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彩繪版名師權威導讀評析-海底兩萬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382074
- 條形碼:9787546382074 ; 978-7-5463-820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彩繪版名師權威導讀評析-海底兩萬里 本書特色
本書是名師導讀評析系列之一,本書講述了:一八六六年,海洋上發生了一件離奇的怪事。一個紡錘形的龐然大物,它周身閃爍著奇異的光芒,個頭比鯨魚大得多、速度也快得多,在海上神秘出沒,有不少船只受到了它的攻擊。為了保障海上交通的安全,北美聯合眾國發表聲明,宣布成立剿滅怪物的遠征隊。當遠征隊的戰艦與海怪發生撞擊,主人公不慎落入水中,才發現怪物原來是一艘世間的巨大潛艇。隨后,主人公被帶到潛艇中,開始了一場奇異的海底之旅……
彩繪版名師權威導讀評析-海底兩萬里 內容簡介
《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科幻小說,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 **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 《海底兩萬里(彩繪版)》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主要講述了“鸚鵡螺號”的故事。 186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出于對航海安全的考慮,也是在公眾的呼吁下,由美國派遣了“亞伯拉罕·林肯號”對“海怪”進行追逐。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教授受邀參加了這次追逐行動。結果,追逐怪物的戰艦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爾,以及一個捕鯨手奈德蘭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被尼摩船長囚禁在這艘潛艇開始了海底兩萬里的環球旅行,并發現那是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后,他們因不堪海底世界過于沉悶的生活,又設法逃走,重回陸地。 《海底兩萬里》描繪的是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驚險奇遇。潛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時而險象叢生、動人心弦,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美妙壯觀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夢想。凡爾納沒有到過海底,卻把海底的景色寫得如此生動,讀來引人入勝,使讀者身臨其境,其非凡的想象力令人驚嘆。 本書于1870年問世,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而仍能以多種文字的各種版本風行世界,廣有讀者,僅此一端,即可見其吸引力之大。一艘潛水艇,幾個人物,在將近一年的時間中,縱橫海底兩萬里,為我們演繹出一個個故事,展現出一幅幅畫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魚……描述了他們周游各大洋的冒險經歷,故事曲折驚險,引人入勝,畫面多姿多彩,氣象萬千。這樣一部小說,讀來既使人賞心悅目,也令人驚心動魄,不愧為一部世界名著。
彩繪版名師權威導讀評析-海底兩萬里 目錄
第二章 眾說紛紜
第三章 “林肯號”出發
第四章 初遇奈德蘭
第五章 海面大搜尋
第六章 窮追“怪獸”
第七章 漂泊在海上
第八章 神秘的潛艇
第九章 憤怒的奈德蘭
第十章 水中人
第十一章 參觀“鸚鵡螺號”
第十二章 一封邀請函
第十三章 海底漫步
第十四章 海底森林
第十五章 太平洋中4000里
第十六章 萬尼科羅群島
第十七章 托雷海峽
第十八章 捉摸不透的船長
第十九章 印度洋
第二十章 尼摩船長的再次邀請
第二十一章 紅海
第二十二章 海底隧道
第二十三章 地中海里48小時
第二十四章 沉沒的陸地
第二十五章 水下煤礦
第二十六章 與大頭鯨的惡戰
第二十七章 沖破冰障
第二十八章 南極奇觀
第二十九章 身陷冰障層
第三十章 缺氧
第三十一章 海中大捕撈
第三十二章 血戰章魚
第三十三章 大西洋暖流
第三十四章 尋找停靠點
第三十五章 大屠殺
第三十六章 北冰洋大風暴
第三十七章 神秘的結局
讀后感
彩繪版名師權威導讀評析-海底兩萬里 節選
人們一定還記得1866年海上發生的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怪事。那件事當時轟動沿海居民,世界輿論的各種媒體爭相報道。歐美的進出口商人、船長和船主、各國的海軍官員以及兩大洲的各國政府都對這件事極為關注。 事情是這樣的:不久以前,幾艘大船在海上碰見了一個“龐然大物”,形狀很像紡錘,身體細長,有時發出磷光,它的體積比鯨魚還大,行動起來也快捷得多。 許多航海日志都對這個東西有所記錄(如它的形狀、在運動時難以估計的速度,以及它轉移的驚人力量等等),如果這東西是鯨魚類動物,那么它的體積是大大超過了生物學家曾經加以分類的鯨魚。除非看見過,許多科學家都不相信有這樣一種怪物的存在。 經過科學家們綜合分析——一方面丟開那些過低的估計,即這個東西只有200英尺長,同時去掉一些夸張的言論,即它有1英里寬3英里長。我們可以斷言,這個奇怪的生物,如果真是存在的話,它的體積是大大超過魚類學家所承認的體積。這東西既然存在,而事實又不可否認,那么,由于人類好奇的心理,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個怪物的出現會在全世界引起怎樣的騷動。至于說這是荒唐無稽之談,那是決不會有人贊同的。 因為,1866年7月20日,加爾各答的“喜金孫總督號”在澳大利亞海岸東邊5英里碰見了這個游動的巨大物體。巴克船長起初還以為是暗礁,正要測定其位置時,兩道水柱從這個物體上噴出,高度有150英尺,由此可以推斷除非這座暗礁只有同歇噴泉,否則,“喜金孫總督號”碰到的東西可能是還沒有人知道的一種海中哺乳動物。同年7月23日,在太平洋上西印度和太平洋汽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爾哥郎號”相距。700里的地方也看見了它,由此可知,這個奇特的鯨魚類動物能以驚人的速度從這一處轉移到另一處。 兩個星期以后,在離上面說的地點有2000多里遠的地方,國營輪船公司的“海爾維地亞號”和皇家郵船公司的“山農號”在美國和歐洲之間的大西洋海面上相遇的時候,在北緯42度15分、西經60度35分的地方,同時看到了這個大怪物。根據兩船同時觀察到的結果,估計這只哺乳動物的長度至少有350多英尺(約106米)。 接連不斷傳來的消息:橫渡大西洋的“貝雷爾號”所作的種種觀察、茵曼輪船公司的“越提那號”跟這個怪物的一次相碰、法國二級軍艦諾曼底號軍官們所寫的記錄、海軍高級參謀弗茲·詹姆斯在“克利德爵士號”上所做的精密測算,這一切在當時引起很大的轟動。這些怪事,對某些人來說只是茶余飯后的談資。但在英國、美國和德國就不同,它們對這件事就極為關注。 在各大城市里,一些發行量不多的報刊上,出現了關于各種離奇的巨大動物的報道,從白鯨、北極海中可怕的“莫比·狄克”一直到龐大的“克拉肯”——這種怪魚的觸須可以纏住一只載重500噸的船而把它拖到海底下去——都應有盡有。有些人甚至不惜引經據典,或者搬出古代的傳說如亞里斯多德和蒲林尼的見解(他們承認這類怪物的存在),或者搬出彭土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話、保羅·埃紀德的記述以及哈林頓的報告;這報告是不容懷疑的,他說,1857年,他在嘉斯第蘭號上看見過一種大蛇,那種蛇以前只在那立憲號到過的海面上才能看見。 從此,科學界和媒介開始了一場巨獸是否存在的無休止的爭辯,有的相信巨獸的存在,而有的則不相信。*后競從海怪轉為人身攻擊,他們弄文使墨、揮筆涂文,有的還拋淚灑血,展開一場激烈的論戰。 這場論戰持續了6個月。它涉及了巴西地理學院、柏林皇家科學院、不列顛學會和華盛頓史密森學院及其他科學機構,法國和一些國家性大報也都樂此不疲地發表了嚴肅而有分量的文章。大量小報更是爭先恐后,發表各種評論,“大自然不愚弄人”,號召人們不要跟大自然作對。 在1867年初,這個問題幾乎被人們淡忘,不再提了;然而又有新的東西出現在人們面前。它不再是一個沒有得到解決的科學問題,實際上卻成為一個科學險端,應該避免;但走向了另一極端,這個巨獸現在已變成了巖石、島嶼、或者暗礁,而且是一個模糊不清、能移動的暗礁。1867年3月5日,蒙特利海洋公司的“莫拉維安號”輪船正處于北緯27度30分、西經72度15分。當時他借著風力和400馬力的動力以13節的速度航行,突然被一“礁石”撞了右舷,而這暗礁并沒有在航海圖上標明。幸好這船體性能優良,否則定能把船底撞破,從加拿大載回美國的237名乘客也會葬身海底。 ……
彩繪版名師權威導讀評析-海底兩萬里 作者簡介
凡爾納,本名儒勒·凡爾納(1828~1905)生于法國西部海港南特。法國小說家,科幻小說的開創者之一。他的父親是位優秀的律師,一心希望凡爾納能子承父業。凡爾納在18歲時遵父囑去巴黎攻讀法律,但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1863年,凡爾納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游》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凡爾納被人們稱贊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凡爾納逝世時,人們對他作了恰如其分的評價:“他既是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又是文學家中的科學家。”凡爾納正是把科學與文學巧妙結合的大師。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