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墨家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引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826942
- 條形碼:9787509826942 ; 978-7-5098-269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墨家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引論 本書特色
鄭林華所著的《墨家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引 論》從墨家思想這一新視角初步闡釋了中國傳統文化 如何與馬克思主義相融合:源自墨家的大同思想是近 代中 國人接受社會主義學說的重要民族文化因素,墨家— —大 同——社會主義,這是一條比較清晰的馬克思主義與 中國 傳統文化相融合的路徑;其次是通過分析近代墨學復 興與 五四新文化運動之間的關系,說明“尊墨抑儒”潮流 所起的 思想解放作用,以及“墨學救國”思潮對以毛澤東、 蔡和森等 為代表的中共早期領導人的影響,指出并論證了墨家 思想與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聯系及其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執政 實踐 的深刻影響。
墨家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引論 內容簡介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青年學者論叢:墨家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引論》從墨家思想這一新視角初步闡釋了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與馬克思主義相融合:源自墨家的大同思想是近代中國人接受社會主義學說的重要民族文化因素,墨家——大同——社會主義,這是一條比較清晰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路徑;其次是通過分析近代墨學復興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之間的關系,說明“尊墨抑儒”潮流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以及“墨學救國”思潮對以毛澤東、蔡和森等為代表的中共早期領導人的影響,指出并論證了墨家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聯系及其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執政實踐的深刻影響。
墨家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引論 目錄
**章 墨家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分析
**節 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的儒道墨三家及其文化導向意義
一、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還是孔老墨
二、從顯學到衰落:儒道對墨學的吸收
三、墨家思想:中國農民革命的文化導向
第二節 大同傳統源自墨家思想
第三節 尊墨抑儒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一、近代墨學復興與“墨學救國”思潮
二、五四新文化運動諸健將的尊墨抑儒
三、尊墨抑儒何以能解放思想
四、墨學復興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義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墨家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融合
**節 墨家社會理想與社會主義傳入中國
一、大同傳統與社會主義思潮
二、科學社會主義傳入中國時與墨學相融合
三、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與墨家思想的融合
第二節 毛澤東及黨的早期領導人與墨家思想
一、墨家思想對毛澤東的影響
二、黨的其他早期領導人對墨家思想的借鑒
第三節 延安精神中的墨家思想因素
一、延安時期黨對墨家思想的重視與研究
二、延安精神中的墨家思想因素
第三章 墨家思想的歷史局限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曲折
**節“空想社會主義的一些理想,我們要實行”
一、毛澤東對《張魯傳》的兩次長篇批示
二、《五七指示》與“建設新世界”
三、毛澤東空想社會主義的傳統文化來源:墨家思想
第二節 以“大民主”方式“繼續革命”
一、“窯洞對”與“大民主”
二、“走資派”:“逃墨歸楊”的歷史假想
第三節 “文化大革命”中的墨家元素
第四節 毛澤東的艱辛探索留給后人的啟示
一、中國傳統文化確實需要革命
二、文化問題需要用文化手段去解決
結語
后記
墨家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引論 作者簡介
鄭林華,男,1981年12月生,廣東省揭陽市人。南開大學法學博士。現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工作,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墨家思想)與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已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