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瀾滄江陸緣弧云縣段富鉀火山巖與銅銀成礦作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722472
- 條形碼:9787548722472 ; 978-7-5487-2247-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瀾滄江陸緣弧云縣段富鉀火山巖與銅銀成礦作用 內容簡介
南瀾滄江弧火山巖帶屬全球特提斯構造成礦域的一部分,在其云縣段早晚三疊世中一基性富鉀火山巖中銅銀礦床(點)密集分布,找礦潛力巨大。《瀾滄江陸緣弧云縣段富鉀火山巖與銅銀成礦作用》以構造一巖漿一成礦作用為主線,首次對研究區內的中一晚三疊世富鉀火山巖、花崗質小巖體和典型礦床——官房銅礦進行了深入剖析和系統研究,總結了官房銅礦的地質特征和成礦規律,闡述和探討了銅銀礦體與富鉀火山巖的時空關系和成因聯系,建立了官房銅礦的成礦模式和南瀾滄江弧火山巖帶云縣段銅銀礦床的綜合找礦模型,優選了找礦靶區和找礦遠景區。 《瀾滄江陸緣弧云縣段富鉀火山巖與銅銀成礦作用》可供從事區域地質、普查找礦、礦床風險勘探、礦業開發的工作者和科研人員及院校師生參考。
瀾滄江陸緣弧云縣段富鉀火山巖與銅銀成礦作用 目錄
1.1 區域地層
1.1.1 前寒武紀基底
1.1.2 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火山-沉積巖系
1.1.3 中生界紅層
1.2 區域地球化學背景
1.2.1 瀾滄江以西地區
1.2.2 思茅地區
1.3 區域構造
1.3.1 主要構造特點
1.3.2 構造與成礦的關系
1.4 區域巖漿巖
1.4.1 巖漿巖的時空分布
1.4.2 巖漿活動與金屬礦產的成礦關系
1.5 區域構造單元
1.5.1 昌寧-孟連古特提斯洋脊/洋島火山巖蛇綠巖帶
1.5.2 南瀾滄江帶二疊紀一三疊紀弧火山巖
1.5.3 臨滄一勐海花崗巖帶及其大地構造性質
1.6 南瀾滄江特提斯演化
1.6.1 昌寧-孟連——南瀾滄江帶構造巖漿格局
1.6.2 南瀾滄江帶古中特提斯演化
1.7 古中特提斯構造演化與區域成礦作用
1.7.1 主要礦床類型的時空分布和特征
第2章 中晚三疊世火山巖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和源區性質
2.1 富鉀火山巖的分布
2.2 火山巖的形成時代
2.3 火山巖的噴發旋回和噴發環境
2.4 火山巖的氧化條件分析
2.5 火山巖的分類及命名
2.6 主要巖石類型巖相學特征
2.6.1 鉀玄巖
2.6.2 玄武質凝灰巖
2.6.3 流紋巖
2.7 火山巖地球化學特征
2.7.1 主量元素特征
2.7.2 火山巖標準礦物特征
2.7.3 火山巖稀土元素特征
2.7.4 火山巖微量元素特征
2.7.5 火山巖同位素特征
2.8 火山巖形成的構造環境
2.9 火山巖成因及源區性質
2.9.1 巖漿及巖石形成溫壓條件
2.9.2 火山巖物質來源
2.9.3 火山巖源區性質
2.9.4 富鉀火山巖的巖石成因
第3章 老毛村小巖體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巖時代
3.1 地質背景和巖體特征
3.2 地球化學特征
3.2.1 主量元素特征
3.2.2 火山巖標準礦物特征
3.3 稀土元素特征
3.4 微量元素特征
3.5 巖體形成時代
3.6 巖體與成礦的關系
3.7 巖石成因和構造環境
第4章 云縣官房銅礦地質特征
第5章 官房銅礦地球化學特征和成礦模式
第6章 瀾滄江陸緣弧云縣段銅銀礦床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
參考文獻
圖版
圖版說明
瀾滄江陸緣弧云縣段富鉀火山巖與銅銀成礦作用 作者簡介
張彩華,男,1970年出生。1994年畢業于桂林工學院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2000年獲中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學位,2007年獲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博士學位,長期在長江中下游和西南“三江”地區從事地質找礦和科研工作。先后擔任過湖北大冶有色金屬公司豐山銅礦地質工程師和中南大學產業化基地云南蒙自礦冶公司獨資的云縣江天礦冶有限責任公司地勘處處長、副總經理及云南、廣東、湖北、四川和內蒙古等地多家礦業公司顧問,為官房銅礦等礦山的找礦突破、公司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相關事跡曾被《科技日報》頭版報道。承擔和參加科研項目6項,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其中被SCI收錄1篇和El收錄3篇。 劉繼順,男,1957出生。1981年、1986年和1989年分別獲南京大學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1991年從中南大學(原中南工業大學)博士后流動站離站后,晉升為教授并留校任教至今。長期致力于成礦理論研究與理論找礦實踐,專長于區域成礦學、找礦系統工程學與礦業開發可行性研究。尤其在找礦靶區優選和定位預測方面成果突出,合作發現青崖溝金礦和卡拉塔格銅金礦田礦產地,對烏拉根、白牛廠和濫泥坪等礦山增儲做出突出貢獻。先后承擔過國家攻關、國家計委科技找礦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有色地質總局重點項目、中國地質大調查等20余項科研項目。出版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2009年度獲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