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爾夫 本書特色
“企鵝人生”(penguin lives):
新古典主義傳記叢書
由眾多西方名家聯袂書寫
以現代人的視角和語言傳遞智慧和人性的溫暖
伍爾夫 內容簡介
作為先鋒團體布盧姆斯伯里的一員,20世紀*著名的意識流小說家、女權運動先驅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一生曾令無數人著迷。現在,奈杰爾尼科爾森,英國作家哈羅德尼科爾森和維塔薩克維爾-韋斯特——伍爾夫曾經的戀人和*親密的朋友——的兒子通過自己的回憶講述了她的一生。在日記和信件還原事實外,作者更敏銳地探究了伍爾夫對于女性問題和戰爭本質的態度。
伍爾夫 目錄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伍爾夫作品
參考書目
伍爾夫 節選
布盧姆斯伯里圈子之所以仍能持續地吸引我們,部分原因在于我們掌握了大量他們的信息。探查他們的私密關系,從他們的通信中發掘出新花樣,這些事情在人們研究他們作品和生平之余激起了更多興奮。我們所享有的特權使我們對他們的了解,甚至超越了他們彼此。他們是早認同同性戀正常的人,這得益于他們的友誼。如果他們對彼此不忠誠,背叛會是永久的,而怨恨卻是短暫的。布盧姆斯伯里圈子偉大的遺產,其實是他們對友誼的理念。無論是年齡、成就,還是在藝術和愛情上的對立,或是職業差異和親疏關系,又或是因為戰爭、旅行或工作造成的長期分離,沒有什么能讓這些年輕時就走到一起的人們分開。
毫無疑問,他們的圈子可不是那種稀松平常、隨便什么人都能融入的社交圈。我十二歲的時候,媽媽帶我去了一次布盧姆斯伯里圈子的聚會,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房間很大,煙霧繚繞,室內有些燥熱,倒不是因為暖氣開得太足,而是因為人人都很興奮。房間里擺放著長沙發椅,鋪著地毯,四周的墻壁艷麗得有如穆斯林宮廷,托盤里放著留聲機唱片,書擺得到處都是。大家彼此挨著坐在地板上。喧鬧聲、嬉戲聲、尖叫聲,甚至笑得前仰后合,可這一切全都在我們踏進房門的瞬間戛然而止。母親和我找了一個不怎么惹眼的角落坐下,有人給了我一個西紅柿三明治。那幫人或翻箱倒柜地找書,或對著一幅畫評頭論足,自始至終都忙得上躥下跳。每個人都暗自較著勁,好像必須證明其在場的不可或缺。有一次在同樣的一個場合,弗吉尼亞講完了她有趣的一個故事,笑聲已經平息,她轉而對一個十八歲的女孩說:“現在你來給我們講一個故事。”這當然不太友好。但她并不是刻意為之。布盧姆斯伯里圈子要求當球向你扔過來時你要能接住它,而如果你沒接住,你就不會再被邀請,而你自己也不會希望再被邀請了。
倫納德在自傳中描寫了弗吉尼亞如何深深地沉浸于她的作品之中。在此引用這一段描述非常必要,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寫作是如何造成弗吉尼亞的精神壓力的:
我還從來沒見過有誰工作起來比弗吉尼亞還要緊張、不知疲倦和全神貫注,特別是她在寫小說的時候。小說成了她的一部分,而她自己也被吸了進去。她只在上午十點到下午一點期間工作,然后通常會在下午用打字機把手寫的內容打出來。但當她在倫敦的街道或是在蘇塞克斯郡的唐斯散步時,一整天這本書都會不自覺地在她腦子里盤桓,或者她自己會像夢游一樣穿行在書里。正是她這種全身心的投入使她的精神疲憊不堪。
更令人疑惑的是弗吉尼亞的態度。她不是一個沉湎于肉欲的女人。她對維奧利特·迪金森和瑪奇·沃恩的愛戀更多是精神而不是身體上的,但她的心告訴自己女性比男性更能吸引她。到1924 年末,她和維塔的友誼正在升溫,她在日記里寫道:“如果一個人可以和女性做朋友,那是多么愉快的事啊——與跟男性的關系相比,這樣的交往是多么隱匿和私密!”然而時隔一年當她和維塔的交往開始時,她問自己誰對她的幸福不可或缺,她點了六個人的名字——倫納德、瓦奈薩、鄧肯、克萊夫、利頓和福斯特——其中只有一位女性,壓根就沒提到維塔。對于在三十四歲時發生的她人生中的這一樁風流韻事,弗吉尼亞絲毫沒有表露出害怕和羞恥的情緒。她對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的反應感到好奇,她和瓦奈薩一同購物時向姐姐坦白了這件事,后者反問她一個女人怎么能和另一個女人做愛。弗吉尼亞當時如何作答的,我們無從得知。甚至在她的日記里,也只是含糊地描述了所發生的事。“這些女同性戀,”她寫道,就好像她自己不是似的,“愛的是女人。友誼染上了情欲的色彩。”她覺得男性之間的同性戀關系讓人惡心。“你對愛上你的同性有什么看法?”她問拉維拉。“所有的年輕男子都有強烈的同性戀傾向,盡管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我還是禁不住覺得他們有些愚蠢。他們往往都長得很漂亮,有些娘娘腔,還喜歡涂脂抹粉……至于女士們,要么是出于自我保護,要么是模仿男士們,或出于真心,也就和她們的同性在一起了。”隨后還附上了一段關于維塔和維奧利特私奔的虛構描寫,并未得到任何當事方的確認。
伍爾夫 相關資料
大多數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傳記作者(她的侄子昆汀·貝爾除外),都是通過她的日記和小說來開展主題的,本書作者尼科爾森,伍爾夫的情人維塔的兒子,則利用借鑒了家庭檔案和手經驗。對于年輕的尼科爾森來說,伍爾夫首先是一個生動有趣的訪客。那時她還遠未如今天這樣有名,對于尼科爾森而說,她是一個他喜歡的用意象不到的問題點亮生活的阿姨。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伍爾夫 作者簡介
奈杰爾尼科爾森(Nigel Nicolson),英國作家、政治家、出版人。憑借描寫其父母一生的作品《婚姻的肖像》(Portrait of a Marriage)蜚聲文壇,后以《瑪麗克松傳》(Mary Curzon:A Biography)榮獲英國惠特布萊德圖書獎(Whitbread Book Awards)。尼科爾森的母親維塔薩克維爾-韋斯特是弗吉尼亞伍爾夫曾經的戀人與最親密的朋友。在這本書里,作者回憶了兒時與弗吉尼亞相處的點滴,為這位20世紀英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女性描繪了一幅真切而傳神的肖像。
- 主題:
不知道是出版社為了節省成本,還是我嗅覺太敏感,油墨的味道有些大,對我個人來說算刺鼻,戴口罩看還行,輕型紙。內容來說,伍爾夫傳記我只看過這一本,還沒看完,不敢評論
- 主題: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完整地看過這位女性大作家的書,倒是這本小書翻了一遍。作者和傳主的特別的關系,使得內容真切而又傳神。在歐洲,或者說西方世界,一個伍爾夫,一個波伏瓦,我總是認為她們有太多的特別之處,是做為人,而不是著名的什么身份。/譯者署名王璐,不知何許人也?很多翻譯家總想深藏不露,保存著謙遜的美德。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