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吳福楨 本書特色
吳福楨于建國后,歷任華東病蟲防治研究所所長,寧夏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昆蟲學會第二屆副理事長,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第二屆理事、第三屆顧問。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長期從事農業昆蟲分類與害蟲防治的研究。1959年起,用十年時間基本查清了寧夏農業昆蟲的種類、分布及生活習性;發現國內昆蟲新種三十個、世界新種八個,填補了我國昆蟲資源調查的空白。參加《中國經濟昆蟲志》的編寫工作,著有《寧夏農業昆蟲圖志》。 吳福楨之女吳錫華及高兆寧編著的這本《吳福楨》主要是描述了一代著名昆蟲學家吳福楨成長的人生歷程,描寫了一位老人精彩的一生。
吳福楨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九章, 主要內容包括: 少年立志 為民除蟲害、新中國成立前治蟲30年、從六足學會到中華昆蟲學會、喜迎新中國誕生、寧夏工作二十載、重返北京 發揮余熱、大愛無垠、軼事趣聞等。
吳福楨 目錄
**章 少年立志 為民除蟲害
**節 景色秀美 書墨淡香的出生地
第二節 一心向學 立志學植保
第三節 南京高師農科首屆學生
第四節 幸遇名師張巨伯
第五節 學業未畢 實地治蟲
第六節 **個治蟲現場會
第七節 赴美深造
第二章 新中國成立前治蟲30年
**節 棉蟲防治的奠基人
《棉鈴蟲金剛鉆之研究報告》
《地老虎之研究》
熏蒸消毒美國棉種
《中國棉作五大害蟲》
《中國棉蟲分布調查》
為《中國棉蟲之研究與防治》作序
第二節 治蝗先驅
兩次治蝗實戰
宣傳科學 破除迷信
播講治蝗知識
全國蝗患情況調查
第三節 使用藥械治蟲的首創者
三管齊下治蟲害
《重要殺蟲藥劑及國產噴霧器之應用》
第四節 在中央農業實驗所17年
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植物病蟲害系主任
《中國農業害蟲之防治及研究情況》
不懈治蟲 支持抗戰
總結抗戰勝利前的防蟲治蟲工作
主持全國病蟲防治研討會
第五節 創建病蟲藥械制造實驗廠
選廠址渝郊良心橋
“農業的兵工廠”
抗戰勝利 由渝遷滬
廠徽
摯友朱鳳美
第六節 家人重聚南京
第七節 廣育人才 桃李滿園
第三章 從六足學會到中華昆蟲學會
**節 六足學會創始人之一
第二節 各大學、各地昆蟲學會
第三節 任中華昆蟲學會**、第二屆理事長
第四節 在中華昆蟲學會第二次年會上發表論文
第五節 創辦《中華昆蟲學會通訊》
第四章 喜迎新中國誕生
**節 堅留大陸 不去臺灣
第二節 科普佳作《昆蟲與人類》
《昆蟲世界乎?人類世界乎?》
《昆蟲善于適生》
《昆蟲為人類之大敵》
《昆蟲為人類之益友》
《昆蟲之命運》
第三節 專著《中國的飛蝗》
“我國蝗患自古稱烈”
盛贊解放區的治蝗經驗
飛蝗的分布與地勢、溫度、雨量有關
人工治蝗法
藥劑治蝗法
根本治蝗之道
第四節 中華昆蟲學會改名為中國昆蟲學會
第五節 在中國昆蟲學會**屆全國代表大會上致開幕詞
第六節 感慨新舊社會的對比
第七節 痛悼恩師張巨伯
以科學方法在田間研究害蟲的**人
我國昆蟲研究團體的創建者
中國在大學教授昆蟲科學**人
第八節 盛贊鄒秉文
“東南三杰”之一
雄才大略 功勛卓著
師生情義深
第九節 奉調中央農業部植保局
第十節 被錯劃“右派” 下放寧夏
第五章 寧夏工作二十載
**節 支援“老、少、邊”建設
先讀《朔方志》 熟悉風土情
邊研究 邊建系
申請立項 開展農業昆蟲基本調查
調查與生產實踐相結合
第二節 當選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屆政協委員
第三節 艱苦的調查研究歷程
林木害蟲大發生
乘羊皮筏子橫渡黃河
“革命蟲”——虱子
南有柑橘實蠅 北有枸杞實蠅
一場虛驚
六盤山上高峰
“養蟲”是研究害蟲的重要手段
顯微鏡下的“昆蟲世界”
“社會主義大協作”
第四節 古人類學家裴文中教授來訪
第五節 為寧夏引進泰國良種西瓜
第六節 關心年輕科研人員的成長
第七節 《科學研究人員的修養與
工作方法》(摘要)
“首先要立大志”
“百折不回 鍥而不舍”
“廣博與精深”
專心致志
“正確對待偶然性”
“過好基礎知識、操作技術、外文這三關”
“同道之間的互相合作”
第八節 科學考察與講學
赴內蒙古考察
赴新疆考察
在新疆講學
新疆農業昆蟲區系特點
治蟲成績與技術
植物檢疫
對藥械治蟲的幾點建議
第九節 創建“寧夏農業昆蟲標本館”
第十節 編著《寧夏農業昆蟲圖志》兩集
第十一節 落寞中的溫暖
第十二節 科學的春天
出席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全國科學大會
《八十高齡戴紅花》
第十三節 任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協主席
第六章 重返北京發揮余熱
**節 調回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
第二節 蜚蠊——*古老的害蟲
蜚蠊與人類的關系
中國常見室內蜚蠊種類
蜚蠊的防治
發現新的蜚蠊種屬
第三節 “蟋蟀——祖先*有研究的昆蟲”
“2500年前的《蟋蟀》篇”
以嗚叫聲鑒定蟋蟀種類
相繼發現中國新紀錄和新種
評風靡一時的斗蟋熱
盛贊《斗蟋》
第四節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昆蟲卷》
編委會主任
條目撰稿人
編輯人員多辛勞
第五節 參加《西藏昆蟲》的編寫和鑒定
第六節 參加《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區昆蟲》的鑒定
第七節 《云南森林昆蟲》
第八節 出席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會議
提案改善植保所科研條件
提案建立植物保護標本館
呼吁改善農業科研條件
第九節 在農工民主黨表彰大會上講話
第十節 新聞媒體的報道
《訪“蟲王”》
《植物醫生》
《蘭幽香飄遠松寒不改容》
《他一生鉆研昆蟲》
獲“國際名人榮譽證書”
第十一節 重返南京訪故土
第十二節 喜迎九十華誕
第十三節 參加第十九屆國際昆蟲學大會
第十四節 *后的題詞和*后一篇文稿
第十五節 世紀之交金善寶
第七章 大愛無垠
**節 尊父愛母
第二節 深愛賢妻
第三節 手足情深
第四節 舐犢愛濃
第八章 軼事趣聞
**節 知蟲勝于知兒女
第二節 忍俊不禁
第三節 不翼而飛的襪子
第四節 老頑童
第五節 路不拾遺
第六節 原來如此
第七節 手絹與爐箅的親密接觸
第八節 一棵天價大白菜
第九節 之手者也的英語
第九章 *后的日子
附錄
附錄1 追思·懷念
附錄2 吳福楨獲得的表彰與獎勵
附錄3 吳福楨生平年表
附錄4 吳福楨著作、報告目錄
后記
吳福楨 作者簡介
吳錫華,吳福楨之女,1934年生。1957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俄語系,在中學任教13年,在“五七”干校勞動5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央電化教育館工作至1990年退休。高兆寧,男,研究員,1928年出生于山西臨猗縣,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54年西北農學院(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后到寧夏農科所(現寧夏農林科學院)從事農業昆蟲研究40年,科研成就卓著。1958一1978年在吳福楨的主持和指導下,共同研究并合作出版了《寧夏農業昆蟲圖志》兩輯,書中600余種昆蟲的各期形態和被危害的農作物形態,多為其原色繪制,栩栩如生,幾可亂真,令人嘆為觀止。該書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獎。吳福楨、高兆寧二人均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