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自我的現代覓求-盧梭《懺悔錄》與中國現代自傳(1919-1937)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53215
- 條形碼:9787516153215 ; 978-7-5161-532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我的現代覓求-盧梭《懺悔錄》與中國現代自傳(1919-1937) 本書特色
中國現代自傳的發生、發展與盧梭自傳《懺悔錄》有著密切的關系,梁慶標編著的《自我的現代覓求--盧梭懺悔錄與中國現代自傳(1919-1937) 》試圖從影響研究的角度,聚焦于個體的自我意識與身份認同,考察《懺悔錄》在現代中國(1919— 1937)的譯介、傳播,以及自傳者對它的接受,從一個側面對中國現代自傳的進程及國民心理進行審視。整體而言這種關系體現在諸多方面,既有積極的接受和認同,又有內在的抗拒和鮮明的批判,體現了他們在人性認知、價值取向、“原罪”與“性善”、“懺悔” 與“自省”方面的差異,也凸顯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生存困境。郁達夫、巴金、郭沫若、吳宓這四位既是獨特的個案,又具有鮮明的代表性,本書將專門解析,以微觀方式呈現現代國人的“自傳式生存”狀態。本書對傳記研究、比較文學研究有參考價值。
自我的現代覓求-盧梭《懺悔錄》與中國現代自傳(1919-1937) 內容簡介
梁慶標編著的《自我的現代覓求--盧梭懺悔錄與中國現代自傳(1919-1937)》共分9章:**章介紹了當代西方自傳理論的相關研究視角,二、三章梳理了中國現代自傳的整體發展面貌及研究狀況,四、五章考察了《懺悔錄》在現代中國的譯介、接受及整體影響,六至九章以郁達夫、巴金、郭沫若和吳宓的自傳為個案,分析了他們對盧梭的認同與接受,以及存在的獨特差異。這一關系體現了現代國人完善自我人格的努力,也反映了中西文化在“原罪”與“性善”、“懺悔”與“自省”方面的差別,因此真正現代個體自我的覓求還任重道遠。
自我的現代覓求-盧梭《懺悔錄》與中國現代自傳(1919-1937) 目錄
**章 自傳研究的理論視角
**節 自傳與自我意識
第二節 自傳與身份認同
第三節 作為“微觀政治”的自傳
第二章 中國現代自傳發展述要(1919—1937)
**節 中國現代自傳的背景考察
第二節 現代自傳的風貌
第三節 現代自傳的特質
第三章 研究綜述
**節 域外視野
第二節 國內研究
第四章 《懺悔錄》在現代中國的譯介與接受
**節 《懺悔錄》的譯介與接受(1907—1928)
第二節 《懺悔錄》的譯介與接受(1928—1937)
第五章 《懺悔錄》及其影響下的現代自傳
**節 《懺悔錄》的自傳意義
第二節 《懺悔錄》影響概說
第六章 自我剖析與個性張揚:郁達夫自傳
**節 “中國的盧騷”
第二節 “零余者”郁達夫
第三節 “自我/國民”的糾葛
第七章 “真實”與“懺悔”的限度:巴金自傳
**節 以盧梭為師
第二節 回到“青年時代”的巴金
第三節 自我的“埋葬”與“流放”
第八章 變幻中的“球形”人格:郭沫若自傳
**節 盧梭“萬歲”
第二節 “文學=革命”
第三節 “懺悔”之路與“球形”蛻變
第九章 “反盧梭”的困境:吳宓自傳
**節 以盧梭為“標靶”
第二節 “道德家/浪漫詩人”吳宓
第三節 “自縛/自搏”的困境
結語
附錄 中國現代自傳主要書目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自我的現代覓求-盧梭《懺悔錄》與中國現代自傳(1919-1937) 作者簡介
梁慶標(1978一),男,山東鄆城人,先后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蘇州大學文學院、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現為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傳記中心兼職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現代傳記研究》編委,主要從事傳記理論與批評研究、西方現代文學研究。在《國外文學》、《現代傳記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目前正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當代西方自傳理論與批評研究”(11CWW018)、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境外中國現代人物傳記資料整理與研究”(11&zDl38)之“港澳子課題”,同時正主持編譯《最新西方傳記研究譯文集》。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