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科普志愿者培訓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920041
- 條形碼:9787511920041 ; 978-7-5119-200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普志愿者培訓教程 內容簡介
《科普志愿者培訓教程》是作者結合自身多年參與科普工作體會寫作而成,主要內容包括:科普工作基本問題,科普志愿者需要具備的創造性思維和結合具體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科普志愿者傳播知識所需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技巧,科普志愿者的寫作能力。
科普志愿者培訓教程 目錄
第二章 基層科普活動基本問題
第三章 科普志愿者創造性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訓練
第四章 科普志愿者口頭表達能力訓練
第五章 科普志愿者寫作基礎能力訓練
第六章 科普志愿者需掌握的典型文章寫作方法
參考文獻
科普志愿者培訓教程 節選
一、科普與文化的關系 通常認為科學與文化關聯度更高,如要求人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同時,科普也常與文化并列,從文化的層面研究科普還成為選題的熱門。文化涉及廣泛的領域,是一個大概念,科普包括多方面的活動,也是大概念,這兩大范疇的內容交叉使問題更為復雜。 從科普的社會作用討論文化,至少可以有三種角度:一是研究“科普是文化”,科普作為精神文明組成部分的文化特點;二是研究“科普的文化”。包括所謂“科普手段”、“科普形式”、“科普方法”;三是研究“科普與文化”,如科普與藝術、科普與倫理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文化對科普發展的制約表現于諸多的方面,制度文化、物質文化、觀念文化都對科普活動有重要影響,在觀念文化中,科學文化、意識形態文化(如藝術、倫理)與社會心理習慣對科普的作用又各有不同。下面從一般意義上分析科普發展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對當代科普文化和科普作為文化手段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義,尤其應當充分評價現代信息傳播手段的科普文化功能。觀念形態、知識形態的文化離不開信息,可以說,科普信息是名副其實的文化科普,科普信息本質匕是文化普及,古代的印刷術是文化科普,現代的廣播科普、電視科普、計算機科普以及傳真科普、復印科普也是文化科普。 對于經濟文化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廣播電視等科技文化普及手段對于提高人們的知識水平、擴大眼界和文化享受有特殊重要意義。即或在發達國家,電視教育體系,仍是必不可少的。實際上,至少在20世紀80年代,除了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世界各國的居民中有80%以上的文化程度在大學水平以下,廣播特別是電視在普及文化、繼續教育上所起的作用,或許能相當于乃至會超過了“正規學校”。 文化發展從來是需要交流和繼承的,文化的繼承和交流離不開書刊、印刷和圖書傳遞,缺乏圖書館、印刷廠必然就沒有文化的繁榮。在當今,造紙、印刷、出版以及學術會議仍是學術共同體內外文化繼承和交流的基礎,同時,計算機及其網絡又為人們開辟了電子信息存儲和傳輸的新領域,它使人們不出戶就能進出于各個圖書館,或把圖書館搬到自己家中;它使專家們可以不必專程趕赴會場,運用手指即與同行交流成就。電子計算機的應用更便利于寫作、編輯和排印,用多媒體科普能使教程、百科全書、電影和音樂會有聲有色地納入于一張光盤,專家系統還可以使經驗智能永垂不朽,以及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科普更加多樣化,計算機對促進人類文化科普的貢獻,或許只有文字和印刷術的發明才能相提并論。 第二,科普的發展對社會意識形態(政治思想、哲學、藝術、道德、宗教觀念等)也有較大的影響。現代科普影響社會輿論,“地溝油問題”、“反式脂肪應用于食品問題”、“增塑劑”、“轉基因產品”等問題的科學普及都會引發社會輿論關注。值得關注的是:科普評論,包括對科普的社會影響的評論,要以確切反映某種科普的真實狀況為前提,而不要憑一知半解就去想象發揮,夸大或縮小。當然,一個科學技術外行要做到這點是困難的,但應力求做到,尤其不該語不驚人誓不休和炒新聞。這是科普工作必須注意的。 ……
科普志愿者培訓教程 作者簡介
張子睿,北京農學院教師,中國創造學會理事,北京創造學會常務理事、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兼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創造學、素質教育、科學傳播與科學普及,公開發表論文60余篇,以第一作者出版各類著作16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