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冠英說詩 本書特色
《碎金文叢:冠英說詩》是從余冠英《古代文學雜論》中選取的與古代詩歌有關的部分重新編輯而成的,內容涉及《詩經》、《楚辭》、漢魏六朝民歌、文人詩、五七言詩的發展、唐代詩歌等中國詩歌史各個時期的重要問題的研究。《碎金文叢:冠英說詩》的末尾加入了作者生前發表的小篇幅文章和古體詩作品。《碎金文叢:冠英說詩》短小精悍、可讀性強,適合各個層面的讀者閱讀。
冠英說詩 內容簡介
余冠英先生與詩結緣極深,一生研詩、品詩、寫詩、談詩。《碎金文叢:冠英說詩》所收的十余篇文章,或考據,或分析,或講解,或品讀,有短有長,其主旨皆離不開一個“詩”字。有舂容大章,也有殘叢小語,文字平易、娓娓道來,相信讀者會于其中感受到中國古典詩歌的無窮魅力。
冠英說詩冠英說詩 前言
余冠英先生生于松江,長于揚州,自小既深受家鄉學術傳統的熏染沾溉,飽讀詩書,又近承“五四”叛逆精神的啟迪滋養,銳意創新。他先拜創造社宿將洪為法先生為師,啟蒙入門,每能感時憂世,濡染為文;繼與亦師亦友亦姻親亦鄉黨的朱自清先生訂交,常有切磋問難、推研托屬之幸,終能探賾博雅,究成大家。
余冠英先生從研究新文學入手—其清華畢業論文即為《論新詩》,由朱自清指導。后來朱氏在編輯《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撰寫《導言》時,還曾引以佐證。繼而,余先生把所藏新文學資料悉贈朱自清先生當年的研究生王瑤,自己則溯及中古,浸淫多年,卻能得之于心。*后,再進而達至先秦,而于天人之際、古今之變間,深入淺出,通中見微,俗中得雅。冠英先生嘗自愧于時人稱之為“文學史家”,總是謙遜地自謂僅對中上古文學略知一二而已,其沉厚內斂謹慎為人迥于當下某些放言大師相異,更令吾輩后人心儀、景仰,如山、如石。
本集文字分為幾個部分。一是余冠英先生在漫長的學術生涯中,經過精研肯綮而對中古文人詩產生的深刻感悟;二是冠英先生在對《詩經》、曹魏建安詩、樂府詩以及漢魏六朝詩進行了系統研究后,而對中國上、中古詩歌歷史架構所進行的多方位、大視角、俯瞰式的整體把握和全息勾勒;三是冠英先生個人在讀詩之余,對某些閃現腦際靈光電火的巧妙捕捉,對某些激蕩胸臆感慨唏噓的詩意呈現,雖斷章短帙,卻無不興味杳然、蹁躚成趣,即或于識見大端,亦足于點到為止之處,力透于紙背,燭照于后愚。
重溫先輩舊文,字里行間,懇切精到,如握如談,更使我悠然忘情,不知今夕幾何!
二○一四年三月
冠英說詩 目錄
四言、五言和七言——談古詩的體裁
《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辭典》序
《詩經選》前言
關于改詩問題——討論《詩經》文字曾否經過修改的一封信
關于《陳風·株林》今譯的幾個問題
樂府歌辭的拼湊和分割
漢魏詩里的偏義復詞
論蔡琰《悲憤詩》
曹操的兩首詩
建安詩人代表曹植(一九二至二三一)
吳聲歌曲里的男女贈答
說鮑詩
李白紀念館成立紀念
詩論十首
題詩
編者按語
冠英說詩 節選
《碎金文叢:冠英說詩》:
(四)“博”有“大”義,雅也有“大”義,《世說新語》有“雅量”一門,雅量即是大量。“博”與“雅”相連成詞是常見的,多識廣聞謂之“博雅”,如《楚辭章句》謂淮南王“博雅好古”。量洪識大亦謂之“博雅”,如《三國志》載諸葛亮謂姚掾“并存剛柔,以廣文武之用,可謂博雅矣”。
對于人品而言,像黃憲那樣“汪汪若千頃波”方不愧“雅流”。對于詩文而言,有這樣汪汪千頃的氣象,也沒有不雅的。《詩眼》引黃山谷的話道:
庭堅因莘老之言遂曉老杜高雅大體。
老杜的詩體所以為高雅,和這個“大”字極有關系。(《唐詩別裁集》謂杜甫詩“如大海之水,長風鼓浪,揚泥沙而舞怪物,靈蠢畢集。別于盛唐諸家獨稱大宗”。)假如我們舉李、杜、韓、蘇和四靈、江湖作比較,問一問何者為雅?答案大概不會有兩樣。二者所以有雅俗之分,并非由于古近不同,而是因為“大”、“小”懸別。
“大方”是雅的別稱,而“小氣”是俗的異名,在尋常俗語中已見出博大和雅的關系了。
……
冠英說詩 作者簡介
余冠英,(1906-1995),著名學者,中國古典文學專家。193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曾任教于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校。后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文學遺產》雜志主編。經他主持編選的《唐詩選》,為公認的唐詩最佳選本之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