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研英語背單詞20個詞根詞綴
-
>
西班牙語詞根寶典
-
>
美國K-12原版語文課本--初中·下(全12冊)
-
>
流浪地球劉慈欣
-
>
西南聯大英文課 輕讀禮盒版
-
>
英語大書蟲世界經典名譯典藏書系:中國人的精神 (英漢對照)(精選權威版本)
-
>
許淵沖譯唐詩三百首:漢文·英語
艾略特的哲學語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639903
- 條形碼:9787544639903 ; 978-7-5446-399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艾略特的哲學語境 本書特色
艾略特研究學者秦明利教授所撰寫的這部《艾略特的哲學語境》,是我國艾學研究領域的又一重要學術成果。這部專著獨特的學術價值及學術貢獻在于,與通常以文本為研究對象的路徑不同,本書是以追問艾略特的哲學思想意義為路徑,一方面深入挖掘他的哲學思想,另一方面全面闡述他的詩歌、戲劇和文學批評,其目的是印證其文學創作實踐活動和文學理論構建活動的哲學意義,從而更加完整地還原艾略特一生的思想訴求。
艾略特的哲學語境 內容簡介
《外教社外國文學研究叢書:艾略特的哲學語境》深入闡釋了白壁德、桑塔亞那、魯一士、康德、柏格森、布拉德雷的哲學思想與艾略特哲學主張之間的關系,著重分析了布拉德雷的哲學思想和艾略特在博士論文《F.H.布拉德雷哲學中的知識與經驗》中對布拉德雷基本主張的繼承與批判。在此基礎上,作者探究了艾略特哲學主張的理論基礎及其本質,揭示了艾略特詩歌、戲劇、文學理論的哲學意義,還原了艾略特一生思想的整體性意義,從而確立了艾略特作為哲學詩人的地位。
艾略特的哲學語境 目錄
(一)艾略特的哲學思想來源研究
(二)艾略特的哲學思想與F.H.布拉德雷思想的關系研究
(三)艾略特的哲學思想的綜合研究
(四)對艾略特的哲學思想、文學實踐及批評理論的關系的研究
**章 艾略特的哲學思想來源之一:歐文·白壁德、喬
治·桑塔亞那、喬西亞·魯一士
(一)20世紀初的認識論危機
(二)歐文·白壁德:“一”與“多”的平衡與傳統觀·
(三)喬治·桑塔亞那:哲學與詩歌的對立統一
(四)喬西亞·魯一士:絕對、個體及傳統觀
第二章 艾略特的哲學思想來源之二:康德、柏格森
(一)經驗知識與先驗知識的問題:艾略特對康德哲學的批判
(二)對柏格森哲學的批判·
第三章 艾略特的哲學思想來源之三:F.H.布拉德雷
(一)F.H.布拉德雷認識論的背景
(二)F.H.布拉德雷認識論的基本構架
(三)F.H.布拉德雷的途徑與方法:直接經驗一絕對的預設
第四章 艾略特的博士論文:《F.H.布拉德雷哲學中的知識與經驗》
(一)關于博士論文
**章 “論我們的直接經驗知識”
(二)關于博士論文
第二章 “論‘真實’與‘觀念’之區別”
(三)關于博士論文
第三章 “心理學家對知識的處理”
(四)關于博士論文
第四章 “認識論者的知識理論”
(五)關于博士論文
第五章 “認識論者的知識理論(續)”
(六)關于博士論文
第六章 “唯我論”
(七)關于博士論文
第七章 “結論”
(八)關于博士論文的意義
第五章 艾略特詩歌創作中的知識與經驗
(一)20世紀初的“認識圖式”危機
(二)早期詩歌:對知識與經驗問題的探究
(三)《荒原》:“具體共相”的構建
(四)《四個四重奏》:道德想象的呼喚
第六章 艾略特文批批評理論中的知識與經驗
(一)艾略特的文學理論家地位
(二)歐文·白壁德、喬治·桑塔亞那、喬西亞·魯一士的哲學影響
(三)亞瑟-西蒙斯、于勒·拉福格、波德萊爾的哲學影響
(四)柏格森和康德的哲學影響
(五)F.H.布拉德雷的哲學影響
(六)“傳統觀”:文學批評理論的核心
(七)“三論但丁”:文學批評實踐
結語艾略特的“認識圖式”
參考文獻
引用文獻
艾略特的哲學語境 節選
《外教社外國文學研究叢書:艾略特的哲學語境》: 艾略特的觀點與柏格森和布拉德雷的主張一致,強調直覺應該與理智相結合,融為一體。這就是所謂的嗅到玫瑰花便能夠“視見”玫瑰的思想。艾略特繼承了這兩位哲學家試圖用“直覺”或“直接經驗一絕對”預設來超越主客二分、情感與理智二分所帶來的難題。艾略特文學批評理論的另外一個主張“客觀對應物”也植根于伯格森的美學思想。艾略特在構建自己的文學理論時,立足于柏格林的“知覺”和布拉德雷的“直接經驗一絕對:'預設。他也由此得出了靜止就是死亡的結論。要想避免死亡就得進行創造,創造就是自由,自由是擺脫死亡的核心,如果我們的行為來自我們的性情,那么我們的行為是自由的,藝術家和藝術自己的關系與此相同。良好的藝術會起到賦予人們自由的作用,這樣的藝術能夠給人類以整體生活的意識。如果藝術能夠提供整體性,它就是成功的;如果不能,那就是一種失敗的藝術。艾略特因此認為詩歌就是要給予讀者整體性的滿足。 康德的哲學影響 對康德的研究使艾略特在文學批評中更加關注古典主義傳統,對他逐漸形成和發展的“傳統觀”有重要影響。如哈比卜所言,艾略特的古典主義思想,如他在秩序性和傳統性等方面的主張,與他對康德思想的思考有關。他認為,艾略特的康德研究顯示出他對古典哲學尤其是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理解,這對后來他的博士論文和文學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布魯克爾認為,在艾略特文學批評理論中滲透著艾略特早期康德研究的結論,尤其是艾略特的對立理論和視角理論在其《傳統與個人才能》和《形而上學詩人》的經典論述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傳統與個人才能是人類文明經驗中不可或缺的兩個側面,從個人才能的角度來看,傳統需要個人才能來不斷豐富,而從傳統的視角上來觀察,傳統為個人才能提供基礎和豐富的資源。兩者共同的努力才能使人類文明生機勃勃地延續下去。而情感與理智(思想與感覺)也是共生共長、相互依存的關系。這些主張在艾略特的《克拉克演講》以及詩歌《空心人》的第五部分中都有體現。 艾略特對康德的研究盡管只有現存的三篇文章,但從哈比卜和布魯克爾的結論中,可以看出艾略特對“一與多”問題的哲學思考直接影響了他的文學批評理論。康德通過對現象與物自體的劃分,完全隔離了現象的經驗世界與物自體的超驗世界的聯系,康德試圖依此來為“上帝”的“一性”保留余地。艾略特對康德的范疇的批判、對《實踐理性批判》中的二元論的批判以及對康德與不可知論不徹底的決裂的批判,都是艾略特試圖解決“一”與“多”相互沖突的努力。艾略特從哲學思考,到詩歌和戲劇創作和文學文化和社會批評,直至宗教皈依,無不體現了他調解沖突的努力。抽象的哲學思辨無法完全呈現艾略特的思考,他通過戲劇和詩歌的范式給哲學思考提供了一個說明自身的條件。 ……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