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巖體水力學反演理論與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8100242
- 條形碼:9787118100242 ; 978-7-118-1002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巖體水力學反演理論與方法 本書特色
巖體滲流與應力相互耦合的特性早已被國內外學者所重視,針對兩場耦合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然而,如何分析巖體滲流、滲流-應力耦合,以及確定耦合模型中的計算參數,一直是水利工程、地下工程等領域的難點和關鍵問題。鄧祥輝、柴軍瑞編著的這本《巖體水力學反演理論與方法》針對巖體滲流-應力耦合及參數反演,從裂隙巖體滲流理論出發、系統闡述了巖體滲流模型、巖體滲流與應力耦合特性與模型、滲流與應力耦合分析方法、滲流與應力耦合作用下的參數反演分析等方面的內容。 本書是關于巖體水力學滲流-應力耦合方面的研究專著,可供從事水利工程、隧道與地下工程、石油工程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使用。
巖體水力學反演理論與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7章,第1章簡要介紹了巖體反分析理論。第2章對巖體滲流分析的不同模型進行了介紹和對比。第3章研究了水-巖相互作用的機理,對巖體滲流-應力兩場耦合的不同模型的應用條件、范圍以及優缺點等進行了比較。第4章介紹了在考慮非穩定滲流的情況下,進行非穩定滲流孔隙介質和等效裂隙介質滲流-應力耦合數值分析的方法。第5章系統研究了工程巖體滲流-應力耦合分析涉及的參數。第6章是以某水利工程壩區為例,根據壩址區鉆孔實測水位資料,對該區域天然滲流場滲透系數進行了反演。第7章是以某山嶺公路隧道為例,采用孔隙等效介質滲流-應力耦合模型,在考慮初始地應力場的情況下,結合現場測試的位移、水位等實測資料對該隧道進行滲流-應力耦合作用的模型參數進行反演分析。
巖體水力學反演理論與方法 目錄
第1章 巖體參數反演理論概述 1.1 巖體參數反演的必要性 1.2 巖體參數反分析研究現狀 1.2.1 位移反分析研究現狀 1.2.2 滲流參數反分析研究現狀 1.2.3 滲流-應力耦合作用的參數反分析研究現狀 1.3 巖體參數反分析方法的展望第2章 巖體滲流理論 2.1 巖體結構特性與滲流 2.1.1 巖體結構特性 2.1.2 巖體滲流特性 2.2 單裂隙滲流 2.2.1 單裂隙滲流的概念模型 2.2.2 立方定律的修正 2.2.3 單裂隙滲流控制方程 2.2.4 單裂隙滲流的耦合特性 2.3 巖體滲流模型 2.3.1 等效連續介質滲流模型 2.3.2 離散裂隙網絡滲流模型 2.3.3 裂隙-孔隙雙重介質滲流模型 2.3.4 多重裂隙網絡滲流模型 2.4 巖體滲流模型綜合分析第3章 巖體滲流參數反演方法 3.1 滲流參數反演的數學模型 3.1.1 待反演參數 3.1.2 目標函數的建立 3.2 改進遺傳算法 3.2.1 遺傳算法 3.2.2 遺傳算法的基本結構 3.2.3 改進遺傳算法 3.3 滲流參數反分析方法 3.3.1 滲流參數反分析步驟 3.3.2 滲流參數反分析程序 3.4 工程實例 3.4.1 工程概況 3.4.2 工程建模及計算第4章 巖體滲流與應力耦合作用分析理論 4.1 巖體滲流與應力耦合作用機理 4.2 巖體滲流與應力耦合作用模型 4.2.1 巖體滲流-應力耦合模型 4.2.2 巖體滲流-應力耦合數值分析方法 4.3 巖體滲流-應力耦合作用的數值分析第5章 巖體滲流與應力耦合作用的參數優化反演 5.1 耦合分析的模型參數及分類 5.2 待反演參數敏感性分析 5.3 模型參數優化反演方法 5.3.1 目標函數 5.3.2 滲流場與應力場耦合的模型參數優化反演程序 5.4 滲流-應力耦合作用的模型參數反演分析應用 5.4.1 孔隙連續介質耦合作用的參數反分析 5.4.2 等效裂隙介質耦合作用的參數反分析第6章 參數反分析在某水利工程中的應用 6.1 工程概況 6.2 分析模型及邊界條件 6.2.1 反演分析數學模型 6.2.2 邊界條件 6.3 滲透系數反演分析 6.3.1 滲透系數變化范圍設定 6.3.2 有限元計算模型 6.3.3 計算結果與分析 6.4 正常蓄水位壩址區滲流場預測第7章 參數反分析在某深埋富水隧道中的應用 7.1 工程概況 7.2 待反演參數的確定 7.2.1 初始地應力場 7.2.2 滲流場參數 7.3 計算模型與假定條件 7.3.1 計算模型 7.3.2 邊界條件及假定 7.3.3 荷載條件 7.4 隧道各斷面位移測量 7.5 參數反演分析 7.6 隧道變形預測附錄參考文獻
巖體水力學反演理論與方法 作者簡介
鄧祥輝,男,漢族,四川德陽人,1976年3月生。西安工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長安大學土木工程流動站博士后。2011年畢業于西安理工大學水電學院水工結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多年來一直從事巖體力學、巖體水力學以及地下工程的理論分析、現場試驗以及數值模擬方面的研究教學工作。到目前為止,主持和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1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被SCl/El檢索20余篇。 柴軍瑞,男,漢族,陜西眉縣人,1968年10月生。西安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年畢業于西安理工大學巖土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是2005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柴軍瑞教授主要從事水工結構滲流力學與數值仿真、巖土水力學等方面的科研教學工作。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陜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支持計劃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二等獎3項,在國際國內學術期刊共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已收錄80余篇。現任國際巖石力學學會(ISRM)會員,《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等期刊編委。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