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40647
- 條形碼:9787515340647 ; 978-7-5153-4064-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 本書特色
《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劉若瑀結合葛托夫斯基的身體訓練、東方傳統武術、擊鼓、太極導引等元素,探索出大自然和禪修為表演基礎的“當代肢體訓練法”,在專業領域上具有開創性。她廣泛地運用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祭祀儀式等素材,持續創作,不斷獲邀參加國際重要藝術節表演,呈現了中國臺灣優質的劇場表演藝術,融合了世界觀與當代美學的特點,獲得國際藝壇高度重視。
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的不僅僅是表演的實質,更是一位修行人對生命的領悟。劉若瑀將這種體會融匯于她的優人神鼓表演中,釋放出不一樣的能量。與其說這是三十六堂表演課,不如說這是劉若瑀帶給讀者的三十六段循序漸進的人生領悟。
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 目錄
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 相關資料
很高興讀到她這本書,若你是一個對表演或生活有興趣的人,這本書值得你一讀再讀。一位西方的劇場高人,參悟了東方的禪理,反芻教導東方學子,再由她從自身文化的根源,印證到她的本性,來回三十年,其內容自有許多發人深省之處。——電影導演 李安這些年我看著劉若瑀的優人神鼓跑遍世界,賦予觀眾豐富的精神糧食。我非常佩服本質上是修行人的若瑀,同時本質上也是藝術家。她把這兩者融合得這么巧妙,讓她的藝術與人生散發出同樣高度的品格、尊嚴、紀律與智慧。這是她的第一本書,來得實在很晚,但我相信讀者朋友能夠在這三十六堂課中,不僅學習表演,且學習人生的修行。——話劇導演 賴聲川從身體出發,恒久地訓練著身與心,在里面慢慢找出文化的脈絡,每天如一地集體訓練、集體表演、控制、釋放,從身體的出發到精神的接受,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過程;如果能把這種行動的力量持之以恒,它將會凈化自我,洗滌人心。從一個李安眼中短片的女主角,到了今天優劇場的藝術總監,那些過程是充滿艱辛與奇妙變化的。如果精神入了道,此道也付于實行,實行而得法,道可傳。希望劉若瑀能持續在探索身體與空間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收獲。——電影美術指導 葉錦添從這本書中,可以了解為什么優人神鼓的團員在臺上演出的時候,給人那么專注、莊嚴、整齊劃一的感覺。好像有人在擊鼓,又沒有真正在擊鼓的“人”,因為那個人已經“空”了,看到后來,你也空了,只剩胸腔中那一股莫名的感受,讓你恬然安靜地處于當下,久久不能自已。——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 作者簡介
劉若瑀1980年代初為蘭陵劇坊主要演員,接受心理學教授吳靜吉博士指導,開啟其對表演藝術熱愛之門,當時的代表作為“荷珠新配”。曾主持“小小臉譜”,榮獲金鐘獎“最佳兒童節目主持人”。1984年畢業于美國紐約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同年被波蘭劇場大師葛托夫斯基選中,接受為期一年的專業訓練,啟發了她對生命本質的探尋之旅。并帶起90年代前衛小劇場的溯源風潮,在劇場界頗具影響力。1988年創立“優表演藝術劇團”(原“優劇場”),由民間祭祀儀式和民俗演繹的學習入手,以太極導引和身體能量的開發為訓練基礎。1993年,與黃志群合創“優人神鼓”,將擊鼓、靜坐與武術融入到創作中,開創劇團新的風貌。曾率團兩度云腳中國臺灣,遠赴印度、中國西藏,以行者的腳步帶領優人走上“道”“藝”合一之路。劉若瑀結合葛托夫斯基身體訓練、東方傳統武術、擊鼓、太極導引等元素,探索出大自然和禪修為表演質地的“當代肢體訓練法”,在專業領域上具有開創性。她以“優人神鼓”實踐道藝合一、東西交融的理念,長期向下扎根,傳承表演藝術,成果斐然,影響深遠,并于2008年榮獲文藝殊榮獎。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