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電磁場與電磁波-(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413752
- 條形碼:9787302413752 ; 978-7-302-41375-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電磁場與電磁波-(第2版) 本書特色
本書介紹電磁場與電磁波的基本規律、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的分析、計算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分析、解決一些實際的工程電磁場與電磁波問題。本書保持了電磁場與電磁波基礎理論的系統性、完整性,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力求講深講透。妥善處理好電磁場與電磁波與前期課程(矢量分析、電磁學)和后續課程(微波技術、天線等)的銜接,減少重復內容,突出本課程中的教學重點。依據認知的規律和作者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內容的編排,重點、難點講解的方法上下了很大工夫,使教學內容深入淺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緊緊圍繞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教學給出了精選例題、習題。 在第二版中又增加了一些應用案例,介紹電磁場與電磁波的應用和電磁科學研究領域中新的進展,兼顧教學內容的基礎性與先進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 本書可以作為大學本科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電波傳播、射頻技術、微波技術、電磁兼容技術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電磁場與電磁波-(第2版)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教材 電子信息學科基礎課程系列教材 河南省精品課程配套教材 電磁場與電磁波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通信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使學生掌握電磁場與電磁波的基本規律、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的分析、計算方法; 學會分析、解決一些實際的工程電磁場與電磁波問題。本課程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創造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書特色: (1)本書保持了電磁場與電磁波基礎理論的系統性、完整性,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力求講深講透。 (2)妥善處理好電磁場與電磁波課程與前期課程(矢量分析、電磁學)和后續課程(微波技術、天線等)的銜接,減少重復內容,突出本課程中的教學重點。 (3)依據認知的規律和作者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內容的編排,重點、難點講解的方法上下了很大工夫,使教學內容深入淺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緊緊圍繞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教學精選例題、習題。增加了應用與發展性專題,適當介紹電磁場與電磁波的應用和電磁科學研究領域中新的進展。 (5)兼顧教學內容的基礎性與先進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 (6)第二版補充了一些電磁場與電磁波理論應用的案例。介紹電磁場與電磁波理論在一些前沿學科及生產、生活、科學研究、軍事領域中的應用
電磁場與電磁波-(第2版) 目錄
電磁場與電磁波-(第2版) 相關資料
電子信息學科是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學科,作為眾多應用技術的理論基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包含諸如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微波工程等一系列子學科,同時涉及計算機、自動化和生物電子等眾多相關學科。對于這樣一個龐大的體系,想要在學校將所有知識教給學生已不可能。以專業教育為主要目的的大學教育,必須對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進行必要的梳理。本系列叢書就是試圖搭建一個電子信息學科的基礎知識體系平臺。 目前,中國電子信息類學科高等教育的教學中存在著如下問題: (1) 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實踐中,學科分立,課程分立,缺乏集成和貫通; (2) 部分知識缺乏前沿性,局部知識過細、過難,缺乏整體性和綱領性; (3) 教學與實踐環節脫節,知識型教學多于研究型教學,所培養的電子信息學科人才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 在新世紀之初,積極總結我國電子信息類學科高等教育的經驗,分析發展趨勢,研究教學與實踐模式,從而制定出一個完整的電子信息學科基礎教程體系,是非常有意義的。 根據教育部高教司2003年8月28日發出的[2003]141號文件,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與電氣信息類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基礎課分教指委)在2004—2005兩年期間制定了“電路分析”、 “信號與系統”、“電磁場”、 “電子技術”和 “電工學”5個方向電子信息科學與電氣信息類基礎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然而,這些教學要求基本上是按方向獨立開展工作的,沒有深入開展整個課程體系的研究,并且提出的是各課程最基本的教學要求,針對的是“2 x y”或者“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外的大學。 同一時期,清華大學出版社成立了“電子信息學科基礎教程研究組”,歷時3年,組織了各類教學研討會,以各種方式和渠道對國內外一些大學的ee(電子電氣)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收集和研究,并在國內率先推出了關于電子信息學科基礎課程的體系研究報告《電子信息學科基礎教程2004》。該成果得到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的高度評價,認為該成果“適應我國電子信息學科基礎教學的需要,有較好的指導意義,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對不同類型院校構建相關學科基礎教學平臺均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在此基礎上,由我擔任主編,籌建了“電子信息學科基礎課程系列教材”編委會。編委會多次組織部分高校的教學名師、主講教師和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進一步探討和完善《電子信息學科基礎教程2004》研究成果,并組織編寫了這套“電子信息學科基礎課程系列教材”。 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強調了“基礎性、系統性、集成性、可行性”的編寫原則,突出了以下特點: (1) 體現科學技術領域已經確立的新知識和新成果。 (2) 學習國外先進教學經驗,匯集國內最先進的教學成果。 (3) 定位于國內重點院校,著重于理工結合。 (4) 建立在對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的研究基礎之上,盡可能覆蓋電子信息學科的全部基礎。本叢書規劃的14門課程,覆蓋了電氣信息類如下全部7個本科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自動化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生物醫學工程 (5) 課程體系整體設計,各課程知識點合理劃分,前后銜接,避免各課程內容之間交叉重復,目標是使各門課程的知識點形成有機的整體,使學生能夠在規定的課時數內,掌握必需的知識和技術。 (6) 以主教材為核心,配套出版習題解答、實驗指導書、多媒體課件,提供全面的教學解決方案,實現多角度、多層面的人才培養模式。 (7) 由國內重點大學的精品課主講教師、教學名師和教指委委員擔任相關課程的設計和教材的編寫,力爭反映國內最先進的教改成果。 我國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辦學背景各不相同,教學和科研水平相差較大。本系列教材廣泛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汲取了國內優秀的教學成果,希望能為電子信息學科教學提供一份精心配備的搭配科學、營養全面的“套餐”,能為國內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發揮積極的作用。 然而,對于高等院校如何培養出既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又富有挑戰精神和創造意識的社會棟梁,以滿足科學技術發展和國家建設發展的需要,還有許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比如,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超越自己?如何為學生打下寬厚的知識基礎和培養某一領域的研究能力?如何增加工程方法訓練,將扎實的基礎和寬廣的領域才能轉化為工程實踐中的創造力?如何激發學生深入探索的勇氣?這些都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始終是高等學校的工作重點,需要所有關心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人士的熱心支持。在此,謹向所有參與本系列教材建設工作的同仁致以衷心的感謝! 本套教材可能會存在一些不當甚至謬誤之處,歡迎廣大的使用者提出批評和意見,以促進教材的進一步完善。 2008年1月
電磁場與電磁波-(第2版) 作者簡介
鄒澎,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河南省電磁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電工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電磁場與電磁波理論、電磁環境、電磁干擾與電磁兼容的研究。1992年被評為河南省首批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2006年被評為鄭州大學教學名師;主講的“電磁場與電磁波”課程被評為河南省精品課程。已出版三本專著:《環境電磁場測量》(中國計量出版社,1992)、《電磁兼容 原理、技術和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電磁輻射環境影響預測與測量》(科學出版社,2013),一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電磁場與電磁波》(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和一本譯著《電磁兼容工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發表研究論文70多篇。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