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二語隱喻理解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45845
- 條形碼:9787516145845 ; 978-7-5161-458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二語隱喻理解研究 本書特色
《二語隱喻理解研究》以認知語言學、二語習得以及雙語心理詞庫研究為理論框架,從學習者思維過程與思維產出的視角,對中國英語學習者的隱喻理解進行了探討。該書從實證的角度分析了母語隱喻概念在兩種語言形式和概念不同條件下的遷移情況;提出了第二語言學習者隱喻理解的分析方法;建構了隱喻概念表征發展模型;驗證了第二語言學習中的“語境效應說”和“字面意義突顯假說”。 對二語隱喻理解進行研究,不僅可以促進對隱喻本身理解機制的認識,還可以更清晰地認識語言的理解機制;同時還有助于揭示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的認知活動和文化互動,培養其二語隱喻能力和概念流利。
二語隱喻理解研究 內容簡介
《二語隱喻理解研究》以認知語言學、二語習得以及雙語心理詞庫研究為理論框架,從學習者思維過程與思維產出的視角,對中國英語學習者的隱喻理解進行了探討。該書從實證的角度分析了母語隱喻概念在兩種語言形式和概念不同條件下的遷移情況;提出了第二語言學習者隱喻理解的分析方法;建構了隱喻概念表征發展模型;驗證了第二語言學習中的“語境效應說”和“字面意義突顯假說”。對二語隱喻理解進行研究,不僅可以促進對隱喻本身理解機制的認識,還可以更清晰地認識語言的理解機制;同時還有助于揭示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的認知活動和文化互動,培養其二語隱喻能力和概念流利。
二語隱喻理解研究 目錄
**章 緒論 **節 隱喻的認知本質在第二語言學習中的作用 第二節 第二語言學習者隱喻理解研究 第三節 研究目標和意義 一 研究目標 二 研究問題 三 理論基礎 四 研究意義 第四節 本書結構第二章 隱喻研究認知觀 **節 概念隱喻 一 概念隱喻的基本觀點 二 概念隱喻的基本特征 三 概念隱喻與語言隱喻 四 字面意義與隱喻性意義 第二節 隱喻的類別 一 常規隱喻與新穎隱喻 二 以相似性為基礎的隱喻與創造相似性的隱喻 三 凍結隱喻與新穎隱喻 四 按透明性程度進行分類的隱喻 五 以相似性為基礎的隱喻與以隱性始源域為基礎的隱喻 六 隱喻與習語 第三節 隱喻的理解機制 一 傳統間接觀 二 當代直接觀 第四節 第二語言學習者隱喻理解的非自動加工特征第三章 二語習得中的隱喻研究 **節 隱喻能力與概念流利 一 隱喻能力 二 概念流利 第二節 隱喻與文化 一語言與文化 二 隱喻與文化 三 隱喻的文化普適性與特異性 四 隱喻概念的跨語言一文化模型 第三節 第二語言學習者隱喻遷移研究 一語言遷移 二 概念遷移 三 隱喻遷移 第四節 第二語言學習者語言水平和隱喻理解能力研究 一 單語者語言水平與隱喻理解能力研究 二 第二語言水平和隱喻理解能力研究 第五節 影響第二語言學習者隱喻理解因子的模型建構 一 熟悉度 二語言上下文語境 三 工作記憶 四 認知風格 五 二 語文化輸入量 六 知識結構第四章 第二語言詞匯和概念表征研究 **節 雙語概念表征模型 一 詞匯聯想模型和概念中介模型 二 修正層級模型 三 分布特征模型 四 共享(分布式)非對稱模型 五 “形式一意義”三階段映射模型 第二節 雙語概念表征模型研究之不足 一 研究內容的不足 二 實驗方法的不足第五章 英語隱喻理解測試 **節 隱喻語料的選擇 一 隱喻句語料來源 二 隱喻句分類標準 三 隱喻語料的篩選 四 隱喻性程度測試 五 隱喻可理解性和使用性程度判斷 六 漢語隱喻表達的可理解性和使用性程度判斷 七 預測試 第二節 測試一:理解策略、隱喻類型與隱喻理解測試 一 研究問題 二 被試 三 測試方法 四 測試過程 五 評分 第三節 測試二:英語語言水平與隱喻理解測試 一 研究問題 二 被試 三 測試方法 四 測試過程 五 評分第六章 理解策略、隱喻類型與隱喻理解 **節 隱喻理解策略 一 數據和結果 二 理解策略和隱喻理解 三 英語學習者隱喻理解模型建構 第二節 隱喻類型和隱喻理解能力 一 數據和結果 二 漢語隱喻概念遷移 三 不同隱喻類型概念表征第七章 英語語言水平與隱喻理解 **節 英語語言水平與隱喻理解策略 一 數據和結果 二 相同隱喻理解策略選擇 三 不同隱喻理解策略選擇 第二節 英語語言水平與隱喻類型 一 數據和結果 二 第二語言學習者隱喻概念表征發展模型建構 第三節 在美留學生英語隱喻理解測試 一 數據和結果 二 留學生英語隱喻理解能力第八章 隱喻理解研究啟示與研究前景 **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研究啟示 一 本研究的理論啟示 二 本研究對二語教學的啟示 三 二 語隱喻教學途徑 第三節 研究前景 一 關于學習者隱喻理解腦神經機制研究 二 關于其他被試群體的研究 三 關于其他隱喻類型的研究 四 關于隱喻表達能力的研究 五 關于隱喻翻譯優勢效應的研究 六 關于隱喻概念社會化研究 參考文獻附錄 附錄1 隱喻測試問卷 附錄2 學習者隱喻理解策略總頻率分布 附錄3 與正確答案相關的隱喻理解策略頻率分布 附錄4 四類隱喻理解策略與正確策略頻率對比 附錄5 非英語專業和英語專業被試背景情況 附錄6 在美留學生英語隱喻理解測試問卷 附錄7 在美留學生背景情況 附錄8 國內被試、在美留學生、英語本族語者隱喻理解的描述性統計 附錄9 國內被試、在美留學生、英語本族語者隱喻理解的被試內效應 附錄10 國內被試、在美留學生、英語本族語者隱喻理解的被試間效應 附錄11 國內英語專業被試與在美留學生隱喻理解方差分析后記
二語隱喻理解研究 作者簡介
徐知媛,女,浙江富陽人,1973年11月出生。1995年7月畢業于杭州大學外語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2004年3月畢業于浙江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13年6月畢業于浙江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做訪問學者,合作導師為IstvanKecskes,F為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英語教師。主要從事應用認知語言學及二語習得研究,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及《現代外語》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卜余篇,主持浙江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項目及浙江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項目等若干項課題,參與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