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理論與研究-中國環境史研究-第四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125118
- 條形碼:9787511125118 ; 978-7-5111-251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論與研究-中國環境史研究-第四輯 本書特色
《中國環境史研究(第四輯):理論與研究》由水硙與北宋開封的糧食加工;自然科學方法運用于歷史研究的可能與限度——以環境史為中心的幾點思考;“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懼侵”:略論唐代文人的嶺南意象;漢唐時期南方風土病研究述評;漢唐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環境的優化——從“含沙射影”詞義的演變談起;秦漢時期南土卑濕環境惡劣觀念考述;橘化為枳:“江”抑或“淮”——寫本時代地理觀念的傳承與變遷;環境史的“環境”問題;論環境復古主義等。
理論與研究-中國環境史研究-第四輯 內容簡介
《中國環境史研究(第四輯):理論與研究》由水硙與北宋開封的糧食加工;自然科學方法運用于歷史研究的可能與限度——以環境史為中心的幾點思考;“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懼侵”:略論唐代文人的嶺南意象;漢唐時期南方風土病研究述評;漢唐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環境的優化——從“含沙射影”詞義的演變談起;秦漢時期南土卑濕環境惡劣觀念考述;橘化為枳:“江”抑或“淮”——寫本時代地理觀念的傳承與變遷;環境史的“環境”問題;論環境復古主義等。
理論與研究-中國環境史研究-第四輯 目錄
理論與研究-中國環境史研究-第四輯 作者簡介
7.生態系統退化令人擔憂 我國區域生態系統破壞嚴重,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服務功能整體下降,生態災害加重,生態系統呈現出由結構性破壞向功能性退化演變的態勢。我國是世界上人均生態資源稀缺的國家之一。《中國生態足跡報告》顯示,我國生態足跡增加的速度遠高于生物承載力的增長速度,是生物承載力的2倍以上。1985—2008年,除西藏、內蒙古、新疆與青海四個省生態盈余外,其余大部分省份長期生態赤字。生物資源瀕危問題日益突出。據《中國物種紅色名錄》(2004)評估:中國無脊椎動物受威脅的比例為34.74%,脊椎動物受威脅比例為35.92%,植物為70%~86%,越來越多的物種受到滅絕的威脅。普氏野馬、高鼻羚羊等物種在20世紀已經滅絕,近年來分布于長江中、下游的白鰭豚基本滅絕,江豚也瀕于滅絕。外來物種入侵現象日益增多,嚴重危害了我國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 8.農村污染問題更加突出 一是農業市場排污量巨大。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顯示,農業源排放的化學需氧量達到1324.09萬噸,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3.7%。總氮、總磷的排放量分別為270.46萬噸和28.47萬噸,占全國排放總量的57.2%和67.4%。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問題突出,農藥的有效利用率為30%—35%,化肥的有效利用率為40%左右。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凸顯,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排放總量分別為1268.26萬噸、102.48萬噸和16.04萬噸。 二是農村環境污染嚴重。城市和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趨勢加劇,一些城郊結合部成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業廢渣的堆放地。農村飲用水不安全現象突出,有2.98億農村人口飲用水不安全。 三是農村環保基礎設施薄弱。全國4萬個鄉鎮、60多萬個行政村大部分沒有環保基礎設施,每年產生生活污水90多億噸,生活垃圾2.8億噸,不少地區還處于“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狀態。 總之,我國環境保護的總體形勢還非常嚴峻,可概括為:環境污染總體加重,生態系統逐年退化,環境事故依然高發,環境風險有增無減,環境訴求日趨強烈,環境公平嚴重失衡,環境壓力繼續加大。 ……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