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1949-197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動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377424
- 條形碼:9787802377424 ; 978-7-80237-74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49-197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動員史 本書特色
張羽編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動員史(1949-1978)》以1949年至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動員的歷史為研究對象,以國家安全戰略及國防建設和軍事斗爭實踐發展演變為主線,客觀詳實地記述了1949年到1978年我國國民經濟動員建設、戰備和戰時動員的歷史活動,系統總結了這一時期國民經濟動員在國防建設和軍事斗爭中的歷史作用。
1949-197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動員史 內容簡介
國民經濟動員,是國家為應對戰爭或其他軍事危機,運用國民經濟資源以保持和增強國家防衛能力的活動,涉及工業、農業、商業、貿易、財政、金融、交通、運輸、郵政、通信、醫療和物資儲備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國民經濟動員是國防動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舉措,擁有現代化的國民經濟動員能力,對于和平時期實現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協調發展,增加國家的戰略威懾能力,危機時期迅速提高國家遏止和消除戰爭或其他軍事危機的能力,建立戰時經濟秩序,滿足武裝力量作戰、維護社會穩定和消除戰爭災害對國民經濟的需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的近30年(1949年至1978年)中,黨和國家為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著眼打贏現代化大規模全面戰爭,在不斷加強國家武裝力量建設和戰備的同時,始終不渝地高度重視和加強國民經濟動員的現代化建設,并在國家遇到戰爭和軍事威脅時,適時地啟動國民經濟動員程序,使國民經濟釋放出巨大的國防能量,從而一次又一次地打贏了戰爭,贏得了和平,贏得了發展。國民經濟動員也因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波瀾壯闊發展史的重要篇章。
1949-197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動員史 目錄
**章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戰爭動員時期
**節 支援戰略追擊作戰
一、把戰爭需要放在財政支出首位
(一)對軍費開支實行統一管理
(二)財政收入的50%用于戰爭
(三)發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
(四)這是勝利的負擔
二、轉向政府主導的軍工動員
(一)政府軍工管理體制的建立
(二)繳獲和生產并舉的裝備保障
三、迅速統一的交通運輸動員
(一)鐵路交通運輸動員
(二)公路交通運輸動員
(三)水上交通運輸動員
四、統分結合籌措軍需給養
(一)老解放區動員支前
(二)新解放區征糧借糧
五、“解放臺灣”動員準備
(一)動員需求的變化
(二)民用船舶的征用和改裝
(三)華東支前公路建設
第二節 抗美援朝戰爭動員
一、戰前階段的動員
(一)初建局部動員組織體制
(二)戰前動員保障的目標任務
(三)戰前的交通運輸動員
(四)武器裝備的緊急生產
(五)軍需物資的籌措供應
(六)首批醫療衛生力量動員
二、運動戰階段的動員
(一)動員組織指揮體制的完善
(二)動員面臨的新情況和新任務
(三)財政中心轉向抗美援朝
(四)軍工企業轉入戰時生產
(五)沿海企業和物資的疏散
(六)物資動員規模的擴大
(七)醫療衛生力量的緊急派遣
(八)艱難開展的交通運輸動員
(九)支援空軍搶修機場
(十)凍結、沒收美國在華資產
三、陣地戰階段的動員
(一)動員需求出現高峰
(二)年度軍費*高48.5%
(三)軍工動員的作用日益提高
(四)物資保障形勢日趨好轉
(五)醫療衛生動員成效明顯
(六)交通運輸動員發揮樞紐作用
(七)打破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
……
第二章 動員現代化奠基時期
第三章 貫徹“積極防御,北頂南放”軍事戰略方針時期
第四章 立足“早打、大打”的大規模戰備動員時期
后記
1949-197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動員史 節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動員史(1949-1978)/國家國民經濟員理論建設“十二五”規劃課題》: 按著政務院的上述決定,凍結美國在華資產和沒收接受美國津貼機構的行動同時展開。1951年1月底,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南昌、長沙、杭州、福州、重慶、昆明、青島等大中城市的人民政府和軍管會,分別對在各市的美國德士古、美孚石油公司,以及其他電力、電話、影業、銀行等公司企業實行了管制。1月20日,衛生部正式沒收接受美國津貼的私立協和醫學院。衛生部副部長賀誠在接收大會上宣布,依照政務院關于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及宗教團體的決定,正式接收協和醫學院,全體職工一律原職原薪留用,教學制度也予以維持。2月12日,國家教育部部長馬敘倫在燕京大學全體師生大會上,宣布將燕京大學收歸國有,任命陸志韋為燕京大學校長。陸志韋校長當場宣布,從今以后,不論在名義上、實際上、經費來源上和教學方法上,燕京大學都完全是并且永久是中國人民的大學了。2月12日至16日,國家衛生部在北京組織召開華北區處理接受美國津貼醫院會議。華北區10所接受美國津貼的醫院及12所接受其他國家津貼的醫院院長、董事、工會代表,華北五省二市及華東、中南、西南衛生行政機關負責人和華北事務部代表等70余人出席會議。會議擬定了接受美國津貼的醫院的三種處理方式,即由政府接辦、人民自辦和與政府合辦。會議通過了《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醫療機構實施辦法草案》和與會代表的《聯合宣言》。到4月份,教育部、衛生部、文化教育委員會,先后將燕京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和北京協和醫院、同仁醫院、婦嬰醫院以及天津婦嬰醫院等所有接受美國津貼的學校和醫院接管,改由政府接辦或與政府合辦。4月20日,華東軍區后勤部組織人員開始征用美孚石油公司在華東地區的儲油設備和油料,對儲油設備及車輛、船只等運輸工具進行了檢查驗收,清理了房屋、堆棧及一切附屬財產。并組織干部分赴華東各省市,對美孚、亞細亞兩公司在華東地區的一切財產進行了清查。根據需要有重點地接收了這兩家公司在上海、南京、浦口、蘇州、蕪湖、廈門、寧波、福州、徐州等地的油庫設備。7月中旬,在上海市的美孚、德士古、美中三家美國石油公司,除辦公處以外的全部財產和油料,均全部被沒收。從美孚和亞細亞等公司接收的大批油料和物資器材,有力地保障了浙閩沿海島嶼作戰和支援抗美援朝作戰的需要,并為建立我軍自己的油料供應體系,提供了物資基礎。 三、陣地戰階段的動員 1951年6月10日,第五次戰役勝利結束。雙方戰線基本穩定在“三八線”西起漢江口、東至高城附近250公里一線上,形成戰略相持局面。此后,抗美援朝戰爭轉入打打談談的陣地戰階段。在持續2年零1個月的時間里,雙方兵力不斷增加,物資消耗巨大,為此都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動員。在政務院和中央軍委的統一領導下,國民經濟系統克服種種困難,一面努力發展經濟,增加經濟實力,一面總結現代戰爭經濟動員的特點規律,努力調整改進支前動員的方式和方法,在財政、物資、交通運輸、武器裝備和醫療衛生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動員,為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終勝利作出了貢獻。 (一)動員需求出現高峰 陣地戰階段.隨著志愿軍總兵力的不斷增加和戰爭持續時間的延長,作戰對動員的需求出現了高峰。 1951年4月20日,東北軍區后勤部在制訂抗美援朝戰爭后勤人力物資計劃時指出,計劃的基本依據是志愿軍的總兵力和戰爭可能持續的時間。此時,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的總兵力為94萬人。東北軍區后勤部后勤保障計劃的出發點是,4月至6月按100萬人實施保障,7月至12月按130萬人進行保障。后來的情況表明,東北軍區后勤部的計劃依據是正確的。當年7月,東北軍區后勤部掌握的志愿軍實力為102.6966萬人。其中,僅從西南及其他各區先后補充志愿軍的新兵,就有6個補充師、21個補充團,總計18萬人。 ……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