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劉備傳 本書特色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作為三國時期的蜀國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跡。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戰爭環境下度過的,可謂鞍馬勞頓,倥傯數十載,終于成就大業。作者通過認真地梳理和研究歷史資料,本著還歷史人物本來面目的意愿,真實再現了劉備“折而不撓”終得一方天下及其兩面性的一生,展示出一個不同于《三國演義》和一般社會觀念中的劉備形象,并對諸葛亮治蜀的功過是非作了一些非傳統的評議。本次修訂再版。
劉備傳 內容簡介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作為三國時期的蜀國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跡。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戰爭環境下度過的,可謂鞍馬勞頓,倥傯數十載,終于成就大業。《歷代帝王傳記:劉備傳》通過認真地梳理和研究歷史資料,本著還歷史人物本來面目的意愿,真實再現了劉備“折而不撓”終得一方天下及其兩面性的一生,展示出一個不同于《三國演義》和一般社會觀念中的劉備形象,并對諸葛亮治蜀的功過是非作了一些非傳統的評議。
劉備傳 目錄
**章 家世及其青少年時代
一、漢室支庶
二、少有大志
三、亂世發跡
從鎮壓黃巾軍起步
靠公孫瓚發達
平原任上“雄姿杰出”
第二章 始為封疆大吏
一、援陶謙,代領徐州牧
二、保徐州,頻戰袁術和呂布
首戰袁術
投降呂布
歸依曹操,助擒呂布
擊斬楊奉
第三章 周旋于曹操袁紹之間
一、受密詔,陰謀誅操
參與誅殺曹操的密謀
徹底與曹操決裂
二、投袁紹,助戰官渡
聯兵戰操于延津南阪下
受袁紹派遣,攻略汝、潁之間
第四章 試圖在荊州發展
一、三顧茅廬請諸葛
徐庶、司馬徽共薦臥龍
諸葛亮隆中對策
二、劉表“托國”
博望誘戰夏侯悖
羈縻于襄陽、樊城
勸劉表襲擊曹操后路
劉表臨終玩“托國”花招
劉備膽怯不敢遽有荊州
三、兵敗當陽
劉琮降操
聞變南走
兵敗當陽
四、會戰赤壁
孫劉聯手
會戰赤壁
五、自為荊州牧
“借荊州”
收服江南四郡
自為荊州牧
第五章 實現跨有荊益的既定目標
一、結好孫權
聯姻固好
表面相安,內懷疑忌
二、西圖巴蜀
婉拒孫權伐蜀
入蜀前的益州大勢
率兵入蜀
三、打敗劉璋,取得成都
龐統三計。戰爭的**階段
戰爭的第二階段
戰爭的結束階段
第六章 自領益州牧
一、人城前后的幾項重大錯誤決策
二、用舊部,拔歸順,建設軍政機構
重用舊部
善遇歸降
三、安定社會秩序
用劉巴之策,“平諸物賈(價)
聽諸葛亮之議,“刑法峻急”
較鹽鐵之利
四、東拒孫權,割讓荊州三郡
返兵拒吳,保三郡
關羽“單刀赴會”
分荊州三郡地予吳
五、北抗曹操,奪得益州北門
曹操失計,未能遽取成都
張飛有膽,大破張邰入巴軍
謀定漢中,初戰多失利
戰爭轉機,定軍山破斬夏侯淵
得漢中,東西再拓地
第七章 漢中王
一、沔陽設壇場,自為漢中王
二、授命關羽,出擊曹軍
……
第八章 蜀漢皇帝
第九章 病死白帝城
第十章 折而不撓的一代人物
第十一章 后繼乏人
第十二章 《三國演義》是怎樣塑造劉備形象的
后記
重印后記
劉備傳 節選
《歷代帝王傳記:劉備傳》: 史上,凡已成其大業的人物,出生時的鄉土異象、少年時代表現出的若干異人和過人之處,常常被后人根據傳說編織出一些美麗的花環戴在他們的頭上。 《三國志·先主傳》說,“(劉備)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余”。劉備居住的村莊就是以他家的這株大桑樹命名的。這株大樹,由于同劉備有如此的關系,所以也便名留青史了。地理學家、劉備的同鄉、北魏時的涿縣人酈道元作《水經注》時特意提到這一點:“督亢溝水東經涿縣酈亭樓桑里南,即劉備之舊里也。”直到宋代,樓桑村依然比較有名,所以《方輿紀要》也特意提到了它的確切位置,說“樓桑村在涿州西南十五里”。 更有趣的是,劉備家的這株桑樹,不僅高大,而且形狀與眾不同,樹冠猶如大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所以“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中國歷史上**個為劉備爭正統地位的歷史學家、晉人習鑿齒在寫《漢晉春秋》時,非常重視搜集這樣的異兆和傳說,因而在書中明確地記載著,當時涿縣有一位名叫李定的善知風水的人,看到了這株怪狀大樹,便向世人宣稱:“此家必出貴人。”這貴人,當然就是劉備了。 大樹之下往往是村民集談和少兒玩耍的地方。據載,“先主(劉備)少時,與宗中諸小兒于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日:‘汝勿妄語,滅吾門也!’”羽葆蓋車,指用鳥的羽毛裝飾的只有天子才能乘坐的華蓋車。如此企圖做皇帝的狂言,自然屬于大逆不道,會招來滅門之禍,所以引起了叔父的恐慌。著史者記載了這一故事,目的全在于要說明劉備其人自幼懷有大志,表現與眾不同;同時也要說明少年劉備已經引起了家族和世人的注意。 劉備的母親和同宗人等都察覺到劉備有過人之處,因而也都重視對他的教育和培養。15歲那年,母親讓他出外求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盧植亦涿郡涿縣人,是后漢大儒,“少與鄭玄俱事馬融,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好章句”,著作甚多,曹操稱其為“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拜到這樣大儒的門下,自然很不容易,既需一定的學識根基,也需交納不菲的束惰費用。同宗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常資給先主”,擔負了他的大部或全部費用,資助數量之多竟“與德然等”。據說,元起的妻子很不高興,因說:“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元起當即說出了心里話:“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司見,宗族中人們資助劉備求學,實是作為一種政治投資。 根據歷史的記載推測,劉備跟隨盧植求學時間不會太長。因為劉備15歲是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這一年,盧植拜為九江太守,劉備、劉德然、公孫瓚都不可能跟隨到九江從學。不久,盧植“以病去官”,在家著書立說,并授學于緱氏山(今河南偃師東)中。熹平末年(公元177年),“會南夷反叛,以植嘗在九江有恩信,拜為廬江太守。”歲余,“復征拜議郎……轉為侍中,遷尚書”。①可見,劉備從盧植求學只可能在盧植“以病去官”后至再拜廬江太守之前的不足兩年的時問里。因此,他雖然受到大儒的熏陶,但不會是很多、很深刻的,甚至還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 劉備的長相頗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點。他身高七尺五寸(按東漢官尺算,約合1。78米),“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②。長了兩條長胳臂可能是真的,但說垂手過膝,當屬言過其實。因為除非是畸形人,那不符合人類的生理特征。耳朵較常人為大也可能是真的。呂布罵他“大耳兒,*叵信!”曹操稱他為“大耳翁”,都可以作為證明。但如《三國演義》所說“兩耳垂肩”,則是沒有歷史根據的。 史稱“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當是真的。惜無更多直接的事實證據。這說明,他的家境雖然不甚富裕,但也并非非常困難;同時說明,劉備不是一個善治產業的人,更非安分守己、滿于現狀之輩。 ……
- 主題:文學愛好者
人民文學出版社這套歷代帝王傳記已經再版好幾次了,因為語言通俗易懂,有都是相關歷史學家的主筆,所以非常耐讀,知識量也厚!對于民間的一些帝王傳言也有多有更正,值得收藏!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