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文化大家-徐嘉瑞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2115828
- 條形碼:9787222115828 ; 978-7-222-1158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大家-徐嘉瑞 本書特色
徐嘉瑞(1895-1977)大理鄧川人,文史學家、教育家、詩人。幼時家境貧困,僅讀至省級師范學校畢業,靠自學苦讀成才。先后任上海中國公學、云南大學、武漢華中大學、昆明師范學院教授,著有《中古文學概論》、《近古文學概論》、《大理古代文化史》、《全元戲曲方言考》、《云南農村戲曲史》》、歌劇《望夫云》等多種具有全國影響的著作。1950年起任云南省教育廳廳長18年,1940年起在云南省文聯主席職位上兼職26年,民族學家馬曜先生評價“他是五四運動以來云南新文化運動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著作之豐富,涉及面之廣泛,影響力之深遠,在其活動的時代,云南尚無人可以取代一。”徐演編著的《文化大家——徐嘉瑞》講述了徐嘉瑞的生平。
文化大家-徐嘉瑞 內容簡介
《文化大家 徐嘉瑞》以通俗、簡潔的筆法和文字記述了現代文學大家徐嘉瑞的生平,講述了他從一個幼學神童,自學苦讀,奮發向上,到取得重大成就的生動歷程。徐嘉瑞活躍在20世紀的云南文化戰線上,是一位擔任了18年云南省教育廳廳長,同時在省文協、文聯主席崗位上任職26年,在多所大學任教,有多部著作開創我國文史學先河,在全國文學藝術界享有盛名的文化人,《文化大家 徐嘉瑞》通過徐嘉瑞成為現代文史學家、教育家和詩人的不凡經歷,折射出云南近現代歷史的風煙,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演發脈絡。
文化大家-徐嘉瑞 目錄
幼學神童
人生的**個打擊
青年恨事
苦悶的軍旅生活
為窮孩子辦學
震動文壇的青年學者
大革命風暴的洗禮
中學校長到報社社長
青年學者震動文壇
成名作的姊妹篇
**塊聶耳碑文
奮起抗戰
以新詩為抗戰武器
戲劇也是武器
在戰火中鉆研文史
疏散在福海村韓家灣的歲月
**部地方戲曲史
徐氏雙杰
武昌任教
追尋屈原遺蹤
少數民族文化史的代表作
讀曲的開山著作
被兩所大學解聘
從《詩經》到革命文學
黑名單上的人
歡心慶解放
教育工作之外筆耕不輟
為教育工作奔忙
新詩如潮涌
注釋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人
民族民間文學先驅
凄美動情《望夫云》
少數民族英雄的頌歌
一代文學大師
注釋
文化大家-徐嘉瑞 節選
《文化大家 徐嘉瑞》: 幼學神童 徐嘉瑞1895年出生在大理鄧川,他的父親徐元華是為大理府鄧川州學正,主講大理書院教官,年領薄俸,在鄧川迎娶了當地民家王有福之長女為繼室,這便是徐嘉瑞的生母。 徐嘉瑞從小就是一個極聰明的孩子,很小就已識得很多的字,能背許多古詩。4歲時,他就要跟著父親到學堂里去讀書。雖然家里距學校并不遠,但他想帶的書太多,書包裝不了,母親就騰出了一個小篾背簍,把他想要的書都裝了進去。他于是每天背著這個小背簍,一早便跟著父親到學校去,讀了許多的書。 一個4歲孩子的這一行為,在街坊鄰里中一時傳為美談,有人甚至夸他是“神童”。 鄧川的這個大理書院是一所歷史頗為悠久的學堂,于明崇禎十四年(1641)由鄧川的知州敖宏貞為培養本地人才而創辦。自那時以來,這所學堂就成為大理地方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著名學府,先后培養了諸多的秀才、舉人,乃至進士,在大理等地享有盛名。學堂在小街的中段,背靠著蒼山第十九峰——云弄峰的末端。山雖不高,樹木卻濃郁青翠。這里原是當地的本主廟,后院供奉的本主是唐代鄧賧詔美麗勇敢的白潔夫人。學堂設在前院的廂房里,讀書的學生和祭拜的香客各在前后院,互不干擾,非常清靜。 徐嘉瑞跟著父親前來讀書,和別的學生也是互不干擾。由于他年紀小,讀的是父親特別教他的啟蒙書籍,徐元華便把他安排在靠著窗邊的*后一排,自己看自己的書。比他大的那些學生讀什么講什么,他仿佛一概都聽不到。需要背書解疑,那是課后由父親指點的事了。 他雖然這樣的專心讀書,同時卻也是一個很調皮的孩子。課余時間,他和那些大的學生前院后院地跑,山上山下地鬧,打鬧起來,一點不甘示弱。較起勁兒來,往往還要占些上風呢。回到家里,要是街上的孩子惹了他,就要吃他的拳頭。誰欺負了弟弟天騮,他更是找了去,拳腳相加,常惹得鄰家的爹媽牽著被打哭了的孩子告到家里來。他的胞弟天騮年老時曾笑說:“小時候,五哥在我們住的那條街是封頭崗的了。誰要欺負了我,他幾拳就把人家打翻在地。” 1901年,父親徐元華奉文升授曲靖府教授,也就是當地中學校長或教育主管,全家搬到了曲靖,徐嘉瑞于是正式在曲靖進入公辦新式學堂。這時,他在父親的督教下,誦讀了《四書五經》《十三經》,以后又加讀《唐詩三百首》《古文一百篇》以及當時能找到的所有經典古文,這些書籍他不僅認真讀,還能全文背誦。讀到*后,在他這個年齡段,竟然無書可讀了。只好反復背誦許多枯燥的經文,記憶了一輩子。 直到1957年6月,他赴京開會路過西安,到碑林游覽。走到刻有《十三經》全文的群碑前,他讓人隨便指一塊碑上的隨意一段文字,只要念上幾個字,他就可以接著把以下的碑文全部背下來。這時他已經62歲了,這樣的背誦能力,使人萬分驚嘆。直到近80歲時,兒孫們在家里“考”他,有的古文,他依舊可以全文誦讀,并無一字之差。 在徐嘉瑞出生時,前房去世的母親已生了3個哥哥2個姐姐,一大家人僅靠父親教學的微薄工資度日,日子過得很為艱難。作為繼室的徐嘉瑞母親王氏是一位很能干的民家婦女,出嫁時才17歲,家里家外、大小事情都由她一人承擔著。從早到晚,燒煮漿洗,縫縫補補,忙個不停。她原本不識字,但自嫁徐元華后,便跟著丈夫初識文墨,逐漸地,還能背誦一些短小韻文。她生下長子嘉瑞,字夢麟,大排行五;次子嘉祜,字天騮,大排行七。兄弟倆小的時候,母親一邊做針線,一邊督促二人背書寫字。背錯寫錯的,母親還能及時幫他們糾正。她性情開朗,脾氣急躁,管教子女甚為嚴厲,使得兩個兒子從小就養成勤學上進的好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徐嘉瑞心里有了許多的理想和抱負,生發出強烈的愛國心。他出生之時,正是中日戰爭臺灣淪陷之時,這是中國一段極為痛心的歷史,是為國恥。以后熟讀歷史,他更為了國家的積貧積弱、清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列強的兇殘而痛心疾首。 他一直把自己的出生年月和那一段悲憤的歷史聯系在一起,在和別人的多次談話以及他寫的幾個自傳中,說到出生年月時,他不說具體是哪年哪月,總是用“我是出生在臺灣淪陷的那一年”這句話來代替。這從小奠定了他憂國憂民自立奮發的愛國思想。此外,也是由于他家庭的一向貧困,生活水平處于低下層,常常為吃不飽飯而發愁,使他更體恤到廣大下層民眾生活的艱辛,對于國家和人民的苦難命運有著更切身的體驗。 ……
文化大家-徐嘉瑞 作者簡介
徐演,1936年10月出生,滿族,云南昆明人。國家一級歌詞作家,主要從事歌詞、歌舞和戲劇創作。代表作:作詞歌曲《小木果趕街》《我愛我家小竹樓》《唱支*美的歌》(同獲三個全國一等獎),舞劇《阿詩瑪》(合作),歌劇《翠湖春曉》,音樂劇《赤血歌魂》等;合作創作演出云南婚戀風情歌舞《愛的足跡》、大型歌舞晚會《夢幻彩云南》、大型水上歌舞《福天寶地》等。本人獲文化部文華編劇編導單項獎、全國舞劇比賽編劇編導一等獎。出版作品:歌詞集《竹樓小夜曲》、散文特寫集《海外繁花》、長篇紀實文學《老昆明合香樓》、劇作選集《翠湖春曉》、傳記《徐嘉瑞略傳》。同時,在主編馬曜先生主持下,擔任執行主編編輯《徐嘉瑞全集》(四卷本),獲云南省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獎的*高獎“榮譽獎”。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