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2015-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杠桿調整與風險管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67359
- 條形碼:9787516167359 ; 978-7-5161-673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5-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杠桿調整與風險管理 本書特色
本書延續《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理論、方法與風險評估》的分析框架,重點分析了2012~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軌跡,旨在深入揭示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與控風險過程中面臨的挑戰,特別關注杠桿率調整與相應的金融風險管理問題,并對如何化解資產負債表風險提出了政策建議:根本出路在于通過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2015-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杠桿調整與風險管理 內容簡介
中國政府坐擁百萬億凈資產 根據報告,2013年中國國家總資產691.3萬億,總負債339.1萬億,相應有凈資產352.2萬億,其中凈金融資產16萬億。從2007-2013年,國家負債率由41.8%提高到49%,整體負債率提高較快,其中2009、2012、2013年上升明顯。 報告認為,中國政府有足夠主權資產覆蓋主權負債,較長時期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為小概率事件。養老金缺口及銀行顯性和隱性不良資產在內的或有風險負債值得關注。 中國政府擁有足夠主權資產覆蓋主權負債 報告認為,從國家層面的資產負債率的變化趨勢看,2007~2013年,國家負債率由41.8%提高到49%,上升7.2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2009年、2012年和2013年上升較為明顯,分別上升2個百分點、3.2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這說明,國家負債率上升與全球危機和國內經濟下滑密切相關。 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為小概率事件 對于國內外都非常關注的全社會杠桿率問題,報告估算了居民、非金融企業、政府與金融機構這四大分部門杠桿率的基礎上,加總得到全社會總的杠桿率。2014年末,中國實體部門(不含金融機構)的債務規模為138.33萬億元,實體部門杠桿率為 217.3%。2014年末中國經濟整體(含金融機構)的債務規模為150.03萬億元,全社會杠桿率為 235.7%。 全社會杠桿率快速增加需保持高度警惕 社科院的估算與一些國際機構有所不同。麥肯錫估算,2014年末中國全社會杠桿率高達278.9%。即便如此,報告認為,無論取何種口徑,中國杠桿率快速上升都是確定無疑的事實,需保持高度警惕。 通過改革保持經濟增速是去杠桿關鍵 報告還對杠桿率調整和風險管理提出了建議。調整杠桿有“分子對策”和“分母對策”。 報告不贊成將企業部門杠桿向居民部門轉移,更不贊同通過推動股價上升,同時借以增發股票或ipo,進一步增加權益,來降低企業杠杠率的做法。提出了期限錯配、資本機構錯配,以及貨幣和資產錯判三個結構性風險。
2015-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杠桿調整與風險管理 目錄
**編總報告
1杠桿調整與風險管理
1.1主要發現
1.2杠桿調整與風險管理
2國家資產負債表
3主權資產負債表
4全社會杠桿率
4.1分部門杠桿率
4.2全社會杠桿率
第二編部門分析
5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
5.1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5.2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分析與評估
5.3對地方債幾個相關問題的討論
6中央政府資產負債表分析
6.1人民銀行編制的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
6.2廣義中央政府資產負債表
6.3作為國家資產負債表一部分的中央政府資產負債表
7非金融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
7.1引言
7.2非金融企業資產負債表間接估算的基本原理
7.3我國非金融企業資產負債總額的間接估計
7.4我國非金融企業資產負債表分析及國際比較
7.5結論和政策建議
8中國居民資產負債表更新:2012—2014年
8.1更新說明
8.2中國居民資產負債表2004—2014
8.3中國居民資產負債表分析
9金融部門資產負債表
9.1中國現行的金融部門資產負債表統計體系簡介
9.2《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9.3結論
10央行資產負債表
10.1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基本要素
10.2中國央行資產與負債總量的變動
10.3央行資產結構的變動
10.4央行負債結構的變動
10.5央行凈債權的變化
11對外部門資產負債表
11.1我國對外部門資產負債表的主要特征
11.2國際比較
11.3對外部門的潛在風險與防范
第三編相關專題
12養老保險隱性債務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12.1養老保險的資金缺口和隱性債務——變化與原因
12.2有關養老保險改革措施的探討和建議
13打造中國版“市政債”
13.1數字背后的反差與思考
13.2“軟約束”與“硬約束”
13.3正本清源“城投債”
13.4為市政債定規:標準與分類
13.5從一類產品到一個市場
13.6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行政化還是市場化
13.7財稅體制改革:現實與目標的差距
參考文獻
后記2015-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杠桿調整與風險管理 作者簡介
李 揚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經濟學博士。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 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海洋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副理事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第三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曾五次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著作獎和論文獎。2015獲“中國軟科學獎“。同年獲首屆“孫冶方金融創新獎”。 專業領域:金融、宏觀經濟、財政。 張曉晶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研究員、副局級學術秘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模擬實驗室首席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增長理論與發展經濟學。曾赴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哈佛大學與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事訪問研究。參與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的研究咨詢工作,出版專著十余部,發表論文百余篇,曾獲得兩次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和一次“中國圖書獎”。 常欣 2001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公共經濟、制度經濟。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赴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系經濟增長中心進行訪問研究。出版《規模型競爭論——中國基礎部門競爭問題》和《增長動力轉換論——基于中國需求面的體制視角研究》兩部專著。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中國工業經濟》等經濟學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十余項。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