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臍療偏方-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961289
- 條形碼:9787536961289 ; 978-7-5369-612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臍療偏方-第二版 本書特色
臍,穴名臍中,神闕,為任脈遁行之處,五臟六腑之根本,人體元氣歸藏之所。
臍療偏方-第二版 內容簡介
臍,穴名臍中,神闕,為任脈遁行之處,五臟六腑之根本,人體元氣歸藏之所。
臍療偏方-第二版 目錄
臍療的神奇功效
(一)什么是臍療
(二)臍療的發展概況
(三)臍療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四)臍的生理與病理
(五)臍療為什么能治病
(六)臍療對經絡的作用
(七)臍療對神經有哪些作用
(八)臍療藥物對皮膚的滲透作用
(九)臍療對免疫機能有哪些作用
(十)臍療的功用及適應癥
(十一)臍療有哪些優點
(十二)臍療的用藥特點是什么
(十三)臍療的禁忌和注意事項
臍療治療常見病偏方
(一)臍療治療傳染病偏方
1 痢疾
2 署溫(流行性乙型腦炎)
3 瘧疾
4 麻疹
5 流行性腮腺炎
6 水痘
……
臍療偏方-第二版 節選
(三)臍療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臍療法源于古代,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臍療的主要施治方法有藥物敷臍法、臍灸法、臍部拔罐法和臍部按摩法等。 (1)藥物敷臍法。即指將藥物制成一定的劑型,外敷臍部的方法,是臍療*主要和*常用的方法,一般分為填法、敷法、覆法、貼法、涂法、滴法、熨法、熏法、罨法、摻法等數種。 1)填法 將配方中的藥物加工研成細末,或制成丸劑、丹劑,用藥部位一般局限于神闕穴(臍孔)內,膠布固定。 2)敷法 將新鮮的植物藥搗爛敷于臍部;或用干的藥末加水或加酒等調和成膏狀敷于臍部,膠布固定。 3)覆法 將用量較多的藥物搗爛或研末或調成糊膏,覆蓋在臍部及臍周圍。 4)貼法 將藥物先制成膏藥,貼于臍部,或將大小適度的布膏直接貼于臍部,固定扎緊。 5)涂法 將藥膏、藥汁或藥末用植物油調和涂于臍部,外用膠布或紗布固定。 6)滴法 將藥煎取汁或搗爛取汁或用藥水,根據病情需要或溫熱或寒涼后,一滴滴慢慢滴入臍內的治療方法。 7)熨法 將藥物粗末或其他輔料炒熱布包,乘熱外熨臍部,以散寒止痛。 8)薰法 是利用藥物燃燒時產生的熱氣或藥物煮沸時產生的蒸氣,薰臍治病的一種方法。 9)罨法 罨通“掩”,遮蓋之義。罨法是將藥物罨蓋于臍部并加以固定的方法,可分為干罨和濕罨兩種。 10)摻法 將藥物少許研細末,摻于膏藥上外貼于臍部的方法。 (2)臍灸法。灸法,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因灸用材料多用艾,故可分為艾灸法和非艾灸法。由于臍部皮膚嬌嫩,故不宜直接灸,臍灸法又可分為懸起灸、隔物灸、蒸臍灸、燈火灸、熨灸、曰光灸、溫灸器灸和天灸,等等。 1)懸起灸 根據方法不同,又分為溫和灸和雀啄灸。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臍部,距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10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對于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張,置于臍之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溫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以防止燙傷。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并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向上下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的旋轉施灸。 2)隔物灸 把藥物填于臍內或放在臍部,然后將艾炷置于藥物之上,點燃。此方法既有藥物功能,又有艾灸的溫熱作用,所用間隔藥物很多,如隔鹽灸、隔姜灸、隔蔥灸、隔蒜灸、隔藥灸,等等。古代將隔藥灸叫作“蒸臍”或“熏臍”,所用藥物因病而異。 3)燈火灸 方法是將燈心草一端浸入桐油或豆油中,拿出后用軟紙吸去外部的浮油,以防油滴下燙傷皮膚,醫者用拇、食二指捏住燈心草在蠟燭上點燃,火要小,將其稍停臍旁瞬間,待火焰由小變大時,立即接觸臍,注意要斜灸,不能豎灸。此時聽到燈火頭部與皮膚之間發出清脆的爆碎音,火隨之熄滅。雖然有人將燈火灸用于臍療,但灸處多有小片燙傷,容易感染,所以此法不應用于小兒臍療。 ……
臍療偏方-第二版 作者簡介
盧祥之,男,安徽阜陽人,知名文化醫藥學者。現為中國科學院編審,中國中醫科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客座研究員,山西大學中文系教授。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