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中國寒旱區地表關鍵要素監測科學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961268
- 條形碼:9787502961268 ; 978-7-5029-612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寒旱區地表關鍵要素監測科學報告 內容簡介
《中國寒旱區地表關鍵要素監測科學報告》依據近20個野外臺站長期監測資料,圍繞中國寒旱區荒漠、草地、綠洲等生態類型及冰川、凍土和積雪等環境要素,通過系統整編、綜合對比、集成分析,以結論性的科學論述為主,用圖、表方式展示了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寒旱區生態與環境變化的特點及科學認識。內容涉及生物過程、地表能水循環和冰凍圈變化三大領域,涵蓋植被動態、生物多樣性、土壤理化性質、蒸散發、能量與水分收支、高山降水與黃土高原水熱過程、強對流天氣與大氣環境、冰川物質平衡、冰川變化、積雪變化、季節和多年凍土變化及寒區水文過程等寒旱區地表要素的監測結果。 本書可供生態、環境、地理、地質、大氣、水文、水利、農業、林業等領域科技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及相關管理和決策人員參考。
中國寒旱區地表關鍵要素監測科學報告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中國寒旱區
1.2 寒旱區地表過程關鍵要素的監測
1.3 CAREEMS各臺站基本情況
上篇 生態過程
第2章 植被動態及時空變化
2.1 沙坡頭地區人工固沙植被時空變化特征
2.2 科爾沁沙地長期封育植被動態過程
2.3 河西荒漠綠洲邊緣固沙植被生態水文過程
第3章 植物多樣性
3.1 騰格里沙漠植物多樣性
3.2 科爾沁沙地植被物種豐富度的變化
3.3 額濟納綠洲植物多樣性
3.4 土壤種子庫多樣性
3.5 隱花植物多樣性
第4章 寒旱區典型區植被調查
4.1 阿拉善荒漠生態系統調企
4.2 額濟納綠洲生態系統調查
4.3 黃土高原荒漠草原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被調查
4.4 典型寒旱區生物量調查
4.5 建群種物候特征
第5章 土壤物理化學過程
5.1 騰格里沙漠東南緣土壤理化特征
5.2 黑河綠洲化過程對土壤理化特性的影響
5.3 科爾沁沙地土壤理化性質變化
5.4 額濟納綠洲土壤理化性質
5.5 黃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區土壤物理特性
第6章 土壤養分與微量元素
6.1 土壤養分
6.2 土壤中量和微量元素
第7章 土壤動物和土壤微生物
7.1 沙坡頭地區土壤動物多樣性
7.2 臨澤荒漠、綠洲及荒漠綠洲過渡區土壤動物多樣性
7.3 科爾沁沙地流動沙丘固定過程中土壤動物變化規律
7.4 土壤微生物
第8章 生態與環境互饋過程
8.1 荒漠綠洲互饋過程
8.2 黃土高原西部土地利用與生態保護
8.3 寒區生態與凍土環境因子的關系
8.4 敦煌鳴沙山移動規律及其對月牙泉的影響
中篇 能水過程
第9章 寒旱區蒸散發變化觀測研究
9.1 干旱區蒸散發變化的區域特征
9.2 寒旱區蒸散發觀測案例研究
9.3 干旱區實際蒸散發量
第10章 寒旱區不同下墊面地表能量與水分收支
10.1 聯網通量站概況與資料處理方法
10.2 能量總體特征分析
10.3 典型下墊面地表能量收支分析
第11章 高寒山區降水及黃土高原水熱過程
11.1 高寒山區降水變化
11.2 隴東黃土高原區土壤水熱過程
11.3 黃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區水熱過程
第12章 黃土高原強對流天氣與寒旱區大氣環境監測
12.1 黃土高原強對流天氣特征
12.2 祁連山冰川區大氣成分監測
12.3 蘭州市大氣環境監測
下篇 冰凍圈過程
第13章 冰川物質平衡及物理過程
13.1 冰川物質平衡變化
13.2 冰川表面運動速度變化
13.3 冰川溫度變化
13.4 大型冰川不同表面形態消融觀測
第14章 冰川面積及末端變化
14.1 典型冰川變化
14.2 區域性冰川變化特征
第15章 積雪變化監測
15.1 中國積雪的分布
15.2 中國積雪時空變化
第16章 季節凍土變化
16.1 季節凍土監測
16.2 季節凍土的溫度變化
16.3 季節凍土的凍結深度與凍結時間變化
第17章 多年凍土變化
17.1 多年凍土的監測
17.2 多年凍土活動層的變化
17.3 多年凍土區凍土層變化
17.4 工程作用下的多年凍土熱狀況
第18章 寒區水文觀測試驗研究
18.1 祁連山區不同下墊面水文功能的觀測試驗
18.2 典型冰川水文過程觀測
附錄 通量數據處理方法
參考文獻
序二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中國寒旱區
1.2 寒旱區地表過程關鍵要素的監測
1.3 CAREEMS各臺站基本情況
上篇 生態過程
第2章 植被動態及時空變化
2.1 沙坡頭地區人工固沙植被時空變化特征
2.2 科爾沁沙地長期封育植被動態過程
2.3 河西荒漠綠洲邊緣固沙植被生態水文過程
第3章 植物多樣性
3.1 騰格里沙漠植物多樣性
3.2 科爾沁沙地植被物種豐富度的變化
3.3 額濟納綠洲植物多樣性
3.4 土壤種子庫多樣性
3.5 隱花植物多樣性
第4章 寒旱區典型區植被調查
4.1 阿拉善荒漠生態系統調企
4.2 額濟納綠洲生態系統調查
4.3 黃土高原荒漠草原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被調查
4.4 典型寒旱區生物量調查
4.5 建群種物候特征
第5章 土壤物理化學過程
5.1 騰格里沙漠東南緣土壤理化特征
5.2 黑河綠洲化過程對土壤理化特性的影響
5.3 科爾沁沙地土壤理化性質變化
5.4 額濟納綠洲土壤理化性質
5.5 黃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區土壤物理特性
第6章 土壤養分與微量元素
6.1 土壤養分
6.2 土壤中量和微量元素
第7章 土壤動物和土壤微生物
7.1 沙坡頭地區土壤動物多樣性
7.2 臨澤荒漠、綠洲及荒漠綠洲過渡區土壤動物多樣性
7.3 科爾沁沙地流動沙丘固定過程中土壤動物變化規律
7.4 土壤微生物
第8章 生態與環境互饋過程
8.1 荒漠綠洲互饋過程
8.2 黃土高原西部土地利用與生態保護
8.3 寒區生態與凍土環境因子的關系
8.4 敦煌鳴沙山移動規律及其對月牙泉的影響
中篇 能水過程
第9章 寒旱區蒸散發變化觀測研究
9.1 干旱區蒸散發變化的區域特征
9.2 寒旱區蒸散發觀測案例研究
9.3 干旱區實際蒸散發量
第10章 寒旱區不同下墊面地表能量與水分收支
10.1 聯網通量站概況與資料處理方法
10.2 能量總體特征分析
10.3 典型下墊面地表能量收支分析
第11章 高寒山區降水及黃土高原水熱過程
11.1 高寒山區降水變化
11.2 隴東黃土高原區土壤水熱過程
11.3 黃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區水熱過程
第12章 黃土高原強對流天氣與寒旱區大氣環境監測
12.1 黃土高原強對流天氣特征
12.2 祁連山冰川區大氣成分監測
12.3 蘭州市大氣環境監測
下篇 冰凍圈過程
第13章 冰川物質平衡及物理過程
13.1 冰川物質平衡變化
13.2 冰川表面運動速度變化
13.3 冰川溫度變化
13.4 大型冰川不同表面形態消融觀測
第14章 冰川面積及末端變化
14.1 典型冰川變化
14.2 區域性冰川變化特征
第15章 積雪變化監測
15.1 中國積雪的分布
15.2 中國積雪時空變化
第16章 季節凍土變化
16.1 季節凍土監測
16.2 季節凍土的溫度變化
16.3 季節凍土的凍結深度與凍結時間變化
第17章 多年凍土變化
17.1 多年凍土的監測
17.2 多年凍土活動層的變化
17.3 多年凍土區凍土層變化
17.4 工程作用下的多年凍土熱狀況
第18章 寒區水文觀測試驗研究
18.1 祁連山區不同下墊面水文功能的觀測試驗
18.2 典型冰川水文過程觀測
附錄 通量數據處理方法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中國寒旱區地表關鍵要素監測科學報告 作者簡介
丁永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主要研究領域為冰川水文及寒區環境。
書友推薦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