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科學政策學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34326
- 條形碼:9787030434326 ; 978-7-03-04343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政策學手冊 本書特色
《科學政策學手冊》是美國政府和學界共同推動科學政策研究走向科學化的重要成果,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提出了科學政策研究的新需求,昭示了科學政策研究的新方向,展現了科學政策研究體系的新架構,并結合美國和歐洲的經驗,對科學政策研究的方法進行了探索,對于推動我國科學政策研究及制定的科學化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科學政策學手冊 內容簡介
《科學政策學手冊》可供政策制定者、各級科技管理干部、科技政策研究者以及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考。
科學政策學手冊 目錄
**章 編者總論
**節 引言
第二節 科學政策學的使命
第三節 為什么需要本書
第四節 *終目標
第二章 為什么政策實施需要科學政策學
**節 引言
第二節 科學政策在行政部門的挑戰
第三節 科學政策實施的立法沖擊
第四節 為科學政策構建更穩固的基礎
第五節 科學政策研究的一項新使命
第ⅰ部分 科學政策理論
第三章 政治與科學政策學
**節 引言
第二節 創新政治學
第三節 超越“反對”
第四節 政府對r&d的資助
第五節 全球化?碎片化及政府的角色
第六節 結論
第四章 社會學與科學政策學
**節 引言
第二節 政策任務:科學倫理的社會學
第三節 政策限制:資助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
第四節 政策難題:區域高科技集群
第五節 政策爭論:交叉學科研究和培訓
第六節 結論
第五章 科學技術政策經濟學
**節 引言
第二節 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激勵和供給
第三節 科學家和工程師的需求
第四節 非平穩性r&d支出的危險
第五節 結論:公眾應該多大程度支持r&d?
第六章 創新的情境認知視角及其對創新政策的啟示
**節 引言
第二節 情境認知
第三節 從情境認知的角度理解創新
第四節 引起價值體系的改變
第五節 價值體系改變的效果
第六節 研究創新與創新政策
第七章 以技術為重點的政策分析
**節 引言
第二節 典型的分析策略
第三節 分析工具的發展
第四節 誰執行以技術為基礎的政策分析?
第五節 培養從業者開展技術層面的政策分析
第六節 分析是否重要?
第八章 科學與創新政策學:實踐共同體的誕生
**節 引言
第二節 新科學政策學的概念
第三節 對科學政策學的期待
第四節 構建實踐共同體
第五節 結論
第九章 創新政策學的國際化發展
**節 引言
第二節 為什么需要創新政策
第三節 創新政策學議程
第四節 語言?測量和政策的構成要素
第五節 創新政策制定:各要素之間的協調
第六節 實施?評價和學習
第七節 結論
第八節 創新政策的構成要素
第ⅱ部分 基于經驗的科學政策:測量和數據問題
第十章 公共研究?產業研發及商業創新分析——科學政策學的測度問題
**節 引言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測度的目標
第四節 代理變量的角色
第五節 內生性
第六節 私人和社會收益率的對比及溢出效應
第七節 知識累加性及動態效應
第八節 評估政府計劃
第九節 全球創新系統的組成部分 ——美國
第十節 知識不足的危險
第十一節 結論
第十一章 美國科學與工程技術人員創業與創新的數據現狀
**節 引言
第二節 科學家和工程師
第三節 企業家
第四節 創新
第五節 結論
第十二章 測度創新影響的已有和*新數據庫
**節 引言
第二節 指導數據庫的創新與影響模型
第三節 現有科技數據庫傳達的內容
第四節 新興技術數據庫
第五節 圖形化表達中可獲得的政策指導
第十三章 科學政策學數據與分析遠景
**節 引言
第二節 科學政策學知識領域的相關屬性
第三節 縮小差距:科學政策學的數據和分析挑戰
第四節 面向政策形成的科學過程
第五節 科學決策的不同環境
第六節 支撐決策證據平臺的數據需求
第七節 數據合成需求
第八節 支撐科學政策學決策的設想工具/技術組合
第九節 積極地科學政策分析和處理不確定性
第十節 用于測試和校正決策的數據
第十一節 預期產出
第十二節 結論——研究?技術和政策挑戰與機遇
第ⅲ部分 科學政策實踐
第十四章 科學政策:基于聯邦預算的角度
**節 引言
第二節 聯邦預算編制的過程
第三節 政策制定者配置研發資源的工具
第四節 科學政策路線圖
第五節 現有的改進科學政策學工具的機會
第六節 未來科學政策應用和研究的機會
第七節 警告與結論
第十五章 聯邦創新組織的政治設計問題
**節 引言
第二節 **代聯邦創新機構
**代聯邦創新機構
第三節 固定的大型實驗室模式
第四節 1957年人造衛星挑戰的后果
第五節 20世紀70~80年代的競爭力時期
第六節 20世紀80年代后期“死亡之谷”的組織模式
第七節 新一代創新能源機構
第八節 關于未來
第九節 結論
第十六章 科學政策和國會
**節 引言
第二節 國會掌控科學政策的方式
第三節 科學投入
第四節 研究和風險
第五節 就業
第六節 技術
第七節 未來
第十七章 科學研究的制度生態和社會收益
**節 引言
第二節 科學機構
第三節 難題:諸多分割
第四節 不僅是經濟問題
第五節 未來
第十八章 復雜世界的科學政策——來自歐洲的經驗
**節 歐洲研究政策的內涵
第二節 一個繁雜各異的整體
第三節 歐洲的科學合作
第四節 聯合的力量:歐盟研究政策
第五節 走向歐洲研究區
第六節 特定的經驗教訓
附錄原書編著者簡介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