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王蒙散文-難得明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941291
- 條形碼:9787533941291 ; 978-7-5339-4129-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蒙散文-難得明白 本書特色
王蒙散文在中國當代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文顯示出一種大家氣象:富有天份的散文語言,澎湃的詩情,對世界觀察的敏銳力和深刻的思想。本書分為四輯。“逍遙篇”記錄了王蒙在中國各地和世界各國行走時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對當地事物的敏銳觀察和獨特見解。“凝思篇”記錄了王蒙對歷史、人文、藝術、宗教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洞見。“懷人篇”抒發了作者對冰心、夏衍、丁玲、曹禺、周揚等著名作家、評論家的深切懷念之情。“讀書篇”里的作品則記錄了王蒙十分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王蒙散文-難得明白 內容簡介
一位耄耋老人的人生經驗,一位著名智者的思想閃光,一位文化部長的詩意情懷——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獎,人民文學獎,十月文學獎,上海文學獎獲得者王蒙的經典散文集。
王蒙散文-難得明白 目錄
關于散文(代序)
逍遙篇
靛藍的耶穌
風格倫敦
藍色多瑙河
墨西哥一瞥
遙遠啊,遙遠
心碎布魯吉
難忘的格里格故居
科摩湖里游泳
別有風光的堪培拉
晚鐘劍橋
塔什干晨雨
在小絨線胡同
天街夜吼
海的顏色
湖
故鄉行
新疆的歌
三峽
蘇州賦
貓話
凝思篇
不爭論的智慧
人 · 歷史 · 李香蘭
小說與電影中的中國人
美麗圍巾的啟示
人文精神問題偶感
我們這里會不會有奧姆真理教
通俗、經典與商業化
獻疑札記
獻疑四記
懷念篇
想念冰心
不成樣子的懷念
夏衍的魅力
我心目中的丁玲
周揚的目光
難忘馮牧
別荒煤
永遠的雷雨
讀書篇
符號的組合與思維的開拓
舊體詩的魅力
《白蛇傳》與《巴黎圣母院》
《三國演義》里的“前現代”
話說“朝三暮四”
誰了解畢加索
道是詞典還小說
難得明白
歷史的形象展示
王蒙散文-難得明白 節選
話說“朝三暮四” 追溯一下一些成語典故的出處、原意,思考一下這些成語典故含義的沿革,覺得很有意思。 比如說“朝三暮四”,《莊子·齊物論》中引用的這個故事,本是說一個養猴子的人與猴子們討論它們的食物供應,早晨吃三個橡子,晚上吃四個,猴子們不滿,鬧起來;于是養猴者宣布改為早上發放四個,晚上三個,猴子們便沒了意見。《齊物論》中講這樣的故事,用意顯然在于否定一切是是非非的爭論。所謂“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所謂“類與不類,相與為類”,這當然是一種消極的相對主義的思想,不足取的。 也有一些注家將莊子引用“朝三暮四”的故事解釋為說明“圣人以智籠群愚”,即指一種愚弄旁人的手法,也說得通。 但今人只知用朝三暮四來形容一個人胸無定見,反復無常,說話不作數,則存其文而失其義、失其味,更全無什么“深刻性”了。 “爭先恐后”這四個字的來歷也很有意思。晉國的著名車把式王子期與趙襄子賽車——不知道這是不是有文字記載的車賽之祖,當然遠在巴黎大賽舊金山大賽之前凡幾——趙襄子老是賽不贏,便責備王子期沒有誠意搞技術轉讓。王子期回答說駕車要注意馬,而您老光盯著我,“今君后則欲逮臣,先則恐逮于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于馬?”是啊,您老盯人不盯馬,管人不管馬,對賽事中必然出現的先先后后的變化情況缺乏心理承受力,患得患失,計較名次,非欲壓倒對手不可,越是這樣越不能調理好馬,不就越跑越不快了嗎? 可見,原意“爭先恐后”是含有貶義的,是指一種私心雜念,一種小家子氣,一種氣量狹窄與氣度焦躁,一種抓不住關鍵的舍本逐末。這對人們做事做人,其實是很有借鑒、警惕意義的。 現在呢,全“擰”過來了,“爭先恐后”用來形容一種踴躍的動態了,成了好話了。 “焦頭爛額”的故事本來也極有深度。《漢書·霍光傳》中記載,徐福三次上疏漢宣帝,建議及早限制霍家權勢,漢宣帝不聽。霍光死后,霍家之后謀反被揭發,宣帝下令將霍家滿門抄斬。之后,凡揭發霍家罪行的人都受到封賞,而*早指出問題并希望預為綢繆的徐福卻被冷落在一邊。于是一位為徐福請功的人講述了“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的故事。“曲突徙薪”,指的是那種有預見性,善于采取預防措施的人;“焦頭爛額”,指的是那種出了事能沖上去幫助撲滅火災的人;后一種人比前一種人更為“看好”,這個故事還是有點意思的。 如今呢,“焦頭爛額”的這一切含義都消失了,剩下的也只有字面上的*淺薄*鄙俗的含義:說明一個人被各種事務所困擾的忙亂狼狽被動。 類似的現象多矣:“無中生有”語出《老子》,本來是老子的大道,叫作“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現今含義則指類似造謠生事的制造謊言、是非乃至冤案,百分之百的貶詞。“左右逢源”本來是褒義,形容學習上的一種融會貫通、無往而不利的狀況。現在呢,當然是指一種狡猾的類似兩面派的為人處世了。“空洞無物”語出《世說新語·排調》,“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無物,但容卿數百人。’”看,這里的“空洞無物”指的是一種寬闊的胸懷,一種大容量,又幽默詼諧,又充滿自信、恢宏得意。如今的人們多“實在”!空洞無物嗎,那當然是沒有內容的空架子啦…… 成語含義的演變告訴我們,**,望文生義確是人們容易犯的一種老毛病,是一種習慣甚至一種“傳統”,現今不僅對成語,對外來語對新術語的望文生義亦多之矣,甚至給人以辨不勝辨、正(名)不勝正之感。但即使已經是“辨不勝辨,正不勝正”了,我們仍然不可不察,以免輕易上當。第二,在普及一個文學故事、一段掌故、一個說法的時候,確實會產生去精取粗、去深取淺的情形,就是說,所謂自然淘汰,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優勝劣汰,還有一種是淺勝深汰。第三,約定俗成,成語含義的演變在所不免,考證得再好也難于(也不必要)重新改變成語的用法,用不著去糾正、去抬杠。例如,筆者寫此小文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表示自己“無中生有”而又“空洞無物”。 至于說到“朝三暮四”的“齊物”思想,倒又使筆者聯想到英國名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格列佛游記》中講述一個地方由于吃煮雞蛋是應該先磕破雞蛋殼的大頭還是先磕破雞蛋殼的小頭之爭而搞得兩派對立,內亂不已。筆者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兩派斗爭的高潮看這一段的,讀完了,頗有些不敢回味的戒心,這個故事當然比“朝三暮四”的故事挖苦多了,抑或比“朝三暮四”的故事更尖酸?反正作家是確實有點缺德的,他們自己未必免俗,偏又伶牙俐齒地把一些“俗”給捅了個不亦樂乎。 ……
王蒙散文-難得明白 相關資料
★王蒙是一個豐富的,復雜的人,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是綜合性的,不單是小說方面,還有詩歌散文,比較文學以及古典文學研究,表現在齊頭并進的多個方面及前沿地帶。
——鐵凝
王蒙散文-難得明白 作者簡介
王蒙是深受中國讀者喜愛的作家之一,曾擔任中國文化部部長,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家、文化活動家。
王蒙,1934年生。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活動變人形》,長篇系列小說“季節”四部曲,中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布禮》《蝴蝶》等,詩集《旋轉的秋千》,散文集《行板如歌》《王蒙漫游美文》,古典文學研究著作《紅樓夢啟示錄》《雙飛翼》等。多次獲得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日本創價學會和平文化獎,意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特別獎等,作品被譯成英、意、法、日、俄、泰等二十多種文學出版。曾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兼任南京大學教授,上海師范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浙江大學名譽教授。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