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第十一輯(2015)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6049167
- 條形碼:9787226049167 ; 978-7-226-04916-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第十一輯(2015) 本書特色
王萍主編的《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第11輯)》是一部學術專著,主要對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的內容、歷史背景、寫作特點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對我們了解這些優秀作品有所幫助。 本書帶領讀者細細品讀中國古典小說戲曲名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努力,也讓讀者了解傳統文學的魅力與韻味。
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第十一輯(2015)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 小說研究 ; 紅樓夢研究 ; 戲劇研究 ; 地方戲研究 ; 新著評介幾部分, 主要內容包括: 《世說新語》索解 (續) 、《三國志平話》中劉備的身體政治書寫、影響與變異: 《大唐西域記》所載“烈士”傳說與后世杜子春故事、李汝珍鏡花水月之“緣”: 基于佳人才子視角的一
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第十一輯(2015) 目錄
【小說研究】
《世說新語》索解(續)
《三國志平話》中劉備的身體政治書寫
影響與變異:《大唐西域記》所載“烈士”傳說與后世杜子春故事
李汝珍鏡花水月之“緣”:基于佳人才子視角的一種考察
《金瓶梅》藝術心理研究二題
論“三言”中的判官形象
馮夢龍傳奇結構意識的理論闡釋和改編實踐
從《牛郎織女傳》到《牛郎織女》考述
寶卷與小說:《金闕化身玄天上帝寶卷》故事源流考論
說“貪”道“鞋”——以《紅樓夢》和《金瓶梅》為證
柳湘蓮與西門吹雪比較研究
慕壽祺《隴防紀略》史實考辨
論讀者階層對明代通俗小說出版的傳播影響
【紅樓夢研究】
論曹雪芹、脂硯齋的小說思想
從賈寶玉到阿廖沙的啟示
湘江水逝楚云飛——再探史湘云婚配及其結局
從《葬花吟》和《桃花行》看林黛玉悲劇形象的塑造
《紅樓夢》中幾個主要人物”禮數”的解讀
【戲劇研究】
金代早期諸宮調散套的又一實例
人間唱遍《牡丹亭》——明清詩家觀演《牡丹亭》述略
近代以來兩漢伎藝研究的成就與不足
論古代戲曲目錄的戲曲批評學建構
明清江浙“四禮”演劇活動考論
《太和正音譜》考異二題
晚清文人戲曲研究的世紀回顧與反思
洗心齋初考
清朝演劇機構之精忠廟事務衙門考略
從“弄孔子”戲對“鉆燧改火”的化用看宋雜劇的戲劇形態
元代商賈劇再論
中國古典戲曲愛情文學之共相
【地方戲研究】
制約地方戲曲發展的觀念問題
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儺戲調查
清宮廷萬壽戲中的儀式性戲劇研究——以單折短小戲劇為中心
試比較中韓兩項歌頌民族英雄的祭祀戲劇——溧陽蔣塘馬燈與慶山韓將軍祭
烏撒祭祀儀式劇“撮泰吉”與威寧彝人的族群記憶
口述本影戲的結構特點
隴南“棒棒鞭”表演內容及其特征
芻議永靖儺舞戲民間敘事的多元性特征
芻議文縣白馬藏族“池哥晝”的三種角色
秧歌是敗兵所扮嗎?——試論甘肅河州北鄉秧歌的起源
《世說新語》索解(續)
《三國志平話》中劉備的身體政治書寫
影響與變異:《大唐西域記》所載“烈士”傳說與后世杜子春故事
李汝珍鏡花水月之“緣”:基于佳人才子視角的一種考察
《金瓶梅》藝術心理研究二題
論“三言”中的判官形象
馮夢龍傳奇結構意識的理論闡釋和改編實踐
從《牛郎織女傳》到《牛郎織女》考述
寶卷與小說:《金闕化身玄天上帝寶卷》故事源流考論
說“貪”道“鞋”——以《紅樓夢》和《金瓶梅》為證
柳湘蓮與西門吹雪比較研究
慕壽祺《隴防紀略》史實考辨
論讀者階層對明代通俗小說出版的傳播影響
【紅樓夢研究】
論曹雪芹、脂硯齋的小說思想
從賈寶玉到阿廖沙的啟示
湘江水逝楚云飛——再探史湘云婚配及其結局
從《葬花吟》和《桃花行》看林黛玉悲劇形象的塑造
《紅樓夢》中幾個主要人物”禮數”的解讀
【戲劇研究】
金代早期諸宮調散套的又一實例
人間唱遍《牡丹亭》——明清詩家觀演《牡丹亭》述略
近代以來兩漢伎藝研究的成就與不足
論古代戲曲目錄的戲曲批評學建構
明清江浙“四禮”演劇活動考論
《太和正音譜》考異二題
晚清文人戲曲研究的世紀回顧與反思
洗心齋初考
清朝演劇機構之精忠廟事務衙門考略
從“弄孔子”戲對“鉆燧改火”的化用看宋雜劇的戲劇形態
元代商賈劇再論
中國古典戲曲愛情文學之共相
【地方戲研究】
制約地方戲曲發展的觀念問題
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儺戲調查
清宮廷萬壽戲中的儀式性戲劇研究——以單折短小戲劇為中心
試比較中韓兩項歌頌民族英雄的祭祀戲劇——溧陽蔣塘馬燈與慶山韓將軍祭
烏撒祭祀儀式劇“撮泰吉”與威寧彝人的族群記憶
口述本影戲的結構特點
隴南“棒棒鞭”表演內容及其特征
芻議永靖儺舞戲民間敘事的多元性特征
芻議文縣白馬藏族“池哥晝”的三種角色
秧歌是敗兵所扮嗎?——試論甘肅河州北鄉秧歌的起源
展開全部
商品評論(7條)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