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海洋科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34312
- 條形碼:9787030334312 ; 978-7-03-03343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海洋科學 本書特色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叢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學部歷時兩年多聯合開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著600多位院士、專家的智慧和心血,對廣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學科發展規律、了解前沿領域和重點方向及開展科技創新等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促進我國學科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必將發揮積極作用。
《國家科學思想庫 學術引領系列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海洋科學》全面總結了近年來海洋科學的研究現狀和研究動態,客觀分析了學科發展態勢,從學科的發展規律和研究特點出發,前瞻性地思考了學科的整體布局,提出了海洋科學的重要科學問題、前沿方向及我國發展該學科領域的政策措施等。
《國家科學思想庫 學術引領系列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海洋科學》不僅對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師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是科技管理者和社會公眾了解海洋科學發展現狀及趨勢的讀本。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海洋科學 內容簡介
《海洋科學》內容簡介: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叢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學部歷時兩年多聯合開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著600多位院士、專家的智慧和心血。叢書含總論和19個學科領域專題報告,對廣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學科發展規律、了解前沿領域和重點方向及開展科技創新等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促進我國學科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必將發揮積極作用。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海洋科學 目錄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章 海洋科學及其戰略地位
**節 海洋科學的內涵
第二節 海洋科學的發展歷程
第三節 當前海洋科學的戰略地位
一、對地球系統科學的探索
二、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
三、海洋油氣和水資源開發
四、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
五、海洋漁業和水產品資源開發
六、海洋藥物資源開發
七、海洋固體礦產資源開發
八、海上運輸安全
九、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十、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第二章 海洋科學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節 海洋科學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一、從近海到深海遠洋
二、從“考察”到“觀測”
三、多尺度系統的跨尺度研究
四、科學和技術的協同發展
五、平臺的公用化和數據的網絡化
第二節 海洋與氣候
一、海洋在氣候系統中的作用
二、海洋與氣候研究全球性進展
三、海洋與氣候區域性研究進展
四、海洋與氣候研究中面臨的幾個關鍵科學問題
第三節 海洋碳循環
一、海洋碳循環與溫室效應
二、海氣交換的碳通量
三、海洋碳循環的機制
四、海洋碳循環研究的幾個關鍵問題
第四節 海洋生態學
一、海洋生態學的新時期
二、海洋生態系統調查與功能群
三、生態動力學研究
四、生態災害與觀測預警
第五節 微生物海洋學
一、海洋微生物及其研究高潮
二、微生物與碳循環
三、微生物海洋學
四、深部生物圈
第六節 海陸相互作用
一、近海研究的新任務
二、從源到匯的沉積搬運
三、近海生物地球化學過程
四、海平面變化
五、海岸帶管理
第七節 海底深部過程
一、大洋中脊與熱液活動
二、熱液生物群與暗能量生物圈
三、冷泉與海底下的海洋
第八節 海洋科學的技術支撐
一、海洋科學與觀測
二、海洋觀測平臺
三、海洋觀測傳感器
四、海底觀測與勘察
五、數據采集與集成
第三章 我國海洋科學的現階段特征
**節 我國海洋科學的實力分析
一、我國海洋科學的主要研究與調查機構
二、我國海洋學科設置與研究生學位授權
三、我國海洋學科的實驗室建設與杰出人才培養
四、我國海洋科技領域的經費投人
第二節 我國海洋科學的學科分析
一、物理海洋學
二、生物海洋學
三、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學
四、化學海洋學
五、工程海洋學、海洋觀測技術科學等交叉學科
第四章 學科發展布局
**節 我國發展海洋科學的方針
一、從近岸向遠洋、從淺水向深海的拓展
二、發揮我國特色,開創近海科學的新局面
三、制定海洋科學優先發展領域
四、科學與技術相結合,從“考察”向“觀測”推進
第二節 學科布局的重點方向
一、物理海洋學
二、生物海洋學
三、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學
四、化學海洋學
五、極地海洋學
第三節 平臺、基地與體制建設
一、海洋公用平臺與基地
二、優秀人才培養
第五章 重大交叉領域與優先發展領域
**節 重大交叉領域
一、概述
二、背景及重大科學問題
第二節 優先發展領域
一、我國近海的海陸相互作用:物質輸運過程與生態效應
二、海洋微生物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三、南海深海過程演變
第六章 國際合作與交流
**節 現狀分析
一、全球變化研究的國際合作計劃
二、海洋觀測的國際合作計劃
三、深海研究的國際合作計劃
第二節 發展目標:國際計劃、雙邊合作
一、繼續在參與大型國際合作計劃中提高學術水平
二、醞釀和實施我國起主導作用的國際合作計劃
三、推進區域性的雙邊和多邊合作
第七章 保障措施與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我國海洋機構的基本情況總表
附錄二 我國設立與海洋科技相關的高校院系名單
附錄三 我國海洋學科博士與碩士學位授權點
附錄四 海洋領域的國家重點學科名單
附錄五 海洋科技領域的重點實驗室名單
附錄六 海洋科技領域的院士與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統計
附錄七 科技部海洋科學領域“973”項目統計
附錄八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洋學科資助項目統計(1986~2009年)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