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實驗話劇導演人格研究(1987-2004)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58328
- 條形碼:9787503958328 ; 978-7-5039-583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實驗話劇導演人格研究(1987-2004) 本書特色
厲震林編著的《實驗話劇導演人格研究(1987-2004)》首先對“探索話劇”和“實驗話劇”這兩個概念作了較清晰的界定,對彼此之間的異同和聯(lián)系等問題作了較詳細的闡釋。本書通過對中國話劇發(fā)展史的梳理和反思,較深入地論析了中國實驗話劇導演產(chǎn)生的文化場域。本書較深入地揭示了實驗話劇導演的公共角色欲望,并結合其作品較細致地評析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動機。本書從中國話劇發(fā)展史的角度具體論述了校園戲劇和實驗話劇之間的天然關系,以及民間演劇所體現(xiàn)出來的文化姿態(tài)。本書運用精神分析的原理,具體論析了六十年代出生的實驗話劇導演的童年經(jīng)驗和個人性格與其話劇創(chuàng)作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實驗話劇導演人格研究(1987-2004) 內容簡介
《實驗話劇導演人格研究(1987-2004)》首先對“探索話劇”和“實驗話劇”這兩個概念作了較清晰的界定,對彼此之間的異同和聯(lián)系等問題作了較詳細的闡釋!秾嶒炘拕а萑烁裱芯浚1987-2004)》通過對中國話劇發(fā)展史的梳理和反思,較深入地論析了中國實驗話劇導演產(chǎn)生的文化場域!秾嶒炘拕а萑烁裱芯浚1987-2004)》較深入地揭示了實驗話劇導演的公共角色欲望,并結合其作品較細致地評析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動機。《實驗話劇導演人格研究(1987-2004)》從中國話劇發(fā)展史的角度具體論述了校園戲劇和實驗話劇之間的天然關系,以及民間演劇所體現(xiàn)出來的文化姿態(tài)!秾嶒炘拕а萑烁裱芯浚1987-2004)》運用精神分析的原理,具體論析了六十年代出生的實驗話劇導演的童年經(jīng)驗和個人性格與其話劇創(chuàng)作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實驗話劇導演人格研究(1987-2004) 目錄
**章 緒論
**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實驗、先鋒和前衛(wèi)的概念
一、實驗
二、先鋒和前衛(wèi)
第三節(jié) 六十年代生人
一、約定俗成的出生年代劃分方法
二、六十年代出生背景下的人格結構
第二章 中國實驗話劇導演產(chǎn)生的文化場域
**節(jié) 中國話劇的泛政治化及其斯一易模式
一、中國知識分子體驗道德化和現(xiàn)代化的替代對象
二、現(xiàn)實和歷史的雙重作用下的“采用西法”
第二節(jié) 探索話劇的傾斜狀態(tài)
一、兩次“采用西法”的不同文化選擇及其極端性格
二、中國話劇導演的演出文本作者地位
第三節(jié) 中國特色的實驗話劇導演工作方法
一、實驗話劇的表演和導演方法體系
二、后現(xiàn)代主義的美學成分
三、中國實驗話劇的本土文化指數(shù)
第四節(jié) 實驗話劇導演的非身份性
一、實驗和主流的互滲現(xiàn)象
二、實驗話劇的商業(yè)吸納程度
三、樣式擴張
四、國家和民間的實驗行為界線模糊
第三章 實驗話劇導演的公共角色欲望
**節(jié) 身份焦慮:一種個人精神成長歷史
一、獨立話語權利的“代際”宣言
二、掙扎的意象
第二節(jié) 戲劇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
一、戲劇的誘惑
二、實驗話劇的卓異目標
第三節(jié) 戲劇的力量
一、戲劇行為中的人格覺悟
二、誠意作品的思想能量
第四節(jié) 從邊緣到中心的戲劇活動策略
一、社會和文化的邊緣人
二、流浪的身體姿態(tài)
第五節(jié) 流浪戲班情結
一、一種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
二、戲劇的標準
第六節(jié) 邊緣地位的哲學與戲劇邏輯
一、流浪者的原罪
二、業(yè)余狀態(tài)和實驗品格的接通部位
第四章 校園和民間演劇的文化姿態(tài)
**節(jié) 校園演劇的純粹性及其先鋒性
一、校園戲劇和實驗戲劇的天然關系
二、專業(yè)戲劇院校的學生演劇運動
三、自由的精神
第二節(jié) 戲劇美學的一種標識要求
一、學生時期的欲望人格
二、合作者
三、對于現(xiàn)行教育體制的批評情緒
四、導演技術的成熟及其魅力化
第三節(jié) 特定年齡階段的精神特產(chǎn)
第四節(jié) 文化突圍和批判的民間戲劇姿態(tài)
一、民間劇團運作“出格”作品
二、民間空間中的戲劇理想
第五節(jié) 國家戲劇體制的逃亡者
一、民間演劇方式的兩難處境
二、國外資金的排演方式
三、觀眾因素的弱化
第六節(jié) 民間演劇的文化力與左翼化
一、“波希米亞”人的民間立場
二、政治和美學緬懷
第五章 童年經(jīng)驗與個人性格
**節(jié) 童年經(jīng)驗的操作性力量
第二節(jié) 成人意識中的童年記憶
一、作為避難所的戲劇
二、童年經(jīng)驗的個性和強大要求
三、行為和表達能力的加魅化
第三節(jié) 童年特殊經(jīng)歷的心理學作用
一、青年流浪中國與少年動蕩生活
二、家庭出身的樸素思想感情
三、打擊精英知識分子以及“嬉皮士”行為
第四節(jié) 笨拙的記憶和對戲劇的熱愛
第五節(jié) 拙于交流的性格特征
一、間接或者無聲的交流
二、戲劇的自信
第六節(jié) 風頭主義的表現(xiàn)欲望
一、從事戲劇的個人化動機
二、形式主義的修辭傾向
三、個人行為中的風頭主義
四、戲劇的政治“作秀”
五、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論戰(zhàn)
第七節(jié) 樸實的外表與先鋒的戲劇
一、材料化和符號化
二、一種反差狀態(tài)
三、大智若愚的內在玄機及其精神要求
后記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