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遼海春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41543
- 條形碼:9787547041543 ; 978-7-5470-415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遼海春深 本書特色
充閭先生是一個有良好傳統文化修養的學者,他曾讀過私塾,也接受過現代學院教育。他對古代經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給每一個接觸過他或讀過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個現代知識分子,他所具有的“現代意識”才有可能使他對熟知的傳統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檢討、堅持和發揚的愿望與能力。 在“進與退”、“居與處”、“兼善天下”和“獨善其身”的問題上,這個階層的矛盾心態仍然在持久地延宕著。但在充閭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價值的尺度評價從政或為文。而是從人性的角度對不同的對象做出了拒絕或認同。 就個人興趣而言,充閭先生似乎更鐘情于淡泊寧靜的精神生活,這使他的創作更為純凈。
遼海春深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紀游散文集, 主要收錄了王充閭先生所著的49篇遼寧省內紀游散文, 這本書不僅為讀者提供了優美的散文文字, 更讓讀者通過作者的文學語言、形象刻畫、場面描寫, 感受到這是一部社會風情錄、文化大觀園、山川方物志與時代的發展史, 通過作者的文字更深刻地了解遼寧的壯美
遼海春深 目錄
八卦城前有所思
遼陽賦
石上精靈
神圣的泥土
魚·鳥·人
空山鳥語
賞花吟——熊岳書簡
還鄉
洞府云迷
前程向海
挽住芳菲
捕蟹者說
醉葉吟
鄉音
山城的靜中消息
綠凈不可唾
登高
神話的失蹤
乾坤清氣得來難
家住陵西
故園心眼
送窮迎富
國寶
從潯陽到遼陽
土爾扈特部東歸本事
天華山詩話
在這桃花盛開的時節
喧騰的遼河口
似曾相識的白云
柳蔭絮語
害怕過年
民心
龍首尋秋
二·一九公園記
山不在高
眼前道路多經緯
情長在水西流
泛泛水中鳧
東風染綠三干頃
紅葉晚蕭蕭
書院鉤沉
老窯工的喜悅
聯想
城市的靈魂
書緣
地名更改縱橫談
鬼打墻
認識遼寧欣賞遼寧熱愛遼寧——2013年4月27日在遼寧省博物館的演講
遼海春深 節選
《遼海春深》: 我**次親近閭山,正逢梨花開得正鬧的時節。 山坡上,原野里,到處泛濫著浩蕩的春潮,浮蕩起連天的雪浪。我們乘坐的馬車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土路穿行于花樹叢中,像是闖進了茫無際涯的香雪海,又好似粉白翠綠的萬頃花云浮蕩在頭頂上。馬車跑著跑著,順著一道斜坡疾速駛下,那花海花潮涌起的沖天雪浪,仿佛立刻要把整駕馬車吞沒了;而當馬車再次爬回到坡崗上,那梨花的潮涌,擁著一團團、一簇簇的雪浪花,又像是頃刻間齊刷刷地退落到地平線以下。 幾十年間,這個景象始終定格在我的記憶之窗上,只要一閉上眼睛,便立刻浮現在眼前,特別是當我聽到那首名歌《喀秋莎》的時候。年輕時,我喜歡獨自哼唱這首蘇聯名歌。只要“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溜出了唇邊,一種輕紗薄霧般的溫馨感,便仿佛導引我返回醫巫閭山腳下的故鄉。 早在先秦典籍《周禮》中,即有關于全國名山“五岳五鎮”,東北為幽州,其山鎮為醫巫閭的記載。 “醫巫閭”系東胡語音譯,意為“大山”,在東北三大名山中尤負盛譽,風景絕佳,歷代文人騷客登臨寄興,述志抒懷,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文。 本來,較之于水,山更切近禪關,遠于入境,望之輒有瀟灑出塵之想。而此間瘦勁的奇松,幽峭的危巖,以及恍惚迷離、顛倒眾生的神話傳說,更饒有一種清寒入骨的豐神和超然遠引的意蘊。 山在人類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是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還是鐵器時代,先民們每前進一步,都會感到山是和人一道存活著的。特別是在那類開天神話中,山,更被賦予了新的精魂,具有一種人格化的、超自然的蘊涵。說到不周山,人們會聯想起那個天崩地坼中的英雄共工;而莊周筆下的藐姑射山,則是超然世外、無己無功的哲學的物化。 由于大山高插云霄,上接穹宇,常被認為是上達天庭的*佳階梯;而從它的巨大體量和堅勁的線條中,則能讀出對于人的藐小與軟弱的嘲弄。因此,自古即有“大山崇拜”的習俗。*典型的當數泰山,其次,恐怕就是醫巫閭了。隋唐以降,歷代帝王對它都有封爵,唐代封為廣寧公,金代、元代晉封王位,明、清兩代詔封神號。自北魏文成帝開始,歷朝凡遇大典,都要由皇帝親臨或委派官員登山致祭。單是清代,包括康熙、乾隆在內,竟有五位皇帝多次朝覲過閭山。 二 當我們翻檢史冊時,一定會注意到,歷朝歷代中,同醫巫閶山關系*密切的應該算是遼王朝了。對于這座名山,契丹人似乎葆有一種先驗的特殊的情感。 十世紀之初,醫巫閶山即已顯現其鮮明的區位優勢,它是經略東北、聯結漠邊、溝通海外、雄視中原的戰略要地。加之物產豐富,文化發達,遼王朝視之為揮師南進、與北宋王朝爭衡的可靠后方和理想跳板。至今,在閭山上下方圓幾十公里的范圍內,仍然遍布著許多遼王朝的歷史文化遺存。就中以埋葬耶律倍的顯陵*為重要。 ……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