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雅各布之屋 本書特色
《雅各布之屋》是伍爾夫所寫的第三部小說。在此之前發表的《遠航》和《夜與日》是用較為傳統的創作手法寫的!堆鸥鞑贾荨肥俏闋柗**部開始采用意識流手法的實驗作品。她不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在描寫事物時如電影中鏡頭般迅速化出化入,貫穿整個作品的是作者的觀察和思索。伍爾夫不斷變化敘述的角度,甚至創造了一些主要作用只是為了敘述他們對雅各布的印象的人物。雅各布的一生,從童年到離家去劍橋大學讀書,到在倫敦有自己房間的獨立生活,到他短暫的法國和希臘之行,以及*后在戰爭中陣亡,都是通過他留在親友心目中的各種不同印象,以及他的內心活動反映出來的。他一生留下的具體的、可觸摸的痕跡只有他在倫敦獨自生活時所住的那個房間,里面有他的私人用品,這些遺物又在認識他的人的心中激起對他的回憶。讀者在閱讀時感到仿佛在翻閱主人公的一本相冊,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幕幕生活的橫斷面,沒有引言、沒有結語,始終捕捉不住人物的性格和特點,使人感到一種朦朧的神秘。作者在環境的描寫中往往蘊涵著象征意義,往往用評論點出寓意,用人物對事物的觀察表現主題。一些評論家指出,在這樣一部散文詩般優美卻又含義晦澀的作品中,伍爾夫充分寫出了她對戰爭的反感。作品中充滿了對英國教育文化結構的辛辣抨擊,它使年輕人充滿了尚武思想,變成心甘情愿的戰爭犧牲品;揭示了古老的所謂知識至上的*高學府如何生產著一代又一代傲視眾生的、權力和特權的接班人。
雅各布之屋 內容簡介
她是倫敦文學生活的中心——t.s.艾略特 她用一只手擋住命運的襲擊,另一只手匆匆在紙上記下自己的東西——卡夫卡 他曾漫步倫敦熙熙攘攘的街道,穿梭于劍橋稠密的思想之間 他的青春和迷茫被時代的硝煙攔腰截住…… 伍爾夫**本真正實驗性的小說/首個中文譯本
雅各布之屋 相關資料
她是倫敦文學生活的中心——t.s.艾略特
她用一只手擋住命運的襲擊,另一只手匆匆在紙上記下自己的東西——卡夫卡
雅各布之屋 作者簡介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 1882年生于倫敦的一個書香名門之家。 22歲時開始在《泰晤士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代表作有小說《雅各布之屋》《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海浪》,文學評論集《普通讀者》和女權問題論著《一間自己的房間》等。1941年,伍爾夫在鄉間的住所寫完了她的最后一部小說《幕間》,又一次陷入了精神病的痛苦。于是,她將自己勤奮寫作的一生結束在一條河流之中。 伍爾夫是引導現代主義潮流的先鋒。她和喬伊斯、普魯斯特等一起把意識流小說推向世界,極大地影響了世界范圍內傳統的寫作手法。她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 王家湘: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教授。曾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資深翻譯家”稱號。主要譯著有《小世界》《雅各布之屋》《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沙堡》《我的人生故事》《青春》《他們眼望上蒼》《湯姆叔叔的小屋》《瓦爾登湖》等。2014年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