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活躍的地球-板塊構造趣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845469
- 條形碼:9787502845469 ; 978-7-5028-454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活躍的地球-板塊構造趣談 本書特色
《活躍的地球 板塊構造趣談》是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向第31屆國際地質大會推薦的中級科普讀物,詳細、生動地介紹了地球板塊構造理論的緣起、曲折歷史及其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首次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重要史實,給人啟迪。全書由美國地質學家編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是一本難得的好書,適合于廣大青少年讀者閱讀。
活躍的地球-板塊構造趣談 內容簡介
《活躍的地球:板塊構造趣談》是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向第31屆國際地質大會推薦的中級科普讀物,詳細、生動地介紹了地球板塊構造理論的緣起、曲折歷史及其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首次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重要史實,給人啟迪。
活躍的地球-板塊構造趣談 目錄
歷史回顧
地球的內部
什么是構造板塊
阿爾弗雷德·勞塞·魏格納:運動的大陸
澳大利亞的極地恐龍
大陸漂移理論的發展
海底測繪
地磁條帶與極性反轉
地磁條帶與同位素時鐘
海底擴張與海洋地殼的循環
哈里·哈蒙德·赫斯:海底擴張說
勘探深部洋底:熱泉和奇異的生物
地震集中區域歷史回顧
地球的內部
什么是構造板塊
阿爾弗雷德·勞塞·魏格納:運動的大陸
澳大利亞的極地恐龍
大陸漂移理論的發展
海底測繪
地磁條帶與極性反轉
地磁條帶與同位素時鐘
海底擴張與海洋地殼的循環
哈里·哈蒙德·赫斯:海底擴張說
勘探深部洋底:熱泉和奇異的生物
地震集中區域
了解板塊運動
離散型邊界
聚合型邊界
海-陸板塊聚合
洋-洋板塊聚合
陸-陸板塊聚合
喜馬拉雅山脈:兩個大陸板塊碰撞的結果
轉換邊界
板塊邊界區
移動速率
“熱點”:地幔熱柱
J.T.威爾遜:發現轉換斷層和熱點
夏威夷熱點的狹長痕跡
尚未解答的一些問題
什么力量驅動板塊?
古陸橋裂開之前發生了什么?
宇宙板塊構造
板塊運動與人類生活
自然災害
地震
火山嘖發
海嘯
自然資源
肥沃的土地
礦床
礦產燃料
地熱能
嚴峻的挑戰
推薦書目(延伸閱讀)信息
地球的內部
什么是構造板塊
阿爾弗雷德·勞塞·魏格納:運動的大陸
澳大利亞的極地恐龍
大陸漂移理論的發展
海底測繪
地磁條帶與極性反轉
地磁條帶與同位素時鐘
海底擴張與海洋地殼的循環
哈里·哈蒙德·赫斯:海底擴張說
勘探深部洋底:熱泉和奇異的生物
地震集中區域歷史回顧
地球的內部
什么是構造板塊
阿爾弗雷德·勞塞·魏格納:運動的大陸
澳大利亞的極地恐龍
大陸漂移理論的發展
海底測繪
地磁條帶與極性反轉
地磁條帶與同位素時鐘
海底擴張與海洋地殼的循環
哈里·哈蒙德·赫斯:海底擴張說
勘探深部洋底:熱泉和奇異的生物
地震集中區域
了解板塊運動
離散型邊界
聚合型邊界
海-陸板塊聚合
洋-洋板塊聚合
陸-陸板塊聚合
喜馬拉雅山脈:兩個大陸板塊碰撞的結果
轉換邊界
板塊邊界區
移動速率
“熱點”:地幔熱柱
J.T.威爾遜:發現轉換斷層和熱點
夏威夷熱點的狹長痕跡
尚未解答的一些問題
什么力量驅動板塊?
古陸橋裂開之前發生了什么?
宇宙板塊構造
板塊運動與人類生活
自然災害
地震
火山嘖發
海嘯
自然資源
肥沃的土地
礦床
礦產燃料
地熱能
嚴峻的挑戰
推薦書目(延伸閱讀)信息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