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53558
- 條形碼:9787108053558 ; 978-7-108-05355-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 本書特色
對日本人而言,直到1952年美國占領期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才真正結束,而戰爭年代、戰敗以及被占領時期,給親歷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跡。作者試圖通過《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還原社會各階層民眾的聲音獲取一種認知,即在一個毀滅的世界里重新開始,到底意味著什么。無論日本這個國家后來變得多么富裕,多年來這些殘留的記憶,已經成為他們思考國家歷史與個人價值觀的重要參照。
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 內容簡介
《擁抱戰敗》介紹日本作為現代國家的興起令人震驚:更迅猛、更無畏、更成功,然而*終也比任何人能夠想象的更瘋狂、更危險、更具有自我毀滅性……這是一部美國學者的日本史研究著作,文本中所涉及的語言、文化背景與學術資源的復雜性超乎想象。
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 前言
日本作為現代國家的興起令人震驚:更迅猛、更無畏、更成功,然而*終也比任何人能夠想象的更瘋狂、更危險、更具有自我毀滅性.回想起來,這簡直就像是某種錯覺——一場九十三年的夢想,演變成了由美國軍艦引發和終結的噩夢.1853年,一支四艘軍艦的不起眼的美國艦隊(其中兩艘是蒸汽動力的"黑船")抵達日本,強迫日本實行開放;1945年,一支龐大的、耀武揚威的美式"無敵艦隊"再次來臨,迫使日本關起大門.
當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修·佩里(MatthewPerry)抵達之時,日本不過是一個資源較為貧瘠的小國.二百年間,日本與外國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被封建幕府將軍所禁止.盡管在漫長的閉關鎖國期間,日本經濟在商業化方面已經很是發達,但是日本并未發生工業化革命,在科學領域也沒有任何顯著的進展.縱使歐美人發現這些島民既具異國風情又聰明能干,然而沒有誰會像拿破侖評價日本的鄰邦中國那樣評價它,前者因為廣袤的疆土、眾多的人口和數千年高度發達的文明,被譽為一頭"沉睡的雄獅".
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 目錄
序言
**部 勝利者與失敗者
**章 支離破碎的生活
委婉的投降
無條件投降
戰敗的數據
或者……歸國?
難民
受歧視的老兵
污名化的受害者
第二章 從天而降的禮物
"自上而下的革命"
非軍事化與民主化
強制性的改革
第二部超越絕望
第三章 虛脫:疲憊而絕望
饑餓與筍式生活
忍所不能忍
絕望的社會學
孩子們的游戲
通貨膨脹與經濟破壞
第四章 戰敗的文化
為征服者服務
"交際花"、"專寵"與叛逆女性
黑市創業者
"粕取文化"
頹廢與真實性
"婚姻生活"
第五章 語言的橋梁
對戰敗的嘲弄
光明、蘋果和英語
熟悉的新世界
出版狂潮
暢銷書與死后成名的英雄
女英雄與犧牲者
第三部革命
第六章 新殖民主義革命
作為殖民總督的勝利者
對"猿人"的重新評價
專家與順從的畜群
第七章 擁抱革命
擁抱*高司令官
知識分子與悔恨共同體
草根的參與
改革的制度化
日常語言的民主化
第八章 實行革命
可愛的共產黨與激進化的勞動者
"紅旗的海洋"
取消自下而起的革命
第四部民主
第九章 天皇制民主:楔人
心理戰與"天子"
凈化天皇
信函、照片與備忘錄
第十章 天皇制民主:從天而降的途葉
成為旁觀者
回到人間
剪不斷,理還亂
第十一章 天皇制民主:回避責任
面臨退位
天皇的巡幸與"現人"
一個男人的《破碎之神》
第十二章 憲法的民主:GI-IQ起草新的國民憲章
為雌雄同體的生物變性
"明治男"們的難題
民眾對新國家憲章的積極性
SCAP的接管
GHQ的"憲法制定會議"
理想主義與文化帝國主義的考察
第十三章 憲法的民主:美國草案的日本化
"保守派的*后時機"
翻譯馬拉松
憲法草案的發布
水流走,河還在
民主的"日本化"
也許……放棄戰爭
對既成事實的反應
第十四章 審閱的民主:新禁忌的管制
幽靈官僚機構
不容許的表達
凈化勝利者
電影管制
對政治左翼的壓制鍆
第五部罪行
第十五章 勝者的審判,敗者的審判鉈
嚴厲的審判
展示性的審判東京審判釕D
東京與紐倫堡釷
勝利者的審判及其批判筘
種族、權力與無力省
敗者的審判:指名視
第十六章 戰敗之后,如何告慰亡靈?
獻給英靈的安魂曲D
非理性、科學與"戰敗的責任"群
懺悔之佛教與民族主義之懺悔
對暴行的反應鈣
記住犯罪者,忘記他們的罪行
第六部重建
第十七章 設計成長
"哦,出錯了!"
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
*尖端的經濟計劃
超出預期的發展與天助神佑
結語遺產·幻影·希望
圖片提供者名單
索引
譯后記
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 節選
**章 支離破碎的生活
1945年8月15日,正午前的一刻.此后發生的事情將永遠不會被33遺忘.
相原悠當時28歲,是靜岡縣郊區一個農民的妻子.在隨后的幾十年中,這天的情景就像是一部老幻燈片,一部斷斷續續的黑白新聞紀錄片.反反復復地在她的腦海中浮現.
她當時正在戶外勞作,一個報信的人從村里飛奔而來.他呼喊著天皇將會在正午時進行"玉音放送",就跑開了.
與這個消息相比,即使是敵國美利堅陸沉到海底的新聞,也不會更令人震驚了.天皇要講話啦!自從繼承天皇之位以來的二十年間,裕仁天皇從未直接向他所有的臣民們發過言.直到此刻為止,*高統治者的話,一直是通過"天皇詔諭"的形式傳達下來的——或是印刷的詔書文本,或是由他人誠惶誠恐代讀的敕諭.
半個世紀之后,相原仍然能夠憶起每一個細節.她飛快地跑回村,不斷地默念著《教育敕語》中的一句話,這是每個人從學生時代起就每天背誦、牢記在心的."一旦危機來臨",《敕語》上說,"你們就要義勇地為祖國獻身".她清楚國家的局勢危在旦夕,只能想象著天皇將會激勵每一個日本人,盡更大的努力來支持這場戰爭——實際上,也就是準備戰斗到死.
村民們已經聚攏在地方上唯一的一臺收音機前,這臺收音機只能收聽國家電臺那個唯一的頻道,接收質量很差.天皇的講話被噼里啪啦的雜音包圍著,講話的內容也讓人難以理解.天皇的聲調很高,口氣拘謹而不自然.他沒有用日常的口語,而是用一種非常正式的語言,時不時夾雜著典雅的古語.相原正在人群中跟其他人交換困惑的眼神的時候,她聽到了一個新近因為東京轟炸才遷來此地的男人的自言自語."這就是說,"那人喃喃道,"日本戰敗了."相原覺得所有的力氣都從她的身體里流失了.當醒過來的時候,她發現自己匍匐在地.在她身邊受到打擊的其他人,也都躺倒在地——她后來這樣描述當時的景象.天皇的聲音消失了,但是收音機還在繼續嗡嗡作響.一位播音員正在播音.他的一句話深深地烙在了相原的腦海中,使她終生難忘:"日本軍隊將被解除武裝并被準許遣返歸國."這使相原突然間充滿了希望.她那被征兵入伍送到"滿洲"的丈夫可能就要回來了!那一整天和整個夜晚,她都在祈禱:"請求讓我丈夫不要自殺."日本士兵被灌輸了寧死不降的觀念,相原害怕在此非常時刻,她丈夫可能會以自殺作為正當的、道義的響應.
此后3年間,相原一直在為丈夫的歸來而祈禱.直到3年后她才知道,就在她被從地里召喚來聽天皇玉音放送的前一刻,丈夫已經在5天前的一場跟蘇聯軍隊的戰斗中死掉了.終究,戰爭已經永遠地破壞了她的生活.
無條件投降
征服者們沒有看到這些火光,因為同盟國占領軍的**批先遣隊,直到天皇玉音放送之后的兩個星期才到達日本.跟他們一起到來的,是一位新的專橫的權威統治者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他被任命為同盟國在日本的*高司令官.9月2日,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所舉行的壯觀儀式上,麥克阿瑟與其他同盟國的9位代表,同日本官員簽署了投降協議.
投降儀式充滿了象征意味."密蘇里"是亨利?杜魯門(HarryS.Truman)總統的家鄉,而他有關日本*主要的決議,是在日本的兩座城市投放原子彈,并力主執行他的已故前任富蘭克林?羅斯福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政策."密蘇里"號上飄揚的美國國旗,有一面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珍珠港時,飄揚在當時白宮頂上的.另一面,是從安納波利斯(Annapolis,美國馬里蘭州首府)緊急空運來的31顆星的美國星條旗,曾經在海軍準將馬修?佩里的旗艦"波瓦坦"號(Powhatten)上使用過.當年佩里的炮艦外交,迫使日本結束了二百多年的封建閉關鎖國.1853年,佩里由帆船和燃煤冒煙的"黑船"組成的小型混合艦隊,促使日本走上了*終災難性的與西方列強爭霸世界的歷史進程.現在,一百多年光陰荏苒,美國人重又以象征著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科技立國的龐大海陸空軍隊卷土重來,以佩里舊日的旗幟炫耀著對日本的懲戒,這是當年的佩里哪怕是在*瘋狂的夢境中也想象不出的.
兩位簽署投降文件的日本官員,一是梅津美治郎將軍,代表日本帝國軍方;一是外務大臣重光葵,代表日本帝國政府.1932年,重光葵遭一名抗議日本殖民朝鮮的朝鮮人炸彈襲擊,失去了一條腿.他那笨拙的步態,在顛簸的美國軍艦甲板上,傳達出一種離奇異樣的深刻印象,似乎象征著傷殘而脆弱的日本.不管怎樣,那些來出席簽署投降文件的人,站到了那些沒有到場的人的位置上:因為天皇沒有來參加這樣的場合,皇室成員也無一人到場,即使是宮內省也未派員出席.同盟國方面領導人的讓步,引起了戰勝國和戰敗國雙方陣營觀察員們的驚奇.直到戰爭結束,甚至連露骨地擁護日本皇室的美方官員們,如美國前駐日大使約瑟夫?格魯(JosephGrew),也假裝天皇將會而且應該親自簽署正式的投降文書.而且甚至在日方已經知曉天皇不必親自經受這場折磨之后,他們仍然裝作將派一位皇室代表,有可能是皇族血親,來代替天皇簽署投降文件.在9月2日這出偉大的道德審判劇中,天皇被完全免除在外,對日方來說是令人鼓舞的征兆.因為這暗示著,勝利者可能愿意幫助天皇從*終的戰爭責任中解脫出來.
在"密蘇里"號上的演講中,麥克阿瑟雄辯地談到了全人類的希望:"一個建立在理解和信任基礎之上的更美好的世界將會從過去的流血和屠殺中產生,一個致力于人類尊嚴和滿足人類*寶貴的愿望——自由、寬容和正義——的世界."他明確地對他的美國同胞指出,"神圣的使命已經完成",并告誡說,如果這個世界不學著在和平中生存,現代戰爭的徹底破壞就意味著"世界末日的來臨".當談到戰敗國日本時,這位*高司令官宣布,投降的條款委任了勝利方將日本人民從"奴隸狀態"中解放出來的任務,并要確保這一民族的精力和能量回到建設的軌道上來,即他所說的"縱向發展而非橫向擴張".這些嚴厲、莊重而充滿希望的話語,以及他寬宏大量的姿態,使得日本領導人又得到了一點兒小小的安慰,他們仍然在緊張地揣摩,勝利者到底想要對他們做些什么.
……
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 作者簡介
約翰·W.道爾,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歷史學教授,美國藝術科學院院±,美國歷史學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是近現代日本史和美日關系,是相關領域最重要的學者之一。他的研究著作多次獲包括普立策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在內的重要學術獎項。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