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野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059505
- 條形碼:9787535059505 ; 978-7-5350-595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野草 本書特色
《野草》收入魯迅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所作散文詩23篇,自1924年12月1日至1926年4月19日,均發表于《語絲》周刊,署名魯迅,文后未注明寫作時間。創作《野草》期間,魯迅一直居住在北京西三條胡同21號的小四合院內,大部分文章系在自建的“綠林書屋”,即“老虎尾巴”內完成;一部分于“三一八”慘案發生后,躲避在日本人開的山本醫院和德國醫院中完成。初發表時,《秋夜》題作《野草一 秋夜》;《影的告別》《求乞者》《我的失戀》同刊于《語絲》1924年12月8日第4期第8版,序號由二排至四,其余19篇的排序均以副標題的形式刊發,如《復仇——野草之五——》。 創作《野草》時,新文化運動落潮,知識分子開始分化,魯迅雖然堅持文化啟蒙理想,“孤軍奮戰”,但內心不無“頹唐”——“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夸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自選集》自序)又在《〈野草〉英文譯本序》中坦陳當時的寫作處境和創作意圖:“因為那時難于直說,所以有時措辭就很含糊了。”“因為諷刺當時盛行的失戀詩,作《我的失戀》,因為憎惡社會上旁觀者之多,作《復仇》**篇,又因為驚異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這樣的戰士》,是有感于文人學士們幫助軍閥而作。《臘葉》,是為愛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段祺瑞政府槍擊徒手民眾后,作《淡淡的血痕中》,……奉天派和直隸派軍閥戰爭的時候,作《一覺》……大半是廢弛的地獄邊沿的慘白色小花,當然不會美麗。但這地獄也必須失掉。這是由幾個有雄辯和辣手,而那時還未得志的英雄們的臉色和語氣所告訴我的。我于是作《失掉的好地獄》。”“我的那一本《野草》,技術并不算壞,但心情太頹唐了,因為那是我碰了許多釘子之后寫出來的。”(1934年10月9日致蕭軍) 1927年4月26日,魯迅在廣州白云樓作《野草題辭》,28日編就全書。7月2日《題辭》發表于《語絲》第138期。1927年7月《野草》作為烏合叢書之一由北新書局初版印行。封面深灰色,由孫福熙作畫,魯迅自書美術字“野草”,旁署“魯迅先生著”。初版和再版,封面畫未注明作者。1927年12月9日,魯迅致章廷謙信說:“《野草》初版,面題‘魯迅先生著’,我已令其改正,所以須改正本出,才以贈人。”翌年一月,第3版封面題字略去“先生”二字,扉頁背面加印“孫福熙作書面”等字。但在1930年5月上海北新書局出第6版時,封面題字又加上“先生”二字,之后幾版均刪去。 北新書局版《野草》共出11版,*初6版,前有《題辭》。自1931年5月第7版起,《題辭》被刪去。1935年11月23日在致邱遇的信中,魯迅說:“《野草》的題詞,系書店刪去,是無意的漏落,他們常是這么模模胡胡的——,還是因為觸了當局的諱忌,有意刪掉的,我可不知道。”1936年2月19日在致夏傳經的信中,又說:“《豎琴》的前記,是被官辦的檢查處刪去的,去年上海有這么一個機關,專司秘密壓迫言論,出版之書,無不遭其暗中殘殺,……《野草》的序文,想亦如此,我曾向書店說過幾次,終于不補。” 《野草》無手稿留存,此次校勘以北新書局1935年9月第十版為底本,校以初刊、初版及其他版本。
野草 內容簡介
《野草》收入魯迅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所作散文詩23篇,自1924年12月1日至1926年4月19日,均發表于《語絲》周刊,署名魯迅,文后未注明寫作時間。創作《野草》期間,魯迅一直居住在北京西三條胡同21號的小四合院內,大部分文章系在自建的“綠林書屋”,即“老虎尾巴”內完成;一部分于“三一八”慘案發生后,躲避在日本人開的山本醫院和德國醫院中完成。初發表時,《秋夜》題作《野草一 秋夜》;《影的告別》《求乞者》《我的失戀》同刊于《語絲》1924年12月8日第4期第8版,序號由二排至四,其余19篇的排序均以副標題的形式刊發,如《復仇——野草之五——》。 創作《野草》時,新文化運動落潮,知識分子開始分化,魯迅雖然堅持文化啟蒙理想,“孤軍奮戰”,但內心不無“頹唐”——“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夸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自選集》自序)又在《〈野草〉英文譯本序》中坦陳當時的寫作處境和創作意圖:“因為那時難于直說,所以有時措辭就很含糊了。”“因為諷刺當時盛行的失戀詩,作《我的失戀》,因為憎惡社會上旁觀者之多,作《復仇》**篇,又因為驚異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這樣的戰士》,是有感于文人學士們幫助軍閥而作。《臘葉》,是為愛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段祺瑞政府槍擊徒手民眾后,作《淡淡的血痕中》,……奉天派和直隸派軍閥戰爭的時候,作《一覺》……大半是廢弛的地獄邊沿的慘白色小花,當然不會美麗。但這地獄也必須失掉。這是由幾個有雄辯和辣手,而那時還未得志的英雄們的臉色和語氣所告訴我的。我于是作《失掉的好地獄》。”“我的那一本《野草》,技術并不算壞,但心情太頹唐了,因為那是我碰了許多釘子之后寫出來的。”(1934年10月9日致蕭軍) 1927年4月26日,魯迅在廣州白云樓作《野草題辭》,28日編就全書。7月2日《題辭》發表于《語絲》第138期。1927年7月《野草》作為烏合叢書之一由北新書局初版印行。封面深灰色,由孫福熙作畫,魯迅自書美術字“野草”,旁署“魯迅先生著”。初版和再版,封面畫未注明作者。1927年12月9日,魯迅致章廷謙信說:“《野草》初版,面題'魯迅先生著',我已令其改正,所以須改正本出,才以贈人。”翌年一月,第3版封面題字略去“先生”二字,扉頁背面加印“孫福熙作書面”等字。但在1930年5月上海北新書局出第6版時,封面題字又加上“先生”二字,之后幾版均刪去。 北新書局版《野草》共出11版,*初6版,前有《題辭》。自1931年5月第7版起,《題辭》被刪去。1935年11月23日在致邱遇的信中,魯迅說:“《野草》的題詞,系書店刪去,是無意的漏落,他們常是這么模模胡胡的——,還是因為觸了當局的諱忌,有意刪掉的,我可不知道。”1936年2月19日在致夏傳經的信中,又說:“《豎琴》的前記,是被官辦的檢查處刪去的,去年上海有這么一個機關,專司秘密壓迫言論,出版之書,無不遭其暗中殘殺,……《野草》的序文,想亦如此,我曾向書店說過幾次,終于不補。” 《野草》無手稿留存,此次校勘以北新書局1935年9月第十版為底本,校以初刊、初版及其他版本。
野草 目錄
題辭
初秋
影的告別
求乞者
我的失戀
------擬古的新打油詩
復仇
復仇(二)
希望
雪
風箏
好的故事
過客
死火
狗的駁詰
失掉的好地獄
墓碣文
頹敗線的顫動
立論
死后
這樣的戰士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臘葉
淡淡的血痕中
------紀念幾個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
一覺
關于《野草》
野草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 文學家,思想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20年留學日本,1909年回國任教。辛亥革命后任職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兼在北京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6年南下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1月到廣州大學任教,10月到達上海。1936年10月逝于上海。有《魯迅全集》行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