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新聞采訪-(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709166
- 條形碼:9787565709166 ; 978-7-5657-0916-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聞采訪-(第2版) 內容簡介
第1版出版后廣受讀者歡迎,此為第2版對新聞采訪主體、新聞采訪受體、新聞采訪準備、新聞采訪方法、新聞采訪藝術、新聞采訪規范等進行系統論述,強調新聞采訪要通過眼看、耳聽、提問、查閱等方法來獲取新聞線索、甄別事實、確保新聞真實和發現新聞。《新聞采訪(第2版)》適讀對象:新聞傳播、廣播電視藝術、播音與主持藝術等專業師生,新聞愛好者
新聞采訪-(第2版) 目錄
**章 新聞采訪主體
**節 記者的由來
第二節 記者的職責與使命
第三節 記者的修養
第四節 記者的情感與立場
第五節 記者的意識與發現新聞
第二章 新聞采訪受體
**節 采訪與采訪對象
第二節 采訪對象的受訪特點
第三節 采訪對象的作用與地位
第四節 記者與采訪對象的矛盾
第三章 新聞采訪準備
**節 采訪前的準備
第二節 采訪前的新聞策劃
第三節 四種特殊報道的策劃
第四節 分類新聞的訪前準備
第四章 新聞采訪方法
**節 顯性采訪
第二節 隱性采訪
第三節 體驗式采訪
第五章 新聞采訪藝術
**節 觀察藝術
第二節 聽取藝術
第三節 提問藝術
第四節 查閱藝術
第六章 新聞采訪規范
**節 新聞自由與新聞控制
第二節 采訪自由與政治約束
第三節 采訪自由與“法”的約束
第四節 采訪自由與“律”的約束
第五節 采訪自由與“俗”的約束
附錄一 記者行為準則宣言
附錄二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
主要參考文獻
新聞采訪-(第2版) 節選
《新聞采訪(第2版)》: 二是傳媒的分工。隨著廣播、電視、互聯網絡的誕生,不同傳播手段的媒體對記者提出了不同的專業要求。記者的內涵,也由以往的報刊記者擴展為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廣播記者、電視記者、網絡記者等。傳播手段的不同,記錄新聞事實的手段與方法也就大相徑庭。傳媒分工的另一層含義,是傳播媒介的專業化。以電視媒體為例,按照國家廣播電視行政部門電視節目“專業化、對象化”的設置要求,電視頻道分為經濟頻道、生活頻道、娛樂頻道、文體頻道、教育頻道、體育頻道、影視劇頻道等。然而,傳媒的分工,對于記者來說,只是報道領域的不同,采訪仍然是新聞傳播的“**道工序”,追求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依舊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三是報道領域的分工。一般而言,新聞媒介按社會行業、職業、領域的報道內容,對記者進行具體分工。如,有的記者負責工業的采訪報道,被稱為“工業記者”;有的負責黨政新聞的采訪報道,被稱為“黨政記者”;有的負責財經領域的采訪報道,被稱為“財經記者”;有的負責政法戰線的采訪報道,被稱為“政法記者”,等等。 報道領域分工的*大好處,就是把記者認知生活的重心,引向社會生活的某一領域、某一行業、某一專業,為發現新聞、認識生活創造了條件。然而.不管你是什么記者,是什么傳媒的記者,還是哪里來的記者,或是有何等地位、何等影響的記者,只要你進入采訪環節,就得遵循采訪規律;只有遵循采訪規律,才能發現新聞、獲得新聞素材。因此,對于記者來說,研究采訪學問,掌握采訪方法,既是學問所在,又是“看家本領”。 第二,新聞競爭,首先是采訪的競爭。采訪決定寫作,沒有采訪也就沒有今天意義的新聞。新聞的“新”,從采訪的角度來說,主要包括內容上的“新穎”和時間上的“新近”這兩個方面。 新聞要解決姓“新”的問題,主要是要解決記者發現新聞和獲得新聞的問題。對于記者來說,首先是采訪的“搶”。它包括“搶題材”、“搶素材”和“搶速度”三個方面: 搶題材是指報道題材的“人無我有”,在報道時間上的先行一步。記者率先搶到了報道題材,則為報道“絕對獨家新聞”占據了先機。 搶素材是指在同一題材的采訪中,對支撐新聞材料的深度開掘,在“人有我深”、“人有我異”上下功夫。記者的“人有我深”、“人有我異”,則為報道“相對獨家新聞”奠定了基礎。 搶速度是指對新聞的快采。要求記者用*短的時間實現對新聞材料的占有,快寫快發,以滿足新聞“時新性”的要求。 縱觀世界各國傳媒,隨著采訪手段的不斷完善,新聞的競爭表現為速度的競爭,新聞的“快”,早已大大突破了“今日新聞”的“時新”概念,而以“分”和“秒”作為“快”的標準。廣播電視更是以播出時間與事件發生同步進行,即觀眾看到的新聞,是和事件的發生同步的,具有“零秒差”的特點,作為今天時間“時新”的標準。第三,采訪競爭,首先是緊緊圍繞采訪對象展開。由于采訪對象手中掌握著新聞事實,記者采訪就是向采訪對象“要情況”。采訪的“重心”自然地集中到采訪對象身上,采訪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采訪對象進行的。即使是采訪“汶川地震”、“蛟龍號”這樣現場感很強的新聞,采訪也首先是圍繞采訪對象展開的。為了從采訪對象身上獲得“情況”,記者使出渾身解數,開展公關活動,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從采訪對象身上獲得“情況”。 ……
新聞采訪-(第2版) 作者簡介
熊高,教授、高級記者、第二屆全國廣播電視“百優”理論工作者。曾在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采訪一線工作近20年,后任湖南株洲廣播電視局局長、黨委書記、株洲廣播電視臺臺長。2005年被廣西師范學院引進,擔任新聞傳播學學科帶頭人和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等職。現為賀州學院特聘教授、影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傳媒與文化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著有《采訪行為學概論》《新聞采訪》《電視新聞攝制教程》《電視新聞節目學》《文化媒介學》等書,發表論文數十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