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同文書史-從韓國漢文文獻看近世中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11897
- 條形碼:9787309111897 ; 978-7-309-1118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同文書史-從韓國漢文文獻看近世中國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包括:儒學交涉:16世紀中后期朝鮮人眼中的中國學術;中華名分:從盧以漸《隨槎錄》看朝鮮的小中華意識;文化比賽:在朝鮮和日本之間尋找“中國”等。
同文書史-從韓國漢文文獻看近世中國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儒學交涉:16世紀中后期朝鮮人眼中的中國學術;中華名分:從盧以漸《隨槎錄》看朝鮮的小中華意識;文化比賽:在朝鮮和日本之間尋找“中國”等。
同文書史-從韓國漢文文獻看近世中國 目錄
緒論
**章 定位與反思:西人語境中的“語法”與《自邇集》研究
**節 整體與個案:早期西人語法研究與《自邇集》定位
一、早期西人漢語語法研究的歷史背景
二、三維分類與《自邇集》的坐標定位
第二節 洞見與未見:《自邇集》中外研究的綜述與比較
一、洞見:《自邇集》百年的價值發掘與應用研究
二、未見:現有研究的傾向與價值評價的失衡
第三節 創見與結構:本書的觀察視野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載體與觀點:漢語教材《自邇集》及其語法觀念
**節 文獻概述:三版、雙語、多底本
一、近四十年三版修訂
二、中西合璧的編寫團隊與多元編寫模式
第二節 觀念方式:漢語語法觀與語法教學法
一、威氏的漢語語法觀與西方話語體系
二、語法教學理念與教材實用導向
第三章 矛盾與化解:論述元語言與多元論注體系
**節 “元語言”理論與本領域的應用
第二節 內在元語言沖突與西方語法教材底本
一、《自邇集》內在的元語言沖突
二、元元語言與作為底本的西方語法教材
第三節 論述元語言:中英的不完全對譯
一、翻譯中對象元語言信息的處理
二、注釋中解釋元語言的靈活運用
第四節 形式元語言:顯性與隱性論述并舉
一、顯性與隱性語法論述的分布
二、隱性論述:本義核心解釋法與多元視角
第四章 術語與框架:術語的窘境與語法體系的建立
**節 術語:選擇的窘境與沿襲、創制
一、問題:《自邇集》語法術語的困窘
二、解決:三類術語分類應對
第二節 框架概念:grammar與“神氣”、“層次”、“句法”
一、“神氣”與普遍性的語言表達需要
二、“句法”、“文法”與作文的方法
第三節 詞類系統:“虛實死活”的繼承與革新
一、源起與發展:傳統詞源與清代的“虛實死活”
二、沿革與傳承:西人的接受與《自邇集》的詞類系統
第五章 共性與異性:《自邇集》漢語語法闡釋與分析體系
**節 漢語如何指稱人和物:名詞與對其的區分
一、名詞:指稱、結構分析與詞綴
二、冠詞:“已準未準”的功能與鑒別方式
三、如何區分名詞的“性”與單復數
四、如何體現“格”差別
第二節 漢語如何指代事物:代詞
一、指代人:人稱代詞
二、稱代不確知:疑問代詞與不定代詞
三、表現小句與詞匯關系:關系代詞
四、指別:指示代詞及其組合形式
第三節 漢語如何列舉數目:數詞
一、基數詞的表示方法
二、序數與約數的表示方法
第四節 漢語如何描述動作:動詞及其時體態
一、動詞的構成及結構分析
二、表達五種語氣與分詞
三、三時觀與時態標記的非必然性
四、時態標記詞“著、來著、了”分析
第五節 漢語如何協助動詞表意:助詞
一、英文卷的“auxiliary”與助詞詞類自覺
二、結構助詞“的”與“得”的關系
三、后助助詞“來”、“去”、“上”及其復合式
第六節 漢語如何描述性質和程度:形容詞及其比較級
一、形容詞的功能與構成
二、表示比較級和*高級
第七節 漢語如何表達動作的時間、否定:副詞
一、副詞性的詞尾與前綴
二、表示時間:“x天”系列與“就”的順接義
三、表示否定:“不”、“沒有”和“別”
第八節 漢語如何連接單位成分:連詞與介詞
一、連詞結構的翻譯與“卻”
二、零形式與動詞用作介詞
三、“給”的給予義和受害義
第九節 漢語表達情緒的方式:語氣副詞與感嘆詞
一、界定語氣:語氣副詞及其表達的強調與轉折
二、描述語氣:感嘆詞及其它標記詞
第十節 《自邇集》的漢語量詞研究
一、量詞的實質、分類與功能
二、前人基礎上的量詞詞表與論述特色
第十一節 漢語如何表示被動含義
一、被動的實質與兩類實現方式
二、有標記被動式:動詞與助動詞
三、表被動的無標記結構
第十二節 特殊疑問句:反問句與正反問句
一、實現無疑而問:反問句
二、并列肯定與否定:正反問句
第六章 結語與拓展:《自邇集》的“致遠由邇”
**節 《自邇集》漢語語法研究的特點
第二節 探索早期西人漢語研究文獻之應用
附錄:《自邇集》三版書影
基本文獻
參考文獻
后記
**章 定位與反思:西人語境中的“語法”與《自邇集》研究
**節 整體與個案:早期西人語法研究與《自邇集》定位
一、早期西人漢語語法研究的歷史背景
二、三維分類與《自邇集》的坐標定位
第二節 洞見與未見:《自邇集》中外研究的綜述與比較
一、洞見:《自邇集》百年的價值發掘與應用研究
二、未見:現有研究的傾向與價值評價的失衡
第三節 創見與結構:本書的觀察視野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載體與觀點:漢語教材《自邇集》及其語法觀念
**節 文獻概述:三版、雙語、多底本
一、近四十年三版修訂
二、中西合璧的編寫團隊與多元編寫模式
第二節 觀念方式:漢語語法觀與語法教學法
一、威氏的漢語語法觀與西方話語體系
二、語法教學理念與教材實用導向
第三章 矛盾與化解:論述元語言與多元論注體系
**節 “元語言”理論與本領域的應用
第二節 內在元語言沖突與西方語法教材底本
一、《自邇集》內在的元語言沖突
二、元元語言與作為底本的西方語法教材
第三節 論述元語言:中英的不完全對譯
一、翻譯中對象元語言信息的處理
二、注釋中解釋元語言的靈活運用
第四節 形式元語言:顯性與隱性論述并舉
一、顯性與隱性語法論述的分布
二、隱性論述:本義核心解釋法與多元視角
第四章 術語與框架:術語的窘境與語法體系的建立
**節 術語:選擇的窘境與沿襲、創制
一、問題:《自邇集》語法術語的困窘
二、解決:三類術語分類應對
第二節 框架概念:grammar與“神氣”、“層次”、“句法”
一、“神氣”與普遍性的語言表達需要
二、“句法”、“文法”與作文的方法
第三節 詞類系統:“虛實死活”的繼承與革新
一、源起與發展:傳統詞源與清代的“虛實死活”
二、沿革與傳承:西人的接受與《自邇集》的詞類系統
第五章 共性與異性:《自邇集》漢語語法闡釋與分析體系
**節 漢語如何指稱人和物:名詞與對其的區分
一、名詞:指稱、結構分析與詞綴
二、冠詞:“已準未準”的功能與鑒別方式
三、如何區分名詞的“性”與單復數
四、如何體現“格”差別
第二節 漢語如何指代事物:代詞
一、指代人:人稱代詞
二、稱代不確知:疑問代詞與不定代詞
三、表現小句與詞匯關系:關系代詞
四、指別:指示代詞及其組合形式
第三節 漢語如何列舉數目:數詞
一、基數詞的表示方法
二、序數與約數的表示方法
第四節 漢語如何描述動作:動詞及其時體態
一、動詞的構成及結構分析
二、表達五種語氣與分詞
三、三時觀與時態標記的非必然性
四、時態標記詞“著、來著、了”分析
第五節 漢語如何協助動詞表意:助詞
一、英文卷的“auxiliary”與助詞詞類自覺
二、結構助詞“的”與“得”的關系
三、后助助詞“來”、“去”、“上”及其復合式
第六節 漢語如何描述性質和程度:形容詞及其比較級
一、形容詞的功能與構成
二、表示比較級和*高級
第七節 漢語如何表達動作的時間、否定:副詞
一、副詞性的詞尾與前綴
二、表示時間:“x天”系列與“就”的順接義
三、表示否定:“不”、“沒有”和“別”
第八節 漢語如何連接單位成分:連詞與介詞
一、連詞結構的翻譯與“卻”
二、零形式與動詞用作介詞
三、“給”的給予義和受害義
第九節 漢語表達情緒的方式:語氣副詞與感嘆詞
一、界定語氣:語氣副詞及其表達的強調與轉折
二、描述語氣:感嘆詞及其它標記詞
第十節 《自邇集》的漢語量詞研究
一、量詞的實質、分類與功能
二、前人基礎上的量詞詞表與論述特色
第十一節 漢語如何表示被動含義
一、被動的實質與兩類實現方式
二、有標記被動式:動詞與助動詞
三、表被動的無標記結構
第十二節 特殊疑問句:反問句與正反問句
一、實現無疑而問:反問句
二、并列肯定與否定:正反問句
第六章 結語與拓展:《自邇集》的“致遠由邇”
**節 《自邇集》漢語語法研究的特點
第二節 探索早期西人漢語研究文獻之應用
附錄:《自邇集》三版書影
基本文獻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同文書史-從韓國漢文文獻看近世中國 作者簡介
宋桔,女,1983年3月生,浙江桐廬人。2006年畢業于浙江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基地班,獲文學學士學位;201 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國語言學史、近代漢語、漢語語法、世界漢語教育史等。已在《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