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口述史學研究:多學科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49523
- 條形碼:9787010149523 ; 978-7-01-01495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口述史學研究:多學科視角 本書特色
口述史學是專門研究口述歷史的新興學科。其基本問題是:一、口述歷史是什么?二、它有什么價值?本書認為:口述歷史即個人記憶,有史料價值,也有社會科學資源價值。采集人類記憶,建立人類個體記憶庫。是大數據時代應有思路。 陳墨著的《口述史學研究——多學科視角》從檔案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語言學、教育學等多重視角,討論口述史學問題。指出口述歷史須從上述諸學科學習方法與經驗,接受多學科檢測鑒定,進而又能為上述學科研究提供新資源和新路徑。
口述史學研究:多學科視角 內容簡介
口述史學,是研究口述歷史這一人類求知行為的新興學科。這一學科的目的是要回答口述歷史是什么、能做什么、有什么意義與價值等重大問題,探索口述歷史工作的“所以然”。口述歷史是記錄采訪對話與敘述,這與傳播學和語言學有關;是基于個人記憶,這與心理學有關;是講述個人生平經歷,這與歷史學有關;每個人的講述都受到其社會身份與視野的影響和限制,這與社會學有關;口述歷史作為人類個體經驗、知識與智慧的信息記錄與傳承,這與教育學有關;在大數據時代,建立人類個體記憶庫,這與檔案學有關。陳墨著的《口述史學研究——多學科視角》首先論證,口述歷史工作要借用語言學、傳播學、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教育學和檔案學等多學科知識與技能。進而論證:口述歷史的質性研究方法,將會成為上述學科研究的新路徑、新方法;通過采擷并記錄“沉默的大多數”的聲音信息,建立大數據形式的人類個人記憶庫,將毫無疑問會成為所有社會科學專業(yè)研究所共有的人文信息資源。通過語言、傳播、心理而知人,通過知人而論世、論史、論人類,必將有利于未來社會科學逐步完善人類知識拼圖。
口述史學研究:多學科視角 目錄
口述史學研究:多學科視角 作者簡介
陳墨,原名陳必強,1960年生,安徽望江人。曾就讀于安徽大學中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現為中國電影資料館研究員。有“評金庸系列”及《張藝謀電影論》、《陳凱歌電影論》、《費穆電影論稿》、《中國電影十導演》、《中國武俠電影史》、《百年中國電影閃回》等作品。2007年起從事口述歷史工作。采訪過100余位中國電影人及其親屬,主編“中國電影人口述歷史”30卷,著有《口述歷史門徑》(實務手冊)、《口述歷史雜談》、《陳駿濤口述歷史》。并發(fā)表若干口述史學研究論文。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