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賣書記及其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029072
- 條形碼:9787511029072 ; 978-7-5110-2907-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陵賣書記及其他 本書特色
《金陵賣書記及其他》主要包含兩本書,即《金陵賣書記》和《汴梁賣書記》。
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發布上諭,要求"一切考試均不準用八股文程式",代替它的是論述中國歷史、政治和外國政治及學術的論文,以及清晰地論說《四書》、《五經》。1902年,金陵(南京)舉行鄉試,《金陵賣書記》的作者公奴一方面"以長者命赴試金陵",一方面本著"播文明之種子"的目的,"擔筐挈篋,貰椽彼都"。一個多月的"聞見",公奴身歷其境,現身說法,生動地描述了考生們購書、趕考的種種表現,淋漓盡致地寫出了人們在考場內外亦悲亦喜的窘態和丑相。
1903年,鄉試在開封舉行,《汴梁賣書記》的作者王維泰單純以賣書而赴汴梁。《汴梁賣書記》文字雖平實,但如實呈現了開明書店的從業宗旨、從業原則以及操作程序和步驟;同時,也呈現了書商們的新方式同舊觀念、舊習俗的對抗與博弈。在風云變幻的時代,這樣相對完整的全景記錄,在林林總總的出版史料中,顯得尤為難得。
金陵賣書記及其他 內容簡介
《金陵賣書記》和《汴梁賣書記》這兩部小書,都狀寫了考生購書時的各種行徑和心理狀態,生動有趣。如兩部書都寫到了考生對生理類書籍的心態與行徑,描寫入木三分,將愚昧者的心態暴露無遺,看了實在可笑可憐。再有描寫購書者討價還價,斤斤計較,伎倆多端,也是兩書中的好看之處。
此外,這兩本書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作者所聞所見所感的視界里,反映了巨變時代的新舊矛盾和沖突,以及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勾畫了社會風習的境況,描繪了世人的心態、觀念,表達了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呈現了鮮活的歷史場景。這些文字,對于文化史、書籍史、商業史、社會史、風俗史研究者來說,是難得的文獻史料。
《汴梁賣書記》后附的兩個書目,全是新書,且是全新分類,完全可以看出清末開明書店的出版旨趣與追求,代表了沿海大都市新出版業的精神,對于研究新出版業的歷史實況極有價值。
金陵賣書記及其他 目錄
緒 言( 3 )
卷 上( 5 )
卷 下(17)
汴梁賣書記
上卷 記賣書(33)
中卷 記游歷(附自漢至信鐵路圖)(自信至汴計程尖宿圖表)(原書無圖)(46)
下卷 記交際(61)
開明書店新書目錄(81)
開明書店前后五月出版新書廣告(97)
附 錄
讀《金陵賣書記》(105)
陵汴賣書記(112)
"翰墨緣"(119)
《金陵賣書記》(127)
金陵賣書記及其他 節選
金陵賣書記
生理學諸書,以婚姻衛生學為*暢銷。購此等書者,其意見蓋有三等,而確知其所當知之故者,蓋無有也。*下者視之若淫書,一見其圖,喜躍不自已。然惟恐人之見之也,故來購必以暮夜,避師友,屏群從,伺人少時以只身來。其擇取之也,指以手,而口不敢道也。稍高明者,則目之為閑書,意若謂可有可無,取以銷永日耳。其上也者,則視為醫書,意若為醫者所當知也;然即非醫者亦不可不知,固彼所未敢信也;即非醫者亦無容諱言,又彼所未肯許也。名學亦頗行銷,是亦可喜事。然以其程度考之,固又鮮能語此也;其所以銷之故,殊難定斷。
……
索還價值,幾為華人心目中一定之規則;告以劃一之例,輒不信。推其內情,蓋有數種:或謂所購各書,獲利已厚,自應略讓;或謂購書至數元,為數已不少,應略讓;或謂此區區者而不予畀,牌子未免太硬,我偏欲一破爾例;或謂人有見面情,而愿靳此區區,分明瞧我不起,爭之因尤力。……
一日有還價者,告以不減之例。則怫然曰:爾等究為華人乎,洋人乎?同事者答之曰:吾不知華洋之分,只知一"信"字,為洋字乎,漢字乎?則拂衣以去。有購書者少十余錢,未之許也,因力陳其為寒士,訴購書之難甚摯;予特許之,自信為不負初志。不數日復來,乃援前者以為例,卒不成而去。以十余錢之故,不惜哀其詞以乞憐,并以人之摯情以為口實,此吾支那民族之特質歟!是行也,仿日本書店例,造特別減價券以交通各學堂,以符初志也。又有某持券悉購科場書以去,痛自悔,然無如之何。又有來購書者,請援例減價,不可,則曰:吾固有券在,特未攜來耳。告以須以券為憑,則龂龂憤爭,繼以怒罵。然計值固無多也,且其人亦學堂中人也。
金陵賣書記及其他 作者簡介
公奴(1876-1940),據陳乃乾先生考證,即夏清貽,字頌萊,是清末開明書店的主持人。開明書店在1906年的《上海書業商會會員名錄》中排在第四位,1907年與圖書集成局、申昌書局、點石齋書局合并,組成集成圖書公司,夏清貽被聘為編輯長。為《金陵賣書記》作者。
王維泰(1854-1921),開明書店股東之一。為《汴梁賣書記》作者。
- 主題:
逛書攤、小書店焉有不講價的道理。新華書店倒是不議價不打折,那是國營的。后來也有變通,搞什么會員之類,多少讓那么一點點。現在幾乎尋不到他們的店面了,已經記不起來有多少年沒有進去過了。書中所述賣書買書爭爭講講的場面,在我們身上身邊都有過見過,少花幾塊錢,多買兩本,沒有錯。
- 主題:
很有意思的小書。兩位作者是開明書店主持人。販書、售書、識書、藏書,皆頗有心得。細節處有“目睹之怪現狀”之況味,描寫生動。清末新學興起,于書中所列書目可見一斑。此外,賬目、旅途支出,人際交往等記錄也很周到,因此也能研究當時的物價水平、日常生活,有史料價值。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