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研英語背單詞20個詞根詞綴
-
>
西班牙語詞根寶典
-
>
美國K-12原版語文課本--初中·下(全12冊)
-
>
流浪地球劉慈欣
-
>
西南聯大英文課 輕讀禮盒版
-
>
英語大書蟲世界經典名譯典藏書系:中國人的精神 (英漢對照)(精選權威版本)
-
>
許淵沖譯唐詩三百首:漢文·英語
詞義結構和詞語調節的認知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942895
- 條形碼:9787561942895 ; 978-7-5619-4289-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詞義結構和詞語調節的認知研究 內容簡介
認知語言學與詞匯語義學深度融通的理論取向。以往的詞匯語義研究通常關注的是詞義有哪些構成要素,詞義成分的性質、關系及層級如何,詞義演變的結果是什么,新義與原義有何區別與聯系等等,這些都屬于詞匯語義學范疇內從意義到意義的研究。近年來,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展,將認知研究與詞義研究相結合的成果日益增多。從總體上看,英語學界偏重于用詞義衍生現象例示或詮釋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漢語學界偏重于用認知語言學基礎理論來解釋某些漢語詞義衍生現象和規律。春宏教授的研究則改變了這種畸輕畸重的“結合”模式。他深刻地認識到,人類認知的傾向性以及由此引發的語言結構化原則具有一致性特征,因此,自覺地將詞匯語義學的詞義分析模式和基于概念認知的分析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認知視角貫穿于詞義生成、衍化及釋義等各個層面的研究,使詞義的結構特征和衍化規律與人類的認知經驗、過程和模式互為參照,彼此證發。*能體現認知語言學與詞匯語義學理論深度融通的是列于本文集之首的《詞義結構的認知基礎及釋義原則》。在這篇文章中,春宏教授首次從理論上系統地論證了詞義形成和衍生的認知基礎和過程,指出詞義的生成是認知過程結構化的結果,揭示了詞義成分如何經過認知上的選擇性信息加工得以在語言系統中定位,詞義結構關系衍生過程的拓撲性特征如何受制于意象圖式的類型性特征等等。該文以及整部文集的這種理論取向和相關見解令人耳目一新,有力地推動了詞匯語義研究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深進。
詞義結構和詞語調節的認知研究 目錄
上編 詞義結構和語義空間研究
詞義結構的認知基礎及釋義原則
詞義的認知模式與詞義的性質及構成
——兼談成語的性質
名詞的描述性語義特征與副名組合的可能性
試析名詞的語義結構
比喻義的生成基礎及理解策略
附文:用用看
說“界”和“壇”
附文一:“界”“壇”詞綴化辨
附文二:“操壇”一詞的是與非
詞語搭配中的語義認知空間問題
下編 詞語調節和語義用變研究
詞語調節過程中的語義關系分析
詞語構造的多能性和時空性
——從“腰封”及其相關詞語的形義關系談起
重疊形式的可能性和現實性
——以閻連科作品中重疊形式的使用為例
試論語義關系對異體詞顯隱和使用的制約
修辭表達中的語義調節
關于成語用變和演變的思考
——從幾則成語的現實使用談起
附文:“關于成語用變和演變的思考”補議
詞語變用中的語言游戲
語義疊架原因論析
“懸殊”用法的描寫和分析
后記
詞義結構和詞語調節的認知研究 作者簡介
施春宏,安徽青陽人,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語言教學與研究》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研究領域涉及句法學、語義學、詞匯學、應用語言學及理論語言學。已出版《漢語動結式的句法語義研究》、《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概說》、《漢語基本知識(語法篇)》、《語言在交際中規范》和《三一語法:結構·功能·語境——初中級漢語語法點教學指南》(與馮勝利合撰)、《應用語言學理論綱要》(合撰,于根元主編)等著作,并參與多部工具書的編撰,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含合撰)、語言學隨筆70余篇。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