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彩繪版名師權威導讀評析-朝花夕拾·吶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382173
- 條形碼:9787546382173 ; 978-7-5463-821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彩繪版名師權威導讀評析-朝花夕拾·吶喊 本書特色
本書是《朝花夕拾》和《吶喊》兩本書的合集。《朝花夕拾》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發表于《莽原》半月刊上。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吶喊》是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寫作于我國新舊文學交替的時期,它們以深廣的歷史內容和高超的文學技巧相結合,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高峰。
彩繪版名師權威導讀評析-朝花夕拾·吶喊 內容簡介
本書是《朝花夕拾》和《吶喊》兩本書的合集。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一部回憶散文集,*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陸續發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并添寫《小引》和《后記》,1928年9月結集時改名為《朝花夕拾》。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國初期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每一篇文章都展現了當時的世態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魯迅先生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和對家人師友的真摯感情,敘述情切感人,又有機地糅進了大量的描寫、抒情和議論,文筆優美清新,堪稱現代文學史上的回憶散文。 《吶喊》收錄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說14篇。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原收15篇。《吶喊》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愿望。
彩繪版名師權威導讀評析-朝花夕拾·吶喊 目錄
小 引
狗·貓·鼠
瑣 記
無 常
《二十四孝圖》
藤野先生
五猖會
阿長與《山海經》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范愛農
父親的病
后 記
吶喊
自 序
狂人日記
阿Q正傳
故 鄉
社 戲
風 波
端午節
白 光
藥
明 天
頭發的故事
兔和貓
鴨的喜劇
孔乙己
一件小事
讀后感
彩繪版名師權威導讀評析-朝花夕拾·吶喊 節選
從去年起,仿佛聽得有人說我是仇貓的。那根據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貓》;這是自畫招供,當然無話可說——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點擔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筆墨的,寫了下來,印了出去,對于有些人似乎總是搔著癢處的時候少,碰著痛處的時候多。萬一不謹,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負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流,可就危險已極。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大角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渾身發熱之后,做一封信登在報紙上,廣告道:“看哪!狗不是仇貓的么?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說要打‘落水狗’!”這“邏輯”的奧義,即在用我的話,來證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說,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說二二得四,三三見九,也沒有一字不錯。這些既然都錯,則紳士口頭的二二得七,三三見千等等,自然就不錯了。 我于是就間或留心著查考它們成仇的“動機”。 這也并非敢妄學現下的學者以動機來褒貶作品的那些時髦,不過想給自己預先洗刷洗刷。據我想,這在動物心理學家,是用不著費什么力氣的,可惜我沒有這學問。后來,在覃哈特博士(Dr.O.Dahnhardt)的《自然史底國民童話》里,總算發現了那原因了。據說,是這么一回事:動物們因為要商議要事,開了一個會議,鳥、魚、獸都齊集了,單是缺了象。大家議定,派伙計去迎接它,拈到了當這差使的鬮的就是狗。 “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沒有見過它,也和它不認識。”它問。“那容易,”大眾說,“它是駝背的。”狗去了,遇見一匹貓,立刻弓起脊梁來,它便招待,同行,將弓著脊梁的貓介紹給大家道:“象在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從此以后,狗和貓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獨有這一篇童話卻實在不漂亮;結怨也結得沒有意思。貓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圖冒充,故意擺架子的,其咎卻在狗的自己沒眼力。然而原因也總可以算作一個原因。我的仇貓,是和這大大兩樣的。 其實人禽之辨,本不必這樣嚴。在動物界,雖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樣舒適自由,可是嚕蘇做作的事總比人間少。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蟲蛆也許是不干凈的,但它們并沒有自鳴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贊嘆它們。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于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于只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視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對于人類的這些小聰明,也許倒以為多事,正如我們在萬生園里,看見猴子翻筋斗,母象請安,雖然往往破顏一笑,但同時也覺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為這些多余的聰明,倒不如沒有的好罷。 然而,既經為人,便也只好“黨同伐異”,學著人們的說話,隨俗來談一談——辯一辯了。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