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張伯苓全集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
★張伯苓,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教育家,私立南開系列學校的創始人
★本書在資料編纂方面,從天津、南京、重慶等地檔案館,以及港臺地區和美國等國外圖書館館藏檔案文獻資料中搜集、整理出大量珍貴資料,550萬字的總篇幅中,有一半以上的檔案文獻資料為*次披露
★主編團隊的組建匯集了南開系列各校、天津市檔案館、天津張伯苓研究會等單位和業界權*專家
★研究張伯苓的生平,能為中國近代史,尤其是近代教育史、民國史研究的深入提供諸多重要資料與線索
★在各卷正文之前均設彩色插頁8面,共收錄珍貴歷史照片及關于張伯苓之珍貴歷史文獻的掠影約200幅,其中不少圖片是*次公之于世
“著述言論”共設三卷(**至第三卷),主要收錄張伯苓署名出版或發表的著作、文章及其在各個時期、各種場合所做的演講、講話等。同一演講或講話有兩種以上文獻記載,選錄其中內容較為完整可信者為主文,其他內容雖不夠完整但尚有一定比照參酌價值者為附文。
“公文函電”共設五卷(第四至第八卷),主要收錄張伯苓以南開系列學校校長、西南聯大校務委員會常委和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等身份簽發的各種公文、公文批語等,以及他在各個時期與有關方面和各界人士往來的各種內容的信函、電文等。相關公文(如公文批復)和函電(如他人復函復電等對應函電),視情況以附錄形式收錄于后;公文批語如需借助批件才能弄清其含義,也以附錄形式全文收錄或摘錄該批件。
“規章制度”共設一卷(第九卷),主要收錄南開學校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章程和其他重要校規。這些規章制度多為張氏手訂或主持制訂,并由他以校長名義頒布施行,是反映其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與實踐的重要文獻,本書特設一卷予以收錄。
“張伯苓年譜”為全書附編,共設一卷(第十卷),主要記錄張伯苓的生平事跡。以附編形式輯錄張氏年譜,旨在使讀者在對譜主生平事跡有較為全面、系統了解的基礎上,能更利于對本書內容的把握。
另外,作為文字資料之重要補充,全套書還收錄了有關張伯苓的一些重要圖片。這些圖片按時間和各卷內容之不同,分別置于各卷正文之前。
張伯苓全集 內容簡介
《張伯苓全集》按內容類別,共分十卷,主要收錄張伯苓各個時期的著述、言論,他與有關各方和各界人士往來的公文、函電,以及主持制訂的學校規章制度等文獻檔案資料。為了便于讀者閱讀使用本書,特就本書編纂出版中的有關問題,做如下說明:
(1)“著述言論”共設三卷(**至第三卷),主要收錄張伯苓署名出版或發表的著作、文章及其在各個時期、各種場合所做的演講、講話等。同一演講或講話有兩種以上文獻記載,選錄其中內容較為完整可信者為主文,其他內容雖不夠完整但尚有一定比照參酌價值者為附文。
(2)“公文函電”共設五卷(第四至第八卷),主要收錄張伯苓以南開系列學校校長、西南聯大校務委員會常委和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等身份簽發的各種公文、公文批語等,以及他在各個時期與有關方面和各界人士往來的各種內容的信函、電文等。相關公文(如公文批復)和函電(如他人復函復電等對應函電),視情況以附錄形式收錄于后;公文批語如需借助批件才能弄清其含義,也以附錄形式全文收錄或摘錄該批件。
(3)“規章制度”共設一卷(第九卷),主要收錄南開學校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章程和其他重要校規。這些規章制度多為張氏手訂或主持制訂,并由他以校長名義頒布施行,是反映其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與實踐的重要文獻,本書特設一卷予以收錄。
(4)“張伯苓年譜”為全書附編,共設一卷(第十卷),主要記錄張伯苓的生平事跡。以附編形式輯錄張氏年譜,旨在使讀者在對譜主生平事跡有較為全面、系統了解的基礎上,能更利于對本書內容的把握。
(5)作為文字資料之重要補充,本書收錄了有關張伯苓的一些重要圖片。這些圖片按時間和各卷內容之不同,分別置于各卷正文之前。
張伯苓全集 目錄
第二卷 著述言論(二)(1929-1936)
第三卷 著述言論(三)(1937-1951)
第四卷 公文函電(一)(1904-1928)
第五卷 公文函電(二)(1929-1931)
第六卷 公文函電(三)(1932-1935)
第七卷 公文函電(四)(1936-1946)
第八卷 公文函電(五)(1947-1949)
第九卷 規章制度
第十卷 附編張伯苓年譜
張伯苓全集 節選
張伯苓全集 作者簡介
張伯苓(1876.4.5—1951.2.23),原名壽春,字伯苓,生于天津,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教育家。他曾在清朝海軍服役,參加過著名的甲午海戰;他當過私塾教師,又擁有哥大名譽博士的桂冠;他是私立南開系列學校的創始人,又是國立西南聯大的主要締造者;他交友廣泛,與國共兩黨人士都有過從往還,周恩來是他的學生,張學良是他的朋友,蔣介石、汪精衛也曾是他的座上賓;他從晚清走來,直到新中國誕生,飽經滄桑磨難和時代變遷,用他歷經風雨的一生,丈量了同樣歷經風雨的中國近代歷史;他從平凡中走來,懷揣教育救國的理想,獻身近代教育事業,為中華民族留下了一大筆彌足珍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從而譜寫出不平凡的人生樂章,為自己矗立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教育家的豐碑。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