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傅斯年講詩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20439
- 條形碼:9787568220439 ; 978-7-5682-2043-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傅斯年講詩經 本書特色
《傅斯年講詩經》涵蓋了詩經研究史、詩經研究方法、詩經的藝術性等多方面內容,顯示出一個具有深厚國學積淀和系統西學思想素養的年輕學者的學術眼光。本書涉及《詩經》相關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放在今天的《詩經》研究著作中也并不過時,堪稱《詩經》講義類著作的經典。懂,深入淺出,走我們研究《詩經》的重要署作。
傅斯年講詩經 內容簡介
《傅斯年講詩經》原名《〈詩經〉講義稿》,是傅斯年1928年在中山大學任教期間所留下的講稿。本書呈現了作者所帶有的鮮明時代性的研究方法、理念和內容。本書涵蓋了詩經研究史、詩經研究方法、詩經的藝術性等多方面內容,顯示出一個具有深厚國學積淀和系統西學思想素養的年輕學者的學術眼光。
傅斯年講詩經 目錄
敘語
泛論《詩經》學
西漢《詩》學
《毛詩》
宋代《詩》學
明季以來的《詩》學
我們怎樣研究《詩經》
《周頌》
《周頌說》(附論魯南兩地《詩》《書》之來源)
《大雅》
雅之訓恐已不能得其確義
《大雅》的時代
《大雅》之終始
《大雅》之類別
《小雅》
《小雅》《大雅》何以異
《小雅》之詞類
“雅者政也”
《雅》之文體
《魯頌》《商頌》述
《商頌》是宋詩
《商頌》所稱不及宋襄公
《商頌》非考父作
《國風》
“國風”一詞起來甚后
四方之音
“諸夏”和《國風》
起興
《國風》分敘
《周南》《召南》
邶鄘衛
王
鄭
齊
魏
唐
秦
陳
檜
曹
豳
《詩》時代
周詩系統
非周詩
《詩》之影響
論所謂“諷”
《詩三百》之文辭
文學革新申義
詩部類說
風
雅
頌
所謂四方之音
《周南》《召南》
詩的階級
詩篇之次序
《詩經》中之性”“命”字
論《詩經》中本無“性”字
《詩經》中之“令”“命”字
宋朱熹的《詩經集傳》和《詩序辨》
傅斯年講詩經 節選
《詩經》是古代傳流下來的一個絕好寶貝,它的文學的價值有些頂超越的質素。自晉人以來純粹欣賞它的文辭的頗多,但由古到今,關于它的議論非常復雜,我們在自己動手研究它以前,且看兩千多年中議論它的大體上有多少類,哪些意見可以供我們自己研究時參考?
春秋時人對于詩的觀念:“詩三百”中*后的詩所論事有到宋襄公者,在《商頌》;有到陳靈公者,在《陳風》;若“胡為乎株林從夏南”為后人之歌,則這篇詩尤后,幾乎過了春秋中期,到后期啦。*早的詩不容易分別出,《周頌》中無韻者大約甚早,但《周頌》斷不是全部分早,里邊有“自彼成康奄有四方”的話。傳說則《時邁》《武》《桓》《賚》諸篇都是武王克商后周文公作(《國語》《左傳》),但這樣傳說,和奚斯作《魯頌》,正考父作《商頌》,都靠不住;不過《雅》《頌》中總有不少西周的東西,其中也許有幾篇很早的罷了。風一種體裁是很難斷定時代的,因為民間歌詞可以流傳很久,經好多變化,才著竹帛:譬如現在人所寫下的歌謠,許多是很長久的物事,只是寫下的事在后罷了。《豳風•七月》是一篇封建制度下農民的歲歌,這樣傳來傳去的東西都是*難斷定它的源流的。《風》中一切情詩,有些或可考時代者,無非在語言和稱謂的分別之中,但語言之記錄或經后人改寫(如“吾車既工”之吾改為我,石鼓文可證,吾我兩字大有別)。稱謂之差別又沒有別的同時書可以參映,而亞當夏娃以來的故事和情感,又不是分什么周漢唐來的,所以這些東西的時代豈不太難斷定嗎?不過《國風》中除豳、南以外所舉人名都是春秋時人,大約總是春秋時詩*多,若列國之分,乃反用些殷代周初的名稱,如邶鄘衛唐等名,則辭雖甚后,而各國風之自為其風必有甚早的歷史了。約而言之,“詩三百”之時代一部分在西周之下半,一部分在春秋之初期中期。這話至少目前可以如此假定。那么,如果春秋時遺文尚多可見者,則這些事不難考定,可惜記春秋時書只有《國語》一部寶貝,而這個寶貝不幸又到漢末為人割裂成兩部書,添了許多有意作偽的東西,以致我們現在不得隨便使用。但我們現在若求知《詩》在春秋時的作用,還不能不靠這部書,只是在用它的材料時要留心罷了。我想,有這樣一個標準可以供我們引《左傳》《國語》中論《詩》材料之用:凡《左傳》《國語》和《毛義》相合者,置之,怕得是他們中間有狼狽作用,是西漢末治古文學者所加所改的;凡《左傳》《國語》和《毛義》不合者便是很有價值的材料,因為這顯然不是治古文學者所加,而是幸免于被人改削的舊材料。我們讀古書之難,難在真假混著,真書中有假材料,例如《史記》;假書中有真材料,例如《周禮》;真書中有假面目,例如《左傳》《國語》;假書中有真面目,例如東晉偽《古文尚書》。正若世事之難,難在好人壞人非常難分,“涇以渭濁”,論世讀書從此麻煩。言歸正傳,拿著《左傳》《國語》的材料求《詩》在春秋時之用,現在未作此工夫不能預斷有幾多結果,但憑一時記憶所及,《左傳》中引《詩》之用已和《論語》中《詩》之用不兩樣了。一、《詩》是列國士大夫所習,以成辭令之有文;二、《詩》是所謂“君子”所修養,以為知人論世議政述風之資。
傅斯年講詩經 作者簡介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他開拓了考古學、清宮檔案的收集和研究等很多領域,為中國現代學術研究的建立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