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蔣勛說宋詞-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47579
- 條形碼:9787508647579 ; 978-7-5086-4757-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蔣勛說宋詞-修訂版 本書特色
本書系在《蔣勛說宋詞》(2012年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
蔣勛先生按照五代、北宋、南宋的時間脈絡,將李煜、馮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修、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等重要詞人的佳作一一道來。
在宋詞當中,既有簡練、淡雅、不夸張的情緒”,也不乏豪放、濃烈與激揚。美從無定規,卻皆可成為個人生命的色彩。這是宋詞帶給我們的啟發,以及慰藉。
閱讀宋詞,就像在閱讀生命本身,飽滿與孤獨、喜悅與感傷各具其美。記得花間晚照,記得金戈鐵馬,豁達面對得失起落,好好珍惜自己。
蔣勛先生潛心于藝術與文化之美,“出之于小說、散文、藝術史、論述、繪畫,苦心孤詣,重構民族美學與歷史記憶,啟蒙俗民生活中的感官審美享樂,獻身為美的傳道者,謙卑明亮,氣象恢宏,給了我們歡喜感動與榮耀自豪”。臺灣著名作家張曉風曾這樣描述這位“美的布道者”——“(蔣勛)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啞喑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
蔣勛說宋詞-修訂版 內容簡介
在宋詞中,你會覺得有一種飽滿與安靜,它醞釀了另外一顆新的種子,與花的騷動性的美非常不同。騷動是因為它正在開花,開花自然要吸引別人注意,而果實不見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種圓滿。宋詞是一種簡練,一種淡雅,一種不夸張的情緒。
閱讀《蔣勛說宋詞》,你會發現宋詞的頹廢、平實和自然,發現現實的美,其實人生是一場美的沉思……
“詞”并非始于宋代,卻與宋代的文化品質渾然天成。有淺吟低唱,有大江東去,有柔腸粉淚,有家國愁思,美有不同的面孔,卻未必要分出高下。
蔣勛先生講宋詞,也講宋詞的來路與根基。嘗試以一朵花或一枚雪片的姿態體會宇宙自然,在柔性與烈性之間游刃有余,與宋詞之美結一段善緣。這種美不僅存在于文字或音韻當中,也存在于古今共通的情感以及揮之不去的鄉愁里。
《蔣勛說唐詩》《蔣勛說宋詞》《蔣勛說文學(上)》《蔣勛說文學(下)》同為“中國文學之美系列”。美,是自然,是自由,是自己。文學是照進現實的一道光。
延伸閱讀——蔣勛說青春紅樓系列:《夢紅樓》《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①》。
蔣勛說宋詞-修訂版 目錄
唐詩何以變成宋詞
前半生的醉生夢死,后半生的亡國之痛
富貴繁華都幻滅了
命運的錯置
俗世文學自有其活潑與力量
有如流行歌曲
對繁華的追憶
唐詩的規矩被打破
人間沒個安排處
無奈夜長人不寐
《浪淘沙》:李后主在美學上的極品
第二講 從五代詞到宋詞
詩和詞之間的界限
詞長于抒情
詞是視覺性非常高的文學形式
從風花雪月到《花間集》
“自戀”的美學經驗
以一朵花或一枚雪片的姿態體會宇宙自然
文人的從容
包容之美
深情存于萬事萬物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第三講 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修
“分裂”的知識分子
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寧靜
超越感傷和喜悅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感傷與溫暖并存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中國文學中的夜晚經驗
庭院深深深幾許
白發戴花君莫笑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富有而不輕浮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天賦與輕狂
行人更在春山外
率性令生命優美
第四講 柳永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慢詞”自柳永開始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今宵酒醒何處
第五講 蘇軾
可豪邁,可深情,可喜氣,可憂傷
不思量,自難忘
偷窺——中國文學少有的美學經驗
融合儒、釋、道
可以和歷史對話的人,已經不在乎活在當下
綿中裹鐵
文學重要的是活出自己
第六講 從北宋詞到南宋詞
具備美學品質的朝代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音樂性與文學性
文學的形式有時代性
形式上的完美主義者
陽剛與陰柔沒有高低之分
一旦講求形式,也就是沒落的開始
向兩極發展的美學品格
第七講 秦觀、周邦彥
優雅文化的發達
桃源望斷無尋處
每個詩人都有自己*愛用的那幾個字
“大典故”
耽溺之美
再造美學空間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南朝盛事誰記?
第八講 李清照
李清照與蘇軾
知己夫妻
李清照有點兒“野”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懶懶的情緒是南宋詞的重要特征
多少事、欲說還休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語淚先流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宋代文人的生活空間
第九講 辛棄疾、姜夔
辛棄疾與姜夔——南宋的兩面
“江南游子”
辛棄疾的俠士空間
卻道天涼好個秋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村居老人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杯汝來前
悲壯美學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只講自己的心事
蔣勛說宋詞-修訂版 相關資料
蔣勛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啞喑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蔣勛多年在文學和美學上的耕耘,就時間的縱軸而言,他可算為人類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個恭謹謙遜的善述者。就空間上的橫軸而言,蔣勛是這個地域的詩酒風流的產物,是從容、雍雅、慧杰、自適的人。
——臺灣著名作家 張曉風
蔣勛說宋詞-修訂版 作者簡介
蔣勛,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長于寶島臺灣。臺灣文化大學歷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臺。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并先后執教于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現任《聯合文學》社長。
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著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并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