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的故事-一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36276
- 條形碼:9787505736276 ; 978-7-5057-3627-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的故事-一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歷史 本書特色
明清史、中國近代史日本專家新力作
國內首部引進,由日本人向中國人系統、全面、通俗地講述中國的歷史。
書中有十二處觀點,非常獨到,令人耳目一新,在國內一般的歷史著作中是看不到的。
中國人需要睜眼看世界,有必要從日本視角看中國歷史,從世界格局看中國使命。
中日對抗,英美得利;中日聯手,天下無敵。愿讀者能從歷史教訓中探索出中日關系的新走向。
中國的故事-一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歷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中國歷史入門書,作者不以史料堆砌為目的,也不以單一歷史事件為關注點,而是從浩浩歷史長河中精選精彩的歷史故事和人物故事,透過簡明而前后連貫的事件,從中國的起源一直講述到現在的整個發展歷程,并透過這個歷史進程來思考“中國”是什么,“中國人”是什么。
現在的人們并不缺少了解現代中國的信息。但是,現代中國脫胎于過去的中國,在某種意義上濃厚地保持并繼承了過去中國的傳統。正因為如此,想真正地了解中國,必須接觸中國完整的歷史。本書的目的也盡在于此。
為了避免繁雜,將出場人物控制在了500人以內。500人并不算少,但從中國悠久的歷史來看,這些人已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精英”。通過“觀賞”他們演出的歷史劇,如果能為諸位讀者理解中國提供哪怕一絲幫助,對作者而言都是無上的喜悅。
中國的故事-一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歷史中國的故事-一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歷史 前言
“中國”的含義
現在我們對“中國”抱有怎樣的印象呢?說起從前的“中國”,一方面大家頭腦里浮現出一個上古時期就誕生了卓越文明、位居世界**的先進國家,它給日本和亞洲各國帶來了數不盡的恩惠;但是,另一方面,這種形象該怎樣與19世紀后半葉以來,中國不斷遭受列強侵略、在壓迫和貧困中反復經歷混亂與挫折的事實聯系起來
呢?說到現在的“中國”,一方面我們頭腦里浮現出一個在共產黨一黨執政下的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另一方面這種形象該怎樣與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國內生產總值趕超日本的事實相聯系呢?說到“中國人”,一方面我們頭腦里浮現出的是泰然自若,重信義、有教養、有文化的“大人”形象;但是,
另一方面這種形象該如何與我們常常遭遇的公務員的傲慢態度以及商人們唯利是圖的行為等事實相聯系呢?總之,“中國”就是一個在不同場合擁有不同形象,甚至有時留給我們相反印象的國家,把它的形象用一個方向來概括可以說是極其困難的。因此,想了解“中國”,就要求我們思路靈活,不受從前固有觀念的束縛。
中國的故事-一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歷史 目錄
神話的世界 /003
黃河文明的誕生 /005
多種文明的可能性 /007
夏朝存在嗎? /008
殷墟的發現 /009
商朝的政治與社會 /011
殷周革命 /013
周朝的封建制度 /014
井田制的虛實 /015
周朝東遷 /016
春秋五霸 /018
吳越之戰 /019
孔子的出現 /021
第2 章 “帝國”的形成(戰國、秦).......................... 023
第3 章 “帝國”的繼承(漢) ..................................... 047
第4 章 “帝國”的發展(魏晉南北朝) ...................... 075
第5 章 “帝國”的鼎盛(隋唐) ................................. 103
第6 章 傳統中國的轉型(宋元) ............................... 129
第7 章 中華帝國的形成(明) ................................... 157
第8 章 中華帝國的完成 ............................................. 185
第9 章 西洋的沖擊(清末) ....................................... 211
第10 章 通往中國革命之路(民國前期) .................. 237
第11 章 人民中國的誕生(民國后期) ...................... 261
滿洲事變 /263
“滿洲國”的成立 /265
汪兆銘和日本傀儡政權 /275
第12 章 人民中國的歷程(中華人民共和國) .......... 285
中國的故事-一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歷史 節選
夏朝存在嗎?
近年,在河南省偃師市發掘出的二里頭遺址就引發了這樣的話題。據推測,這處遺址大約存在于公元前1900 年至公元前1500 年,宮殿遺址和青銅禮器的發現暗示這里曾經存在初期的王朝。在距離這座遺址不遠的地方發現的偃師商城屬于殷代前期的都城遺址,如果確信偃師商城是湯王所建的都城,那么比這更早的二里頭遺址就是殷代之前王朝的遺址。但是,現在還很難立即斷定這就是《史記》中記載的夏朝的遺址。中國學界已經在夏朝真實存在的前提下描寫通史,但是這個問題還留有探討的余地,日本學界在斷定夏朝是否真實存在的問題上,繼續持謹慎態度。
合縱連橫
針對秦國的崛起和來自秦國的軍事威脅,各國展開了新的外交戰術。公元前4 世紀,這種合縱連橫的策略受到了諸子百家中縱橫家的大力提倡。
合縱一方的蘇秦主張東方六國結盟對抗秦國。蘇秦在齊國學習了雄辯之術,起初沒有人認可他,連家人都羞辱他。但是,他發奮掌握了讓君王采納自己意見的方法。蘇秦*終從燕國開始,依次說服了趙、韓、魏、齊、楚,締結了六國聯合抗秦的軍事同盟。蘇秦兼任六國宰相,據說他衣錦還鄉時,在突然轉變了態度的家人面前說道:“假使我在洛陽城郭附近有二百畝左右的良田,滿足于平凡的生活,怎么可能佩帶六國相印呢?”
提倡連橫一方的張儀主張讓東方六國分別與強秦結成同盟謀求生存,與蘇秦對抗。張儀年輕的時候也不被認可,他在游說途中曾被人懷疑偷盜,遭受過嚴刑拷打,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放棄游說。據說張儀的妻子擔心他的行動,他卻對妻子夸下?谡f:“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舌頭在就足夠了!睆垉x后來終于在公元前328 年當上了秦國的宰相,他運用雄辯術瓦解了六國的合縱,實現了連橫。
《魏志?倭人傳》
《魏志?倭人傳》大致是這樣描述日本的:公元2 世紀后半葉,倭國大亂,分裂成三十多個小國,共同擁立了一位精通鬼神之道、名叫卑彌呼的獨身女性為王,來治理國家。這個國家叫邪馬臺國。魏景初三年也就是公歷的公元239 年,卑彌呼派使者前來魏國進貢,獲封“親魏倭王”的稱號,被授予金印紫綏并賜予銅鏡一百枚,還有一些其他的物品。第二年,帶方郡的太守派使者攜帶詔書和印綏前往邪馬臺國。公元243 年卑彌呼再次派使者前往魏國。卑彌呼死后,國內為她建造了很大的墳墓,殉葬者達一百多人。之后,邪馬臺國擁立了一位男王,但國中人不服,于是又立了一位與卑彌呼同族的13 歲女子壹與為王,倭國內這才安定下來。壹與也向魏國朝貢。
這是唯一記載公元3 世紀卑彌呼在日本征服了大約30 個小國,作為女王統治各國的文獻史料,正因為如此,圍繞如何解釋這條記載,產生了所謂的邪馬臺國論爭。關于邪馬臺國,雖然后來考古學發掘的成果對此有所補充,但是還留有很多沒被解決的問題,現在仍然很受關注。
不過即便如此,公元3 世紀時的日本沒有文字也無法記錄,而關于那時的日本卻能在中國的史書上找到包括“卑彌呼”等專有名詞在內的詳細記錄,因此才使得我們今天能夠具體地知道邪馬臺國的存在,這完全起因于當時東亞國際形勢的變化,這一點實在耐人尋味。
嘉靖大倭寇
由于商品經濟和走私的發展,倭寇的活動在16 世紀以后再度頻繁起來。這時倭寇的主體與其說是日本人,不如說是中國人。到了16 世紀后期,浙江、福建、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的走私已經半公開化,很多中國商人都偽裝成日本人以躲避危險。而他們的活動,得到了能從走私中享受巨大利益的沿海鄉紳的支持。
面對這一狀況,公元1547 年,明朝命令浙江省的長官朱紈徹底實施海禁,加強管理。然而朱紈的行動遭到了沿海鄉紳的強烈反對。加強海禁反而加劇了倭寇的活動。
16 世紀后期,人稱“倭寇王”的王直在所謂的“嘉靖大倭寇”中扮演了主角。王直是安徽商人出身,在東亞一帶從事走私,積攢了巨額利潤。朱紈加強海禁后,他將據點遷至日本平戶,為日本和葡萄牙商人做中介。大約從公元1553 年起,他連年進攻江蘇和浙江沿海,成為倭寇*活躍時期的領導者。明朝以允許貿易為條件招降了王直,這才勉強平息了事態。
鄭成功與臺灣
據守東南沿海的鄭氏是清*強有力的對手。當時,諸多海賊集團為了謀求貿易利益,在東南沿海不斷對抗、聯合。其中,出身福建的鄭芝龍與取代葡萄牙向東亞貿易進軍的荷蘭聯手,獨占了中日貿易,用以生絲為主的中國產品與日本銀進行交換。
………………
1661 年,鄭成功將據點移往臺灣。當時,荷蘭占領臺灣,以臺南為據點開展貿易活動,開始殖民地經營。鄭成功驅逐荷蘭勢力,欲以臺灣作為反清活動的基地。不久,鄭成功驟然離世。鄭氏一族延續祖父輩以來的海上勢力,與清朝抗爭了二十余年。
汪兆銘和日本傀儡政權
從1938 年年底開始,日本的軍事動員能力到達極限,戰爭陷入膠著狀態。戰爭進入了毛澤東所謂的第二個階段——“戰略相持”。
日本政府發表聲明稱:“期待能與帝國真正合作的新興支那政權的成立與發展,與之調整兩國國交,協助更生新支那的建設。”試圖通過在占領區各地成立傀儡政權來尋求解決之道。但這些得不到民眾支持的政權根基十分脆弱。于是日本政府提出建設“東亞新秩序”,表示國民政府如果能“舉更生之實參與新秩序建設”,日本政府也打算回應其要求。
此時汪兆銘和蔣介石一起在重慶,擔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的重要職務。但他內心產生了動搖。他曾被稱為孫文身邊三杰之一,自認左派,現在搖身一變轉而反共,成為蔣介石的手下,在黨內的實力與蔣介石有明顯差距。但他自詡為中國革命和孫文的正統傳人,無論如何不愿唯蔣介石馬首是瞻。
汪兆銘與堅持前途無望之戰爭的蔣介石產生了嚴重對立,在重慶政府內部陷入孤立。在這一情勢下,他悄悄離開重慶逃往河內,響應日本標榜的“東亞新秩序”。1940 年3 月,他在南京成立了標榜“反共和平”、“純正三民主義”的新政權。
日本期待汪兆銘政權能扮演和平調停者的角色。汪兆銘也曾企圖設法使重慶政府從內部瓦解。但這個政權說到底不過是日本的傀儡政權,蔣介石通過英美的支持得以繼續維持其政權,因此汪兆銘政權無法取而代之。
1944 年11 月,未能目睹戰爭結束的汪兆銘在名古屋病逝。中國現在稱他為“漢奸”,將他的政權視為“汪偽政權”,對他做出了極端負面的評價。
……
中國的故事-一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歷史 作者簡介
[日]中村邦彥:
1950年生于滋賀縣。曾任山口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史、中國近代史,翻譯并出版了多部關于中國文化及中國近現代史的著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