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億兆斯民-葛劍雄文集-2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094731
- 條形碼:9787218094731 ; 978-7-218-09473-1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億兆斯民-葛劍雄文集-2 本書特色
《西漢人口地理》是作者葛劍雄于1983年8月通過答辯的博學位論文,經修改完善后于1986年出版。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本正式出版的博士學位論文。葛劍雄在《西漢人口地理》中重新提出了研究中國古代人口地理的特殊意義,分析了西漢兩百年間的人口增長、分布和遷移。其認為,人口的遷移和分布,與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關系十分密切,人口數量不僅反映這個社會的物質財富,也反映了這個社會的力量。當時,中國人口史方面沒有任何中文專著,外文也只有一些論文和某一階段的專著,《西漢人口地理》完成以后成為國內**部人口斷代史,開啟了歷史人口地理研究的先河。 此后,葛劍雄的關注擴大至整個中國人口史、移民史,乃至人口對現當代中國的影響,《中國人口發展史》是作者首部全面研究中國歷史人口地理的拓荒之作,帶世人更清晰地正視“人口”這把達摩克里斯之劍。 《億兆斯民》出版后廣受到國際學界重視,既因其是國內**手資料原創,同時又因其*先吸收了國際人口學研究的先進成果。《中國人口發展史》包含了歷史人口調查制度與現存資料研究,歷代人口數量的發展和變化特點,囊括自秦漢、三國至隋、唐、宋、遼、金、元、明、清、至近代各個時期的人口分析,還有橫向層次的人口構成、再生產、分布、遷移研究。 《葛劍雄文集 :億兆斯民》特別收錄《人口與中國的現代化》(節選:人口分布的變遷),探討過去一個世紀——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關鍵階段里“人口”這一重要因素的作用,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人口的現代化。
億兆斯民-葛劍雄文集-2 內容簡介
研究中國歷史人口**之書,歷史人口地理學繞不開的經典參考書。 人口眾多,這曾讓國人引為自豪的紀錄,如今卻被人比為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中國十幾億人口如何發展而來? 中國從什么時候開始面臨人口壓力? 過去這幾千年間中國的人口是怎樣再生產、怎樣遷移和分布的呢? 立國自有疆,有民斯有土。不認識中國人口史,就無法讀懂中國社會。 《葛劍雄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學人文庫”之一,七卷精裝本,囊括葛劍雄先生迄今*重要的研究成果及作品,是我國歷史地理學、中國史人口史領域的研究豐碑。文集由葛劍雄重新編訂,當中很多為市面上已經絕版的書目,如修訂版《悠悠長水:譚其驤傳》增補更多歷史細節,第四卷《南北西東》首次發表《北極日記》等。 葛劍雄文集一:《普天之下》點擊購買 葛劍雄文集二:《億兆斯民》點擊購買 葛劍雄文集三:《悠悠長水:譚其驤傳》 點擊購買 葛劍雄文集四:《南北西東》 點擊購買 葛劍雄文集五:《追尋時空》 葛劍雄文集六:《史跡記蹤》 葛劍雄文集七:《冷眼熱言》
億兆斯民-葛劍雄文集-2 目錄
序(譚其驤)
緒論
**節 研究歷史人口地理學的意義
第二節 研究中國歷史人口地理的有利因素
第三節 本文以西漢時期為研究階段的原因
**篇 各階段的人口數量與人口增長率
**章 現有研究成果及史料的評價
**節 關于西漢初人口數的研究狀況
第二節 《漢書地理志》戶口數的意義
第二章 從文獻記載考察各地區、各階段的人口變化
**節 從部分侯國推測**階段的人口增長
第二節 部分地區一、二、三階段的人口增長
第三節 部分地區二、三階段的人口增長
第四節 部分地區第三階段的人口增長
第三章 從人口變化規律考察西漢期間的人口增長率
**節 人口政策
第二節 婚姻狀況
第三節 生育狀況(總生育率及繁殖率)
第四節 凈繁殖率
第五節 家庭規模
第四章 從農業生產及糧食產量考察人口的增長
**節 糧食產量與人口的關系
第二節 主要農業區與墾田面積
第三節 農具、耕作制度、水利設施
第四節 糧食畝產的估計
第五節 從三輔地區的糧食產量增長率推測全國水平
第五章 關于武帝、宣帝時期的人口變化
**節 武帝時“戶口減半”的文獻記載
第二節 武帝時影響人口變化諸因素的分析
第三節武帝末年至宣帝時戶口數的特殊現象
第四節幾種誤解的剖析
本篇結論
第二篇 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第六章 人口的地理分布
**節 研究現狀的評價
第二節 利用《中國歷史地圖集》和《漢志》測定人口密度的幾個問題
第三節 人口分布圖和人口密度表及其說明
第四節 人口分布概述
第七章 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
**節 自然條件
第二節 經濟條件
第三節 政治條件
第四節 歷史條件:秦代人口遷移及其影響
第五節 社會條件
第六節 上述諸因素的相互關系與影響
第三篇 人口遷移
第八章 關中的人口遷移
**節 漢初的“實關中”政策
第二節 陵縣的設置與徙陵縣
第三節 其他徙關中類型
第四節 自關中遷出的類型
第五節 人口遷移數的推測
第六節 人口遷移的特點和影響
第九章 西北地區的人口遷移
**節 內地人口徙邊
第二節 匈奴人的內徙
第三節 漢人徙入匈奴
第四節 羌人、氐人的遷徙
第五節 漢朝內地與西域間的人口流動
第十章 東南地區的人口遷移
**節 漢初人口的基本狀況
第二節 越人內徙
第三節 武帝時徙民會稽辨正
第十一章 其他地區的人口遷移
**節 西南地區
第二節 南部地區
第三節 東北地區
第四節 特殊遷徙地——房陵、上庸
結束語
后記
附圖
中國人口發展史
前言
緒論
**節 中國人口發展史的空間范圍
第二節 中國人口發展史的時間范圍
第三節 中國人口發展史的具體內容
第四節 研究和了解中國人口發展史的意義
上編 歷史人口調查制度與現存資料
**章 人口調查制度的起源
**節 大禹時的人口記錄不可信
第二節 《周禮》的記載并非實際制度
第三節 《國語》所載為*早的人口調查制度
第四節 首次全國性人口調查完成于秦代
第五節 公元2年西漢戶口數是現存*早的全國性人口數
第二章 人口調查制度的演變和發展
**節 戰國、秦、漢的上計
第二節 唐代的記賬和戶籍
第三節 多頭統計的混雜——宋代的戶口統計制度
第四節 金代的猛安謀克制和戶籍登記
第五節 明代的戶帖與黃冊制度
第六節 清代:由戶口登記向人口普查的過渡
第七節 1911—1949年:有名無實的人口調查
第三章 歷史人口資料的評價
**節 歷代戶口統計數
第二節 方志記載的戶口數
第三節 家譜:官方戶口數以外的數據庫
中編 歷代人口數量的發展和變化特點
第四章 秦、漢時期
**節 先秦人口數的估計
第二節 秦時期
第三節 西漢時期
第四節 東漢時期
第五章 三國至隋時期
**節 三國、西晉時期
第二節 東晉、南朝
第三節 十六國、北朝
第四節 隋時期
第六章 唐時期
**節 戶口數字分析
第二節 人口峰值推算
第三節 隋唐之際人口谷底推算
第四節 唐后期的人口變化
第五節 唐朝統計范圍外的人口估計
第七章 宋、遼、金時期
**節 五代時期的人口耗減
第二節 宋代戶口數的真實含義
第三節 宋代實際人口數的推算
第四節 遼朝人口數估計
第五節 金朝人口數量的變化
第六節 其他政權、地區的人口估計
第八章 元時期
**節 史籍所載元代*高戶口數
第二節 金、南宋末年人口谷底的推測
第三節 元朝*高人口數的推測
第四節 西藏人口的調查
第九章 明時期
**節 明代人口數量研究概況
第二節 明代初期人口總數的確定
第三節 元明之際的人口谷底
第四節 明代人口峰值估計
第五節 明朝統計范圍外的人口估計
第十章 清時期、近代
**節 清代人口數量研究的評價
第二節 清代人口峰值
第三節 明清間人口谷底數的推算
第四節 清朝后期的人口耗減
第五節 怎樣認識清朝的“人口奇跡”
第六節 1912—1953年的人口變化
第十一章 人口數量變化的特點
**節 增長緩慢
第二節 “大起大落”和發展的階段性
第三節 人口增長的階級不平衡性
第四節 人口增長的民族不平衡性
第十二章 人口數量變化的原因
**節 地理條件
第二節 農業生產
第三節 戰爭
第四節 政治制度
第五節 傳統思想和習慣影響
下編 人口構成 再生產 分布 遷移
第十三章 人口的構成與再生產
**節 性別構成
第二節 婚姻狀況
第三節 家庭規模
第四節 出生率
第五節 死亡率
第六節 民族構成
第十四章 人口的分布
**節 **階段:商、周至東漢末年
第二節 第二階段:三國至五代時期
第三節 第三階段:宋至近代
第四節 人口分布重心的轉移
第五節 人口分布形成和變化的原因
第十五章 人口的遷移
**節 人口遷移的類型、特點和規律
第二節 人口遷移的意義
余論
后記
人口與中國的現代化(一八五○年以來)(節選)
前言
第六章 人口分布的變遷
一、璦琿——騰沖線的由來
二、璦琿——騰沖線是如何形成的
三、璦琿——騰沖線是固定不變的嗎?
四、如何看待東西部之間人口分布的差距
五、未來的展望
結語:告別馬爾薩斯
一、告別馬爾薩斯
二、并非只是人口多的問題
三、人口素質——更嚴峻的課題
四、憂慮和希望
附錄
千年人口
人口國策的堅持與調整
億兆斯民-葛劍雄文集-2 相關資料
一般民眾對中國人口史的無知或誤解雖然也不是好事,但畢竟還不會造成直接的后果;學者們的疏漏或錯誤就可能影響社會輿論和政府決策。……我認為,就像國民應該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一樣,中國公民——無論是高級官員,還是普通民眾——都應該了解中國人口發展的歷史。要逐步做到這一點,專門研究人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葛劍雄
葛劍雄同志的博士論文《西漢人口地理》即將出版了,我感到很高興,這不僅因為他是我指導過的研究生,而且因為這是我們新中國出版的第一篇歷史學博士論文。……盡管我國的歷史地理研究有悠久的傳統,有舉世無匹的豐富的文獻資料,但至今這門學科的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不少研究領域還是空白點,很多新的研究方法還沒有進行嘗試,已經取得的成果與我們中國過去和現在的地位都是很不相稱的。改變這種狀況的唯一辦法是在各個方面用各種方法扎扎實實地研究,寫出一批有質量的專著,填補目前存在的大量空白。只有這樣,中國歷史地理學體系的建立才有堅實的基礎,中國歷史地理的通論才能寫好。
——譚其驤
億兆斯民-葛劍雄文集-2 作者簡介
葛劍雄,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出生于浙江吳興縣南潯鎮(今屬湖州市南潯區)。1965年當中學教師,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歷史地理專業研究生,師從譚其驤教授。1981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留校工作。1983年在職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6年至2007年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1999年至2007年兼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至2014年3月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現任復旦大學資深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全國政協常委。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