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穎口述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185719
- 條形碼:9787303185719 ; 978-7-303-1857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吳式穎口述史 本書特色
《吳式穎口述史》是由吳式穎先生口述的八十五年人生回憶錄。其中真實講述了抗日戰爭背景下國人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記敘了新中國**批留蘇學生的緊張學習生涯,也刻畫了建國后高校教師投身于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的專業發展歷程。本書不僅是吳先生質樸謙遜的仁者風范、求真向善的人格魅力的真實記錄,更是在近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大背景下,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成長的寫照。
吳式穎口述史 內容簡介
《吳式穎口述史》是由吳式穎先生口述的八十五年人生回憶錄。其中真實講述了抗日戰爭背景下國人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記敘了新中國**批留蘇學生的緊張學習生涯,也刻畫了建國后高校教師投身于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的專業發展歷程。本書不僅是吳先生質樸謙遜的仁者風范、求真向善的人格魅力的真實記錄,更是在近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大背景下,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成長的寫照。
吳式穎口述史 目錄
**章 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 一、我的故鄉在哪里 二、我家逃難生活的*后歷程 三、我的父親和母親 四、小學和中學的求學之路第二章 八年大學 一、在華中大學學習的三年時光 二、在留蘇預備部學習的日子 三、在蘇聯的四年學習生涯第三章 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前九年 一、初獲效力機會 二、勞動鍛煉 三、1959年至1961年的日常生活 四、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建所、建院的艱難歷程 五、好鄰居助我解決養育子女的困難 六、參加曹孚先生領導的外國教育史教材建設,初步確立了專業研究方向 七、參加“四清”的感受 八、“文化大革命”的前一年 九、反修運動中遇到的問題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文化大革命”中的逍遙派 二、在教育部“五七干校” 三、一年多的留守和治病 四、“文化大革命”的*后兩年第五章 為彌補失去的寶貴年華而奮力工作的十余年 一、編寫“蘇聯教育大事記”(1976年9月至1978年6月) 二、參加王天一先生主持的《外國教育史》初稿的編寫工作(1976年末至1978年6月) 三、修訂曹孚編《外國教育史》(1978年下半年) 四、撰寫和發表一系列研究蘇聯教育史的論文(20世紀80年代前期) 五、參與編寫《外國古代教育史》和編寫《外國教育史話》(20世紀80年代初期) (一)參與編寫《外國古代教育史》 (二)編寫《外國教育史話》 六、參加《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的編寫(1980年至1984年) 七、協助滕大春先生組織《外國近代教育史》的編寫工作(1982年至1988年) 八、應約組編《外國教育史簡編》(1983年至1987年) 九、應約參與選編《外國教育名著叢書》之《馬卡連柯教育文集》和《克魯普斯卡雅教育文選》 (一)選編《馬卡連柯教育文集》 (二)協助選編《克魯普斯卡雅教育文選》 十、參與組織“紀念馬卡連柯誕辰100周年國際研討會” 十一、參與編寫《教育大辭典》 十二、參與編寫《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十三、為《外國教育家評傳》撰寫的兩篇論文(1988年至1989年) 十四、到蘇聯訪學(1989年9月至12月) 十五、本時期的教學工作 (一)培養本校碩士研究生 (二)參與北師大教科所舉辦的全國師范學校教師教育學短期進修班的教學工作 (三)參與河北大學研究生的培養工作 (四)開始招收外國教育史博士研究生第六章 主持與參加的重大課題研究及教學工作 一、主持和完成“外國現代教育史”課題研究(1991年至1996年) 二、主持和完成“外國教育現代化的歷史研究”課題研究(1992年至1998年) 三、主持和完成《外國教育思想通史》的編寫工作(1995年至2002年) 四、主持和完成《外國教育史教程》的編寫工作(1995年至1998年) 五、主持和初步完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九五”重點課題研究: 西方“傳統派”與“現代派”教育的沖突、融合及其對現代教育發展的影響(1996年初至2001年) 六、參與張瑞瑤先生和王承緒先生主持的“中外教育比較史”課題研究(1988年至1996年) 七、參與滕大春先生主持的《外國教育通史》的編寫工作(1990年,1993年) 八、參與任鐘印先生擔任主編的《世界教育名著通覽》的選編和翻譯工作(1991年至1992年) 九、本時期的教學工作第七章 退而未休 一、完成《俄國教育史——從教育現代化視角所作的考察》一書的撰寫(2002年至2005年) 二、完成《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外國教育史部分辭條的修訂工作(2002年至2007年) 三、應邀撰寫的三篇書評(2003年,2006年,2007年) 四、選編我自己的論文集《教育:讓歷史啟示未來》(2008年至2009年) 五、參與編寫《中國教育大百科全書》(2001年至2012年) 六、為完成修訂《外國教育史教程》而盡力(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 七、一項尚待完成的科研任務 八、本時期參加的其他一些學術活動 (一)應邀參加兩次教育史學術年會(2002年,2007年) (二)應邀參加“傅任敢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項目的開題會和結題會(2007年,2012年) (三)應邀參加“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國際討論會”(2009年) (四)應邀參加“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國際討論會”(2009年) (五)本時期參加的校內外博士生論文答辯會結束語附錄 附件一:吳先生父親親筆書寫的自傳 附件二:借調至科教組的大學組時編寫的幾份“教育參考資料”(“文化大革命”后期) 附件三:馬驥雄先生1989年4月來信 附件四:《學者寫真》(1992年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肖像集)中關于吳先生的文字畫像 附件五:《中國社會科學家自述》一書中吳先生的自述 附件六:國家教委重點課題《西方“傳統派”與“現代派”教育的沖突、融合及其對現代教育發展的影響》研究成果公報 附件七:《俄國教育史》書評(一) 附件八:《俄國教育史》書評(二) 附件九:褚宏啟、王保星:《走向教育歷史的深處》 附件十:《回憶我的導師》后記 后記
展開全部
吳式穎口述史 作者簡介
吳式穎(1929-),女,安徽涇縣人,原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外國教育史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1929年9月24日(農歷)出生于河南信陽。1952年肄業于華中師范學院,1957年畢業于蘇聯國立列寧格勒赫爾岑師范學院學校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