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執著于文本的批評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50635
- 條形碼:9787010150635 ; 978-7-01-01506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執著于文本的批評 本書特色
全書共分四部分。**章從文本細節出發,對格非、陳翔鶴、嚴歌苓的作品進行了深入分析。在解讀中,作者從每個文本自身特點出發,擺脫常規方式,通過潛文本、圖文關系等文本構成元素的發掘和梳理,尋找蘊藏于文本自身的解讀路徑。第二章通過對賈平凹《古爐》、馬原《牛鬼蛇身》、余華《第七天》作品的解讀,揭示小說創作中存在的某些媚俗思想的弊端和局限。在此基礎上,作者對當下文學穿越倫理底線的現象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第三章主要針對大家及其作品。作者從小說修辭、傳記文學、晚景寫作等角度,對蘇曼殊、林語堂、汪曾祺的創作進行了系統研究。第四章是對創作中小說修辭、文學思潮及文學史寫作的理論探討。作者一方面強調評論的及物性,一方面又強調一種距離,一種學院立場。相關研究具有創新性,在學界產生影響,為作家創新能力的評價提供一種新的嘗試。
執著于文本的批評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四部分。**章從文本細節出發,對格非、陳翔鶴、嚴歌苓的作品進行了深入分析。在解讀中,作者從每個文本自身特點出發,擺脫常規方式,通過潛文本、圖文關系等文本構成元素的發掘和梳理,尋找蘊藏于文本自身的解讀路徑。第二章通過對賈平凹《古爐》、馬原《牛鬼蛇身》、余華《第七天》作品的解讀,揭示小說創作中存在的某些媚俗思想的弊端和局限。在此基礎上,作者對當下文學穿越倫理底線的現象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第三章主要針對大家及其作品。作者從小說修辭、傳記文學、晚景寫作等角度,對蘇曼殊、林語堂、汪曾祺的創作進行了系統研究。第四章是對創作中小說修辭、文學思潮及文學史寫作的理論探討。作者一方面強調評論的及物性,一方面又強調一種距離,一種學院立場。相關研究具有創新性,在學界產生影響,為作家創新能力的評價提供一種新的嘗試。
執著于文本的批評 目錄
"向死而生"的理由
--對格非小說《戒指花》的一種解讀
"后塞壬時代的悲哀"
--評格非小說《隱身衣》
在"器具"中領悟生存
--評李銳農具系列小說
遙遠的絕響
--重讀陳翔鶴小說《廣陵散》和《陶淵明寫(挽歌)》
別樣的"身體修辭"
--對嚴歌苓《金陵十三釵》的修辭解讀
第二輯
"千瘡百孔"話《古爐》
--賈平凹長篇小說《古爐》閱讀報告之一
(外一篇)文學編輯的底線在哪里
"盛世危言":一代人的憂與懼
--賈平凹長篇小說《古爐》閱讀報告之二
刻意的荒誕和絕望也是一種媚俗
--也談余華的《第七天》
……
第三輯
第四輯
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