宗祠、廟宇、會社、田產、合同、墓志、水利、山場訴訟、修路興學、賦役分攤、合伙置業等內容。 (一)廟宇碑刻。恭城廟宇很多,除了官方在縣城建立的文廟、武廟、周王廟和文昌宮之外,還有百姓在鄉村建立的各種廟宇,如周王廟、廣福廟、朝水廟、鎖水廟、坐山庵、月巖庵、白馬廟、高龍廟、福興庵、觀音廟、凌云寺、銀山廟、雷王廟等?梢姡诮绦叛鲈诋數厝藗兊纳鐣钪姓加泻苤匾牡匚弧R宇碑刻記錄了這一地區豐富多彩的宗教信仰文化,如信眾捐資建廟,捐施田地租銀,以及人們為了保證祭祀和演戲的費用而設立的各種會社等信息,如西嶺鄉周王廟《誠延堂碑》、《保安會碑》,觀音鄉水濱村月巖庵《觀音會碑記》、坐山庵《會田碑記》等。 (二)宗族碑刻。清代以后,恭城一些大姓開始修建祠堂、祖墓,制定族規宗派,購置或捐置族田,建立宗族。宗族碑刻記錄了這一地區宗族建設、祠堂建造、族規族產、宗族糾紛等情況。如恭城鎮莊子埠彭姓宗祠《祠堂規約碑記》、《宗祠碑記》,栗木街盧氏宗祠《建造祠堂碑記》,栗木鎮磧頭村田氏祠堂《鼎建祠堂碑記》等。 (三)會館碑刻。清代恭城的商品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外地客商紛紛在恭城建立會館,著名的有湖南會館、粵東會館和江西會館。會館碑刻記錄了外地客商在恭城的活動及其與當地社會的情況,如縣城湖南會館的《寶勝會記》、《永新財神會碑記》,現存文廟的《重修粵東會館碑記》、《會館捐資碑》等。 (四)環境保護碑刻。恭城東部、北部屬于南嶺山區,為了防止山洪暴發和旱災,人們十分注意保護水源林木,并向官府請示立碑保護,如觀音鄉的《六姓封禁神山碑記》、《嚴禁長山場四至碑》,栗木鎮的《封禁白馬壘山場碑》、《封禁栗木白馬壘山場告示碑》等,這些碑刻記錄了人們為保護水源環境所做的努力。
廣西恭城碑刻集 內容簡介
本碑刻集是《南嶺歷史地理叢書》(**輯) 的一部分。A. 選題主因恭城瑤族自治縣地處湘桂界鄰地區是歷史時期南嶺西部交通要地, 是西江流域重要區域, 保留了大量具有歷史地理研究價值的珍貴文物和文獻, 恭城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對于探尋南嶺山地的交通地理和族群遷移, 特別是瑤族
廣西恭城碑刻集 目錄
廣西恭城碑刻集 作者簡介
主編:劉志偉,歷史學系教授,中山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成員,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明清社會經濟史、歷史人類學等領域研究,在《歷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持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卓越學科領域計劃項目等多項。代表作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地區里甲賦役制度與鄉村社會》、《葉名琛檔案:兩廣督府衙門檔案殘牘》(全九冊,合編)等。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