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設計素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01694
- 條形碼:9787568001694 ; 978-7-5680-016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設計素描 本書特色
本教材的編寫以設計素描教學在藝術設計專業實際運用為指導思想,設計素描與基礎素描相互結合為主線,素描既是繪畫造型的基礎,也是表達設計創意的工具和語言,設計素描教學是從素描走向設計的重要基礎教學環節,對提高學生的客觀造型能力及主觀創造能力起著重要作用。本教材將重點從透視、比例、構圖、結構、明暗、質感表現等方面教學來切實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從解構與重構、抽象與意象等方面的教學加強學生的創意思維表達能力;*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好地為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學習服務。
設計素描 內容簡介
1.教材豐富,品種齊全。含蓋了“藝術設計與傳媒大類”的“視覺設計類”“工業設計類”“工藝美術類”“服裝與時尚設計類”“空間設計類”“動畫與數字媒體設計類”“人物形象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類”等所有類別的大部分教材。既有經典的傳統專業教材,又有新興的專業教材,且課件、ppt等配套元素齊全,能廣泛適應各層次的教學需要。 2.專家指導,特色鮮明。得到業界權威專家的指導支持,吸取了教育部的*新改革精神和成果,廣泛聽取了各院校相關專業領導、專家和一線老師的意見和建議,融入了*新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符合教改主題,以探索、引領人才培養模式。 3.結合實例,體例新穎。結合實際,教材采用*合適的理念和體例進行編寫,力求使教材適應人才培養和課程教學的需要。 4.加強實踐,聯合編寫。立足教學和學生的特點,切實加強實踐要素,很多編者是來自院校和企業的實踐經驗豐富、教學理論水平很高的優秀教師。在我國教育領域中,這些骨干教師,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開發了更適合我國國情、更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課程模式和教材。 5.注重層次,兼收并蓄。教材體現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層次分明,能滿足不同層次和水平的教學要求。 6.立足全國,廣取所長。編寫老師有全國20多個省、市、區高職高專院校的專家、優秀老師,把各地各院校的成果和特色充分展示出來,做到了立足全國,廣取所長。
設計素描 目錄
**節 概述
設計素描的概念
素描及設計素描的發展歷程
設計素描和繪畫素描的區別與聯系
學習設計素描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節 設計素描的工具和材料
第二章 透視基礎知識
**節 透視原理
透視的基本原理
透視的基本術語
第二節 透視的基本類型
平行透視
成角透視
傾斜透視
空間透視
第三章 設計素描基礎知識
**節 素描構圖
畫面的三種幅式
形態與空間
第二節 素描造型的表現要素
造型要素——點
造型要素——線
造型要素——面
第三節 設計素描的表現手法
第四章 設計素描的表現形式
**節 結構設計素描的表現
結構設計素描的概念
幾何體結構素描分析
結構設計素描的表現方式
結構設計素描的表現步驟
結構設計素描作品
第二節 明暗設計素描的表現
明暗設計素描的概念與特點
明暗設計素描的表現方式
明暗設計素描作品
第三節 設計素描的肌理與質感表現
質感的認知
質感的素描表現手段
自然物的質感素描表現
人造物的質感素描表現
第四節 超寫實設計素描表現
第五章 設計素描的創意思維與表達
**節 解構與重構
解構與重構的概念
解構與重構的訓練手法
解構與重構在設計中的具體運用
第二節 抽象與意象
抽象藝術的概念
具象形象的抽象處理
意象素描表現
第三節 反常規的創意表現
矛盾空間
突破比例的創意
時空混搭
第六章 設計素描在設計領域中的應用
**節 設計素描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第二節 設計素描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第三節 設計素描在產品造型設計中的應用
第四節 設計素描在動漫設計中的應用
第五節 設計素描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第七章 優秀設計素描作品賞析
參考文獻
設計素描 相關資料
1.教材豐富,品種齊全。含蓋了“藝術設計與傳媒大類”的“視覺設計類”“工業設計類”“工藝美術類”“服裝與時尚設計類”“空間設計類”“動畫與數字媒體設計類”“人物形象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類”等所有類別的大部分教材。既有經典的傳統專業教材,又有新興的專業教材,且課件、ppt等配套元素齊全,能廣泛適應各層次的教學需要。
2.專家指導,特色鮮明。得到業界權威專家的指導支持,吸取了教育部的最新改革精神和成果,廣泛聽取了各院校相關專業領導、專家和一線老師的意見和建議,融入了最新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符合教改主題,以探索、引領人才培養模式。
3.結合實例,體例新穎。結合實際,教材采用最合適的理念和體例進行編寫,力求使教材適應人才培養和課程教學的需要。
4.加強實踐,聯合編寫。立足教學和學生的特點,切實加強實踐要素,很多編者是來自院校和企業的實踐經驗豐富、教學理論水平很高的優秀教師。在我國教育領域中,這些骨干教師,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開發了更適合我國國情、更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課程模式和教材。
5.注重層次,兼收并蓄。教材體現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層次分明,能滿足不同層次和水平的教學要求。
6.立足全國,廣取所長。編寫老師有全國20多個省、市、區高職高專院校的專家、優秀老師,把各地各院校的成果和特色充分展示出來,做到了立足全國,廣取所長。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