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60474
- 條形碼:9787550260474 ; 978-7-5502-6047-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 本書特色
從神話時代到江戶末期
從陸奧平泉到西南雄藩
從天皇、圣德太子到武士、浪人
從遣隋使到黑船來航
反思教科書僵化的編寫方式
將日本史置于全球視野之下
以思想史家的問題意識
解構“故事”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歷史”的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 內容簡介
本書接續前作《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只選取事件大綱,向16歲的女兒講述錯綜復雜又充滿爭議的日本近現代史。作者從比“開國”更早的18世紀末的寬政教育改革說起,透過近現代史上紛繁的政治事件,關注各個階層的思想狀況及社會文化的變化趨勢,圍繞尊王攘夷、忠義思想、教育改革、武士道精神、常民心態、國家神道等主題,以思想史家的敏銳,展開對日本近現代史的觀察與思考。尤為難得的是,作者正視了18—20世紀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通過史實的呈現,敢于向青年一代承認并引導他們反思“大日本帝國”加諸亞洲各國的侵略傷害。希望讀者能夠以更理性、更坦誠、更深刻的眼光回顧歷史,走向未來。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 前言
本書是2008年1月至3月執筆寫成的。讀者看了就會知道,這是以日記形式編排,而實際上也是如此。恰逢獨生女兒初中畢業要上高中,由于我想告訴她日本的歷史,于是就用每天上班前的一兩小時,寫就本書。因此,如果遵從“子”的古文用法,在書名中我是應該要用“女”這個字才對。盡管在現在的日文中,不論男女都可以用“子”來表示,但因為這個字的原意,或者由于“歷史是男人的事”這種偏見,在日文版的讀者中,很多都誤以為書名里這個“子”是兒子,而不是女兒。因此,在這里清楚寫出我孩子的性別。
本書是以日本中學生在學校所學的歷史知識為前提來敘述的,所以不免擔心會不會有不少難以理解的地方。因為本書不是以概觀日本歷史本身為目的,不僅如此,我在書中,參照當下學界的*新動態來補充教科書所教的內容,并以故事所具有的“一貫性”作為描寫“通史”的目標。
日本的歷史一般分為古代、中世、近世、近現代。四個時期,教科書也是這樣區分的。這種區分方式也被用在專業研究者的分工中,例如介紹“我是日本古代史的專家”時也會用到。因此,日本史的研究者的著作只會針對作為自己研究對象的時代。這是基于對其他時代的研究者的敬意、回避與自我防衛(避免受到“你的書錯誤百出”的指責),所以才不寫自己領域外的書。因為我是專門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所以對于這點,很輕松地就能執筆寫作。的確,以我的情況來說,要寫中國思想的通史是會感到困難的。
因此,盡管“斷代史”式(將歷史細分的做法)的處理方式,在事實關系方面可以做到精確描述,這在學術上是很寶貴的,但卻會成為阻礙一般讀者、特別是青少年掌握歷史走向的要因。而且,在日本稱為“通史”的歷史,例如教科書的編排,現在幾乎都依照上述的時代劃分,以各自分工、共同撰述的方式來完成,實質上算是斷代史了!笆峭ㄊ罚渴菙啻罚俊边@是自司馬遷和班固以來就被提出的問題,其實兩者都是必要的。這也是我撰寫本書的根本原因。
本書若能夠得到眾多年輕讀者的歡迎,并成為深化對日本歷史了解的機緣,將是我的榮幸。
先憂房主
小島毅
癸巳上元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 目錄
中文版序言11
劍之章1
A為什么要寫這本書3
2希望展現整體樣貌8
3從哪里可以看見“日本史”?10
4阿弖流為是“叛亂分子”?14
5“美麗之國”平泉與“美好之國”鐮倉18
6引發了明治維新的《日本外史》22
7對外國的事情反而很了解27
8遣隋使是對等外交嗎?34
9身為“新興貴族”的平氏39
10尊王思想與德川幕府的關系48
J攘夷運動的走向52
Q對南北朝的看法57
K忠君愛國與民主主義教育62
心之章67
A紀元節神話是什么?69
2從宗教談日本古代史74
3《古事記》也以漢字寫成79
4本居宣長的主張84
5對史料的看法89
6圣德太子的出身94
7成為爭論對象的圣德太子99
8對太子傳說擁護論的疑問103
9神功皇后與卑彌呼的合體108
10《論語》與《千字文》112
J消失的王仁博士117
Q蘇我氏祖先的故事120
K從倭國到日本123
寶之章127
A改新之詔是何時作成的?129
2“官人”的誕生135
3天智即位之年138
4內亂與女帝142
5圓仁的大旅行記149
6太陰太陽歷的故事155
7從“梅之都”到“花為櫻”160
8“國風”的意義165
9櫻花的印象168
10所謂“無!173
J平安時代*強的怨靈177
Q《今昔物語集》的世界觀181
K仁義道德會吃人186
鋤之章191
A厲害的中世人們193
2眼花繚亂的12世紀197
3鐮倉新佛教的時代背景205
4“對了,去京都吧!”里的京都211
5“寧案”的目標216
6被稱為石蕊試紙的南北朝到室町時代220
7將日本史一分為二的應仁之亂226
8戰國大名的軍師養成學校232
9“轉調”之法238
10佛教寺院與天皇的勢力245
J新外交關系與“日本國家的樣貌”251
Q鎖國時代的中國印象256
K現在依舊吃人的仁義道德262
出版后記268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 節選
20 正視歷史
不要移開視線
悲慘的話題還要繼續下去,請忍耐呀!有些人會以避開“不想聽的話”為前提,敘述日本的歷史(尤其是近代歷史)。他們批評,像本書一樣呈現“大日本帝國”加諸亞洲各國的傷害是“自虐史觀”的表現。但是,我認為這樣的批評正好暴露了他們缺乏自信心呢。他們處處搜集“我們(的祖先)絕對不是壞人”的證據,只是為了讓自己在精神上感到安心而已。我的形容詞或許比較低級一點,但用“自慰史觀”來形容他們的歷史觀似乎是比較貼切的。
話說回來,當大日本帝國并合了大韓帝國后,韓國人對日本的不平不滿情緒,便更加高漲了。韓國人認為自己是文化的先進國,自古以來正是韓國把文明(源自中國的東亞文明)傳遞到日本的。朝鮮王朝五百年的文官系統,很自然地對武士血統心生排斥,不愿意被以軍人為主體的日本統治機構(*初的朝鮮總督正是軍人出身)的力量支配。韓國人無法從內心去欣賞日本積極汲取的西洋文明。
**次世界大戰就在那樣的情況中爆發了(1914—1918)。美國總統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高舉“民族自決”的大旗,于大戰中途參戰。戰爭結束后,戰敗國德國、奧地利、土耳其等帝國解體,歐洲誕生了許多民族國家。
這樣的情報當然也傳到“朝鮮”。巧合的是,1919 年1 月,曾經是大韓帝國皇帝的李太王駕崩了,但此時卻傳出他是被日本人毒死的說法。李太王之死,或許讓人想起了之前的閔妃暗殺事件(清日戰爭后,因為閔妃不屈服于日本,日本便派人在王宮中將她毒死)。在日本學習的韓國留學生們發表獨立宣言后,漢城也在 3 月 1 日公布獨立宣言。之后,許多地方爆發了反日運動,總督府以軍事手段激烈鎮壓,造成數千人的死亡。這一系列的反日事件被稱為“三一運動”(或“獨立萬歲事件”)。
吸取教訓的日本,開始任命文官為總督,并且努力開發農業,把籠絡人心作為政策的一部分。不過,盡管如此,這并沒有改變日本對朝鮮殖民統治的本質。
從“九一八事變”到侵華戰爭
這一年中國也發生了和殖民地“朝鮮”本質并不相同的反日運動。中國的這次反日運動也以日期為名,稱為“五四”運動!拔逅摹边\動是一場針對**次世界大戰后巴黎和會將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抗議行動。因為當時中國(中華民國)也是參戰的協約國一方,戰爭結束后中國從戰敗的德國手中收回山東的權益,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日本卻抓住中國當時的政府無法統一國家的弱點,要求履行中日雙方在戰爭中協定的“二十一條”,使日本在戰后可以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日本參與被稱為歐洲勢力之爭的**次世界大戰的目的,原本就在于奪取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日俄戰爭之后,日本的活躍并不是單純為了成為亞洲霸主,而是想成為列強的一員,并趁機擴張國勢。
所以,當中國出現統一的機會時,關東軍(駐中國東北的日本軍)便開始處處阻撓。為了守住從俄國奪取的殖民權利,日本支持當地的統治軍閥張作霖,但當發現他不與日本合作時,便進行了暗殺行動,于是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便宣布服從國民政府②。而為了維護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權益,關東軍制造了鐵路爆炸事件,并進行軍事鎮壓。這就是所謂的“九一八事變”。發生爆炸事件(柳條湖事件)的日期是 9 月 18 日,對中國人而言,這一天是日本侵略中國戰爭的開始。這一年是 1931 年(昭和六年),如果把這一年視為開戰起始年,那么直到終戰的 1945 年(昭和二十年),這是一場長達 14 年的侵略戰爭。
“九一八事變”到底是駐派在當地的關東軍不受控制的行為,還是當時中央陸軍首腦授意下的國家級陰謀,如今仍然議論紛紛。但看在外國人的眼中,兩者都是日本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擅自發動的侵略行為。國際聯盟(**次世界大戰后,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而成立的國際性組織)的調查團接受中國方面的報告,斷定“九一八事變”是侵略行徑。這一判定使日本極為不滿,因此宣布脫離國際聯盟,更加強勢地維護其在中國東北的權益,并在當地建立偽“滿洲國”,擁立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為皇帝。高舉“五族協和”(指日本人、滿人、漢人、蒙古人、朝鮮人等民族融合共存)、“王道樂土”等口號大旗的偽“滿洲國”,其實只是日本的傀儡罷了。其形式上雖是獨立的國家,實質上卻與當時的臺灣、朝鮮一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殖民統治的本質
秉持“自慰史觀”的人們認為,日本所做的一系列行為中,有一部分是值得贊許的,雖然也有一部分是必須受到批評的,但“就整體而言,有壞也有好”。他們辯解,與英國、法國在印度或非洲的統治比較起來,日本對殖民地的統治對當地人民更有幫助!白晕渴酚^”的擁躉認為,在統治殖民地這件事上,日本比歐美列強更重視人道,但“自虐史觀”的支持者則從內心深處認為殖民統治本身就是錯誤的。
沒錯,日本的殖民統治政策里,可能確實包含著改善當地人民生活的項目。例如使用能夠快速產生效益的近代化技術,改善農地、鋪設鐵軌、建設工廠等,這些都是事實。另外還有仿效日本本土,引入近代學校制度。當時臺灣地區與朝鮮的入學率高于同期的印度,這也是事實。從這幾點看來,日本對殖民地的統治或許確實是有貢獻的。
但是,請想想吧!實施這樣的政策是為了什么呢?在東京的中央政府,是因為真心考慮殖民地人民的福祉,所以將日本國民繳納的稅金,投資于殖民地的建設嗎?如果這樣,不是沒有殖民地比較好嗎?
真相當然不是那樣。如果真是那樣,搶奪殖民地的政策就會停止了吧!當然是因為開發殖民地對日本本國有利,才會這么做的。普及教育是為了培養當地近代產業的中堅力量或中間管理層,并不是為了當地的所有人。殖民統治并不是慈善事業,故意避開這一點,而試圖正當化殖民政策的言論,就像小偷堂而皇之地為自己辯解。
。ê晚n國不一樣)臺灣有一些年長者,可能贊賞日本的“武士道”教育,但是我必須說,那是嚴重的誤導。日本在臺灣地區的學校里講授的武士道和日本國內一樣,都在教導人民要成為帝國的臣民,必須對天皇盡忠誠之心。
明治以后,日本在亞洲地區的所作所為,讓人越了解就越感到羞愧。其實正因為知道會如此,所以“自慰史觀”一派便主張“不要教給青少年那樣的事情”,只要讓你們看到日本歷史中美好的部分就可以了。
但是,我大大地反對他們的這種主張!不管是多么不堪的事,只要那是事實,作為大人的我們,就有義務毫不隱瞞地讓你們知道。如果你們因此(就像他們害怕的那樣)而厭惡日本這個國家,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不過,不管你們再怎么討厭這個國家,都無法改變你們出生在這里的事實。請正視這個事實,好好去理解周圍的國家是如何看待日本的,然后再以日本人的身份,開始你們的未來。
人無法改變自己的出生,就像你在嬰兒時期就是有蒙古斑的蒙古人種一樣;蛘哒f,就像無論你多么不愿意,都逃不了你是我的女兒的事實。這是你再不愿意也必須接受的事實。這是宿命的責任,與你個人無關。如果你已無可奈何地接受身為日本人的命運了,那么今后你要如何與亞洲其他國家的朋友往來呢?你自己應該知道吧?不能將錯就錯地強辯“我們絕對沒有做壞事”。
請直視已經過去了的事實,然后以此為前提,好好地開拓未來。
這不是與自己無關的事,我也要這樣做。
……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 作者簡介
小島毅(Kojima Tsuyoshi),東京大學博士畢業,現任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中日歷史共同研究”成員、日本學術會議連攜會員。專攻中國思想史,著作包括《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中國的歷史》叢書07,講談社)、《朱子學與陽明學》(放送大學教材)。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