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天津市省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826850
- 條形碼:9787509826850 ; 978-7-5098-268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津市省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 本書特色
李忠杰主編的《天津市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真實反映了天津人民經歷的日本侵華戰爭苦難和遭受的巨大損失,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對天津人民所犯的累累罪行,這對于我們今天勿忘歷史、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發奮圖強、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這部書也為研究日本侵華戰爭史、中國抗日戰爭史從一個方面提供了珍貴資料。
天津市省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 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天津市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真實反映了天津人民經歷的日本侵華戰爭苦難和遭受的巨大損失,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對天津人民所犯的累累罪行,這對于我們今天勿忘歷史、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發奮圖強、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這部書也為研究日本侵華戰爭史、中國抗日戰爭史從一個方面提供了珍貴資料。
天津市省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 目錄
一、天津市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報告
(一)調研工作概述
(二)抗日戰爭前及戰爭中天津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
(三)日本侵略者在天津的主要罪行
(四)抗日戰爭時期天津人口傷亡情況
(五)抗日戰爭時期天津財產損失情況
(六)結論
二、資料
(一)檔案資料
人口傷亡(直接傷亡)
1.河北省各縣各期忠烈將士人數一覽表(節錄)
2.冀東區八年來敵偽燒殺搶掠統計(節錄)
3.中華民國忠烈將士姓名錄(天津市)
4.軍事委員會撫恤委員會死亡官兵遺族登記冊
5.天津市政府警察局編報抗戰軍人忠烈錄史料
6.天津市抗戰忠烈事跡調查表
7.**分局第三、四分所管界被敵殘殺烈士調查表
8.天津市區抗戰期內遭受敵人暴行死傷人口調查表
9.天津市民及勞苦農工被敵偽殘害并辦理情形明細表
10.李慶順填報敵人罪行調查表
11.王右甫填報敵人罪行調查表
12.王文忠填報敵人罪行調查表
人口傷亡(間接傷亡·勞工)
1.天津市治安維持會總務局關于批準日本大東公司在津招募4萬勞工入滿修筑承(德)通(州)鐵路的公函
2.天津特別市公署準許日軍佐藤部隊每日招募500名勞工令
3.天津特別市警察局代日軍強征2000名勞工修張貴莊機場呈文
4.天津特別市警察局代日軍1800部隊谷保隊每日募集500名勞工在倉庫勞動呈文
5.天津特別市社會局緊急強征1500名勞工修張貴莊機場函及勞工攤派表
6.天津特別市政府關于每日仍須征派2000名勞工修張貴莊機場令
7.天津特別市政府關于增派550名勞工修張貴莊機場令
8.天津特別市政府派200名勞工赴日軍谷第4207部隊服役令
9.天津特別市政府再增派500名勞工修張貴莊機場令
10.國民政府天津市警察局關于淪陷期間天津市被抓勞工經濟損失概數表
11.冀東區八年來敵偽燒殺搶掠統計(節錄)
12.李仲泉填報敵人罪行調查表
13.劉寶庭填報敵人罪行調查表
14.尚文典填報敵人罪行調查表
三、大事記
后記
總后記
天津市省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 節選
(二)抗日戰爭前及戰爭中天津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 天津,位于華北平原東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現轄區面積11760平方公里,包括16個區縣。盧溝橋事變前,天津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管轄,現轄郊縣大部分為河北省轄區。天津靠近北京,久負“京畿鎖鑰”之名,是首都北京的東大門;京山鐵路和津浦鐵路在市內交匯,海河穿行市區,東流入海,河海港口水路便捷,這些使天津自近代即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在近代西方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中,天津首當其沖遭到入侵和掠奪。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天津被開辟為通商口岸.此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利用通過不平等條約攫取的種種特權,在天津強設租界,把持海關,開設洋行、銀行、輪船公司、保險公司等,壟斷天津港口和內河的航運業務,傾銷商品,并在天津投資辦廠,不斷擴大對天津的資本輸入。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天津成為“洋務運動”在北方的重要基地。此后,近代民族工商業在天津逐步興起和發展。其紡織、面粉、化工、機器制造和對外貿易、金融等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至20世紀20年代,天津已成為華北*重要的工商業城市。 從20世紀30年代初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天津社會經濟由畸形發展而漸趨停滯。這一階段,在外國資本占據壟斷地位的情況下,天津民族工商業的規模一度也在擴大.九一八事變前后,天津市內(不包括英、法、曰、意租界內的工廠)共有工業企業1213戶;市內商店達2萬余戶。然而由于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和軍事侵略,加之國民黨當局的苛捐雜稅,天津民族工商業逐漸陷于停滯衰落的境況。30年代初,帝國主義各國為轉嫁經濟危機,對中國大肆傾銷商品,特別是九一八事變,使天津失去了東北市場,給天津民族工商業造成嚴重困難。1935年下半年起,日本帝國主義策動“冀東走私”,大量日本走私商品充斥天津市場,造成一批工商企業停業倒閉,天津民族工商業陷于困境。日軍占領天津期間,天津經濟被日本侵略者納入其侵華戰爭軌道愈加陷入畸形狀態。為實現“以戰養戰”的目的,日本侵略者以“軍管理”、“委任經營”、“收買”等形式對天津工廠企業進行控制和掠奪;嚴格控制商業,對鋼鐵、糧食、棉布、皮毛、火柴等40余種物資實行統制,以“征購”的形式對軍用物資和重要產品進行公開掠奪。日本侵略者還在天津新建了包括鋼鐵、機械、電力、化工、橡膠、紡織等各種類型的工廠,直接掠奪當地原料和廉價勞動力,為其制造軍需品和提供戰略物資服務。由于社會經濟被迫納入軍事化軌道,造成天津輕重工業畸輕畸重,工農業生產凋敝,物資奇缺、市場蕭條、商號倒閉、貿易停滯,天津經濟陷于停滯衰落、瀕于瓦解的境地。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天津區劃面積、人口數量不斷發生變化。1928年6月國民政府定天津為特別市,當年天津市區總人口為1122405人”。1934年天津市、縣劃界,市區面積由1933年的54平方公里增至99.778平方公里。此時,天津市區下轄一至六區、四個特別區及英、法、曰、意四國租界。1936年9月,天津市、縣再度劃界,縣區一部劃入市區,使市區面積增至147.830平方公里,人口也相應增加。當年,天津市區人口為1254696人,現轄區郊縣人口約207萬,共計約332萬,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城市。 ……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