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框架與科學基礎:實現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的路徑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71437
- 條形碼:9787100071437 ; 978-7-100-07143-7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框架與科學基礎:實現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的路徑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了: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基本框架、我國能源消費與供應格局情景分析、結構節能減排的潛力分析、工業技術節能減排的途徑與潛力分析等。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框架與科學基礎:實現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的路徑研究 目錄
**章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基本框架
**節 引言
第二節 2005年我國碳排放現狀及其分解
第三節 影響我國碳排放強度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 主要減排途徑及其減排潛力
第五節 至2020年低碳經濟發展框架
第六節 小結
第二章 我國能源消費與供應格局情景分析
**節 我國能源消費的發展趨勢與增長因素分析
第二節 未來我國的能源消費需求預測
第三節 未來我國的能源供應情景預測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結構節能減排的潛力分析
**節 基本認識與判斷方法
第二節 我國產業結構演進過程及特征
第三節 我國能源消費及其行為特征
第四節 我國產業結構節能減排的潛力分析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工業技術節能減排的途徑與潛力分析
**節 我國工業能源消費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國際比較
第二節 我國工業實現節能減排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 工業節能減排的主要途徑與減排潛力測算
第四節 實現工業節能減排的主要對策
第五章 低碳能源發展情景及減排潛力分析
**節 低碳能源發展現狀與資源基礎
第二節 低碳能源發展情景與規模預測
第三節 不同情景下我國低碳能源發展潛力評估
第四節 低碳能源對實現國家減排承諾的貢獻
第五節 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15%目標的可行性分析和路徑設計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交通出行節能減排途徑與潛力分析
**節 交通運輸部門碳排放量現狀
第二節 道路運輸行業減排途徑
第三節 交通出行減排潛力測算
第四節 交通出行減排對策
第七章 建筑節能減排潛力分析
**節 建筑能耗的定義及其構成
第二節 我國建筑能耗現狀及與其他國家的對比
第三節 建筑節能的途徑
第四節 我國建筑節能減排潛力分析
第八章 生態系統的碳匯效應分析
**節 過去30年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系統碳匯的影響
第二節 生態系統碳匯功能的現狀
第三節 增加生態系統碳匯的可能途徑與未來增匯潛力
第四節 小結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框架與科學基礎:實現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的路徑研究 節選
受投入產出聯系的影響,直接排放不能反映*終需求導致的碳排放。通過非競爭型投入產出表,可以計算出各部門的完全碳排放量,即*終使用的碳排放量。2005年,建筑業和機電行業以及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房地產、文教體衛、科研機關、公共管理等其他服務業)是主要的完全排放部門,其完全排放量分別占當年我國排放總量的25.1%、25.4%和13.79/6。建筑業的完全排放主要是由國內投資引起的,機電行業的完全排放則主要是由出口和國內投資活動引起的,服務業的完全排放則主要是由國內消費引起的。 根據非競爭型投入產出表,還可以計算出不同部門的碳排放敏感度。2005年,我國碳排放敏感度*高的行業是機電工業和建筑業。機電工業的產出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我國碳排放總量增加0.254個百分點;其中機電工業出口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我國碳排放量增加0.145個百分點。建筑業投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會導致碳排放總量增加0.211個百分點。二、影響我國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及減排潛力 1.發展方式與產業結構 能源消費導致的碳排放強度與產業結構水平之間存在一條倒“U”字型的曲線。按照一般規律,在工業化初期,工業部門的快速增長導致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都呈上升趨勢;在工業化中期,雖然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原材料部門的快速增長導致碳排放總量繼續上升,但是由于第三產業比重上升,碳排放強度呈現比較穩定甚至下降的狀態;工業化后期,原材料工業發展達到高峰,工業在經濟活動中的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繼續上升,導致碳排放強度呈現下降趨勢。 雖然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的碳排放強度變化基本符合這個規律,但是在2002~2005年,我國的碳排放強度出現反彈性上升。這與加入WTO后我國經歷的新一輪重工業化密切相關。2002年以來,受出口高速增長的帶動,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部門迅速擴張,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2.8%迅速上升到2007年的24.6%。而第三產業比重不但沒有上升,反而略有下降。 低端產品“世界工廠”的發展模式在帶來高速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使我國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成本。以2007年為例,出口活動產生的增加值僅占我國GDP的27%,但產生的完全碳排放量卻占全國的34%。如果不能盡快轉變這種發展模式的話,其他減排途徑的效果會隨著低端產品的出口而漏失!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