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詞學范疇研究論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612228
- 條形碼:9787567612228 ; 978-7-5676-122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詞學范疇研究論集 本書特色
由楊柏嶺著的《詞學范疇研究論集》以詞學范疇為主題,共收錄論文20篇,從唐宋至清末,討論了傳統詞學史上詞體婉麗、詞之善感、詞之雅化、詞的正變、詞之比興、詞心、詞品、詞境、詞史、俗與雅、清空雅正、詞學門徑、有厚入無間、厚而清、折中柔厚、沉郁、重拙大、境界20多個著名詞學范疇的內涵、歷史演變及詞學建構價值。各個范疇研究相對獨立,同時,貫穿起來,又構筑成一部相對完整的詞學理論發展史。
詞學范疇研究論集 內容簡介
本書以詞學范疇為主題, 共收錄論文20篇, 從唐宋至清末, 討論了傳統詞學史上詞體婉麗、詞之善感、詞之雅化、詞的正變、詞之比興、詞心、詞品、詞境、詞史、俗與雅、清空雅正、詞學門徑、有厚入無間、厚而清、折中柔厚、沉郁、重拙大、境界20多個著名詞學范疇的內涵、歷史演變
詞學范疇研究論集 目錄
前言
詞娛情而婉麗
——從中國古代娛情文學觀說起
“詞尤善感”與唐宋詞藝術的感發本質
詞的雅化與尊詞觀念的演變
正變說與詞家的詞學史觀念
比興說與傳統詞學思想的構建
詞心說與詞人心性的審美詮釋
詞品觀念的孕育發展及其意義
境界觀念的詞學走向及其意義
詞史觀念與晚清詞學思想的時代共感
由俗到清:《花間集序》的潛在藝術觀
避俗求雅:詞“別是一家”的藝術精神
清空雅正:張炎詞學主張與雅詞的創作
周濟詞學門徑論
蔣敦復“有厚入無間”辨
劉熙載“厚而清”藝術理念的評介
譚獻“折中柔厚”詞說評介
評陳廷焯“沉郁”詞說
論王鵬運、況周頤的“重拙大”詞說
文廷式“寫其胸臆”的詞學主張及近代意識
王國維“境界說”及其詞學的審美現代性
后記
詞學范疇研究論集 節選
二、言志、緣情到文娛:娛情觀的文學空間 在近些年關于中國古代娛情文學觀討論的文章中,學者們大多把娛情看作與言志、緣情對立的現象。他們認為,在以儒家道德建設為重的時代,人們習慣從“發乎情,止乎禮義”角度解讀文藝的價值,指出為文習藝要順乎啟迪道德理性的要求,成為修身進德的途徑。而娛情畢竟以人的心情愉悅為目的,要求“發乎情,止乎快樂”,自由地對待情感本身。因此,娛情觀難以成為儒者的現實創作主張,而像詩言志、樂者所以象德也、賦要卒章顯志、繪畫要曉之鑒戒等文藝教化觀,才能占據中國文學批評的主流位置。同時,老莊的“忘情之適”雖有反對倫理之情的意思,但畢竟以精神的絕對自由為目的為過程,否定了五色、五音以及人類感知覺的意義,因此,也很難直接生發出尊重世俗情感的文學娛情觀。 不過,話又說回來,當我們從中國情感哲學追求超越性娛情觀念的特點出發,便可以看出言志、緣情等在文學娛情觀的形成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睹娦颉吩疲骸霸娬,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边@個“情動為志”的階段正是儒家對情感予以教化的過程,但正如作文習藝只是修身進德的方式一樣,“言志”也不是儒家教化的*終歸宿,而只是走向超越性娛情的一個路徑。“緣情”說因為可以生發出“志”的襟抱,故而能以“言志”說修補的姿態存在。更何況,這個淵源于屈原“發憤以抒情”、司馬遷“《離騷》,蓋自怨生”,在六朝時期成熟的“詩緣情”觀念,不僅省略了“情動為志”的教化過程,而且內蘊著一定程度的任情因素,與六朝時期的娛情觀原本就有著密切的關系! ∮纱,那種視“娛情”與言志、緣情等文學觀為完全對立的觀點,忽視了中國情感哲學追求“至樂”的特點。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承認這樣的事實:儒家的教化文藝觀在凈化娛情表層心理的同時,并沒有徹底清除文藝的娛情功能,而是要求在娛心自樂中磨礪情性。這與賀拉斯說的“寓教于樂,既勸諭讀者,又使他喜愛,才能符合眾望””一樣,娛樂(趣味)乃是實施教化(益處)的有效形式。更何況享樂是人類的一種趨同化心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生活的驅動或是思想的解放,總會在某個時期形成為較普遍的社會享樂風氣,以及以情性的自由釋放為特征的社會心理! 倪@個層面上說,文娛觀與文學藝術活動是同步的。不過,像《詩三百》中部分作品的娛情功能在后代的接受中已逐漸被抹殺,而沾染了教化的色彩。其實,孔子所指責的以淫亂雅的鄭衛之音,正是以強烈的娛情性而被時人所喜愛。同時,鄭衛之音能人選《詩三百》中,說明娛樂功能已是編者的標準之一。漢代一度出現的國富民強的享樂心理,便直接體現在漢賦的藝術特征上:題材上以狩獵、冶游、宮殿、都城等為主,筆法上以構筑立體感的鋪陳為主,思想上以渲染國家強盛且“卒章顯志”等為主。然正如《漢書.王褒傳》載漢宣帝劉詢的話有:“辭賦,大者與古詩同義,小者辯麗可喜。譬如女工有綺毅,音樂有鄭衛,今世俗猶皆以此虞說耳目。辭賦比之,尚有仁義風諭,鳥獸草木多聞之觀,賢于倡優博弈遠矣。”‘盡管如此,寫賦、獻賦仍有“以娛賓客”之要求,賞賦者也以娛悅耳目的消遣為目的,如此我們便理解了漢賦題材上的娛樂特點、語言上的密麗風格以及接受上的享樂心態!
詞學范疇研究論集 作者簡介
楊柏嶺,1968年9月出生,安徽定遠人。1991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4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2005年至2007年在暨南大學中文系博士后流動站工作,F為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安徽省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中國詞學研究學會理事。專著有《近代上海詞學系年初編》、《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合著有《梁啟超傳》等。在《文藝理論研究》、《文獻》、《文化中國》、《詞學》、《民族文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多篇。
- 主題:好書,推薦一下
本書以詞學范疇為主題, 共收錄論文20篇, 從唐宋至清末, 討論了傳統詞學史上詞體婉麗、詞之善感、詞之雅化、詞的正變、詞之比興、詞心、詞品、詞境、詞史、俗與雅、清空雅正、詞學門徑、有厚入無間、厚而清、折中柔厚、沉郁、重拙大、境界20多個著名詞學范疇的內涵、歷史演變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